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91705)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宜张杨志峰严鸣焦炳华杨生生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近年细胞单分子研究的重要进展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什么要做单分子研究呢?这是因为,迄今为止有关细胞内化学变化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集团(系综)平均的结果,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把处于不同能级状态的分子活动平均起来,因此显示不出个别分子活动的状态。开展单分子研究的目的就是要研究和发现个别分子的活动特征,以便更深入地揭示生命活动中分子活动的过程和本质,而这是以前集团平均研究所不可能提供的。
- 陈宜张
- 关键词:分子研究细胞内生命活动
- 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实现Mac-1-FP在CHO细胞中的可调控性表达
- 2006年
- 目的:应用Tet-On基因表达系统构建可调控性真核表达质粒,实现Mac-1-FP在CHO细胞中的可调控性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RE-Tight-CFP-CD11b和pTRE-Tight-YFP-CD18(CD11b和CD18是Mac-1的两个亚基),通过脂质体介导共转染CHO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阳性细胞;应用RT-PCR和荧光强度分析观察不同浓度(0、0.01、0.1、0.5、1、2μg/ml)强力霉素(Dox)对细胞内CD11b和CD18表达水平的影响;检测PMA(1μg/ml)刺激前后CHO-Mac-1-FP细胞与其配基ICAM-1黏附活性的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已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RE-Tight-CFP-CD11b和pTRE-Tight-YFP-CD18,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转染成功的CHO细胞发出青色荧光和黄色荧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随着培养液中Dox浓度的增加,CHO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相应增强,同时CD11b和CD18在mRNA水平的表达也随Dox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MA刺激后,CHO-Mac-1-FP细胞与其配基ICAM-1黏附率增高(2 h和4 h时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结论:本研究成功实现了Mac-1-FP在CHO细胞中的可调控性表达并具有野生型Mac-1的黏附活性,为进一步开展单分子光谱(SMS)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研究活细胞内Mac-1分子的2个亚基的二聚化、群集、构象及与配基亲和力变化创造条件。
- 杨生生杨志峰严鸣蔡在龙焦炳华毛积芳
- 关键词:MAC-1黄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