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9060)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慧王为木王群蒋安祺姚羽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中华圆田螺
  • 4篇田螺
  • 4篇自由基
  • 3篇纳米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系统
  • 2篇稻田
  • 2篇底栖生物
  • 2篇饮用水源
  • 2篇饮用水源地
  • 2篇生物标志
  • 2篇生物标志物
  • 2篇水源地
  • 2篇水质
  • 2篇水质评价
  • 2篇水质指标
  • 2篇同位素
  • 2篇螺蛳
  • 2篇
  • 2篇标志物

机构

  • 11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刘慧
  • 9篇王为木
  • 3篇王群
  • 3篇蒋安祺
  • 1篇孙琴
  • 1篇陈静
  • 1篇丁士明
  • 1篇陈菁
  • 1篇赵志成
  • 1篇蔡旺炜
  • 1篇姚羽
  • 1篇王安
  • 1篇于海宽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饮用水源地底栖生物抗氧化预警系统研究
通过调查南京市饮用水源地中山水库及入库河道水质指标变化,分析底栖生物野生螺蛳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并探讨螺蛳抗氧化系统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及周边入库河道不同监测点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具有...
王为木姚玲霞刘慧姬先
关键词:螺蛳生物标志物水质指标水质评价
文献传递
两种有机酸存在下铜对中华圆田螺肝脏的氧化应激效应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不同水平EDTA和柠檬酸(CA)作用下沉积物中铜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生态毒理学效应,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研究了肝脏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酸存在下,铜污染底泥可诱导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ROS。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得出的3组双重峰分裂谱线为典型的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捕获羟自由基(·OH)形成PBN/·OH的EPR波谱。有机酸存在下,低剂量铜(≤100 mg·kg-1)对MDA产量影响不显著。较高剂量铜暴露下,EDTA的存在抑制MDA产生,CA的添加则均使MDA含量增加。EDTA存在下铜可显著抑制中华圆田螺肝脏中SOD和CAT活性。相对而言,CA的加入可减缓高剂量铜暴露下中华圆田螺肝脏SOD与CAT酶活性的剧烈变化。
刘慧王群王为木谈建康
关键词:有机酸中华圆田螺自由基抗氧化系统
纳米材料对淡水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21世纪三大科学支柱的纳米科学,因其独特的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学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由此引发了生态毒理学等许多方面学者的广泛关注。水生态系统可以接收从雨水沉降、地表径流、地下渗流或者废水排放等各种方式释放出的包括纳米材料在内的大量污染物,而淡水生态系统作为内陆地区主要的水环境无疑会成为纳米材料污染较为严重的部分,其对淡水水生生物生理活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相关性质,分析了纳米材料进入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主要介绍了常见的三类纳米材料并重点分析当前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最后,讨论了纳米毒理学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方向并引发相关水产行业对此的关注,并对今后全面研究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新的想法和思路。
蒋安祺刘慧王为木蔡旺炜赵志成魏玮
关键词:纳米材料生物毒性
纳米ZnO对中华圆田螺的氧化应激效应被引量:1
2017年
以淡水螺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肝脏中自由基强度、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纳米ZnO暴露21 d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纳米ZnO可显著诱导中华圆田螺产生羟基(·OH)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0.1—1 mg·L^(-1)暴露下活性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2 mg·L^(-1)时有所回落;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诱导状态,随浓度增加活性缓慢增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保持抑制状态;·OH信号强度与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SOD活性和MDA含量激活率较高,CAT激活率则保持稳定.
蒋安祺刘慧王为木
关键词:纳米ZNO自由基抗氧化系统中华圆田螺
长江常熟段水溶解性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特性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超滤膜法对水溶解性有机物进行物理分级,研究长江常熟段水源水中不同分子质量区间DOC和UV254分布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长江常熟段水源水总体水质较好,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均未超过地表Ⅲ类水体水质标准,符合饮用水源地卫生要求。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期间,水源水中分子质量小于1kDa的DOC所占比例平均为64.3%,分子质量小于1kDa的UV254所占比例平均为45.2%,表明长江水源水中水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以小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主,汛期水源水中分子质量在3~10 kDa区间的DOC和UV254比例较枯水期有显著提高。
刘慧于海宽王为木
关键词:水源水分子质量分布
基于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复合污染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以两种典型的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生物富积方式,对比研究了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与5种传统的化学提取方法评价铅(Pb)复合存在下土壤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中Pb的存在促进两种植物对Cd的吸收,并随Pb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更趋明显;DGT技术测定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土壤Pb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壤溶液中Cd的浓度和4种单一提取剂(醋酸、氯化钙、醋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提取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DGT技术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从动力学和静态平衡两种角度揭示了土壤Pb的存在增强Cd的生物有效性;Pearson回归分析显示,6种方法表征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与两种植物体内Cd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DGT、土壤溶液和CaCl2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其他3种化学提取方法。结果显示,DGT技术与传统方法(土壤溶液法和CaCl2提取法)均可用于预测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
姚羽孙琴丁士明陈静刘慧
关键词:复合污染小麦
稻田沟渠-湿地系统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由于稳定同位素在特定污染源中具有特定的组成,在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中作为示踪剂而广泛应用。针对目前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现状,该文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了灌区内外源物输入对稻田沟渠-湿地系统的贡献。结果表明,水中颗粒性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由于受到光照、营养物质不同导致POM在各采样点组成不同,δ13C变化范围较大,均值为-27.8‰,与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接近,此类植物可能是POM的主要来源。水中δ13CDIC(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与浮游植物呈线性相关,浮游动物δ13C与浮游植物存在一定相关性,而浮游植物与POM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研究区内浮游动物对內源有机碳的利用主要是取食浮游植物低持斜聿愠粱?δ13C值变化范围在-27.2‰~-21.8‰之间,明显高于水体POM含量,说明表层沉积物存在比颗粒有机物更富集碳的藻类与陆源碎屑等物质。各采样点颗粒有机物δ15N值的范围3.1‰~4.2‰,平均值为3.6‰,其中湿地δ15N高于其他采样点。沉积物δ15N平均值为-0.6‰,与大气中N2较为接近。
刘慧王安陈菁尹坤
关键词:同位素沟渠湿地
饮用水源地底栖生物抗氧化预警系统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调查南京市饮用水源地中山水库及入库河道水质指标的变化,分析底栖生物螺蛳(Bellamya aeruginosa)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差异,探讨螺蛳抗氧化系统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山水库及周边入库河道不同监测点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抗氧化系统与水质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SOD活性与CODM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丙二醛含量与总磷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以认为总磷及有机污染是造成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底栖生物的抗氧化系统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指示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变化。
姚玲霞王为木刘慧姬先
关键词:螺蛳生物标志物水质指标水质评价
稻田水体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稻田沟渠、池塘、湿地等水体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中颗粒性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δ13C值(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在-31.5‰^-24.3‰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7.7‰,可能主要来自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贡献。POM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的趋势。浮游动物与POM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之间的时空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说明研究区内浮游动物对内源有机碳的利用可能主要来自POM。颗粒性有机物δ15N存在秋、冬季高于春、夏季的趋势,但空间差异不显著,其中湿地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3.2‰~6.3‰),δ15NPOM平均值为4.1‰,说明研究区固氮作用较小,外源物的污染程度较低。
刘慧王为木谈建康王群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水稻田
低浓度微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的生态毒性
2017年
为探讨微米氧化锌与纳米氧化锌对底栖生物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以中华圆田螺为受试生物,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等多种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肝脏自由基、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14 d暴露时间内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微、纳米氧化锌均可诱导中华圆田螺产生羟基(·OH)自由基;微米氧化锌暴露抑制SOD活性,纳米氧化锌则显著诱导SOD活性;纳米氧化锌对田螺肝脏羟基(·OH)自由基、CAT、MDA和Zn富集量的诱导程度高于微米氧化锌;微、纳米氧化锌均显著抑制GST活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中华圆田螺肝脏产生更强的毒性效应,但当微米氧化锌达到一定浓度后能够产生和纳米氧化锌相似水平的毒性。
刘慧蒋安祺王为木
关键词:纳米氧化锌自由基抗氧化系统中华圆田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