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SX2002-081)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建昌朱庆森张祖建袁树忠郎有忠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稻
  • 2篇性状
  • 2篇除草
  • 2篇除草剂
  • 1篇症状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种源
  • 1篇籽粒
  • 1篇籽粒性状
  • 1篇武育粳3号
  • 1篇粒重
  • 1篇粳稻
  • 1篇肥水
  • 1篇肥水条件
  • 1篇病原
  • 1篇病原物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技...

作者

  • 3篇朱庆森
  • 3篇杨建昌
  • 2篇袁树忠
  • 2篇张祖建
  • 1篇卜连生
  • 1篇方明奎
  • 1篇周春和
  • 1篇吕贞龙
  • 1篇潘美红
  • 1篇王彰明
  • 1篇陈厚德
  • 1篇毛丛亚
  • 1篇郎有忠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0种除草剂对武育粳3号生长及“小粒穗”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种除草剂对水稻生长及对"小粒穗"形成的影响。在土壤处理中,用药处理后10、20d,乙草胺225、337.5g/hm2处理和乙草胺225g/hm2+苄嘧磺隆22.5g/hm2混用处理显著地(P=0.05)抑制水稻株高,但并不影响分蘖发生,到用药后40d,土壤处理药剂处理的水稻株高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处理后10、20d,氯磺隆0.375、0.75、1.5g/hm2处理可显著(P=0.05)影响水稻株高,而甲磺隆0.75、1.5g/hm2处理在用药后30、40d仍显著影响水稻株高,氯磺隆1.5g/hm2和甲磺隆0.75、1.5g/hm2在药后10、20d也显著地影响水稻茎蘖数,但在药后40d两药剂处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茎叶处理中,药剂处理对水稻株高、分蘖产生无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除草剂处理基本上不对水稻结实性产生影响,并未发现典型的"小粒穗",表明稻田使用除草剂不是引起水稻"小粒穗"的直接原因。
袁树忠吕贞龙朱庆森杨建昌
关键词:除草剂水稻农艺性状
粳稻小粒穗的症状及其籽粒性状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系统介绍江苏省近两年来大面积发生的小粒穗异常生长现象,从稻穗、籽粒、糙米等方面对发生症状给出详细的图文说明。方法以武育粳3号为分析对象,对几个代表性地区的小粒穗进行取样,分析了正常籽粒和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正常籽粒中,籽粒的长、宽和粒重均呈较为规律的单峰连续分布,且分布呈一定程度的右偏趋势;小粒穗籽粒的形态分布和粒重分布则较不规则,总体上均呈双峰分布态势。两个峰累计分布的比例与小粒穗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在分析发生症状的基础上,对小粒穗现象的名称、症状以及诊断的指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张祖建郎有忠潘美红杨建昌朱庆森
关键词:水稻粳稻症状粒重
水稻"小粒穗"的成因研究初报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对江苏省粳稻生产中新出现的稻穗生长不良的小粒穗现象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粒穗的发生与种源密切相关,病种种源小粒穗的发生概率和发生程度显著增加;病种是否发生小粒穗及其发生程度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小粒穗的发生与水稻大田常用的农药、除草剂及一般肥水管理措施均无关联,杀菌杀线(虫)剂浸种对小粒穗的发生有防效。对小粒穗的可能病原物的分离和鉴定试验表明:细菌和真菌不是小粒穗形成的病原物,线虫与小粒穗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杜绝小粒穗田种源(病种)是防止小粒穗的基本措施,杀线(虫)杀菌剂浸种对小粒穗发生有防效。
张祖建方明奎王彰明毛丛亚陈厚德袁树忠卜连生周春和朱庆森杨建昌
关键词:水稻种源除草剂肥水条件病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