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368)

作品数:3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周爽刘慧荣朱毅施征吴焕淦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1篇蛋白
  • 1篇药灸
  • 1篇粘膜
  • 1篇中性白细胞
  • 1篇中性粒细胞凋...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黏蛋白
  • 1篇黏膜
  • 1篇脱噬作用
  • 1篇细胞
  • 1篇粒细胞凋亡
  • 1篇结肠粘膜
  • 1篇结肠黏膜

机构

  • 3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周爽
  • 2篇刘慧荣
  • 1篇赵天平
  • 1篇张卫
  • 1篇吴焕淦
  • 1篇施征
  • 1篇施茵
  • 1篇秦秀娣
  • 1篇龚烨靓
  • 1篇朱毅
  • 1篇赵琛

传媒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灸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黏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分别施以相应的治疗,连续治疗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体重、大便、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黏膜黏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学观察可见溃疡形成;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温和灸组经相应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肠肠壁各层结构明显改善。除温和灸组溃疡面尚未愈合外,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可以通过调节黏蛋白表达,起到修复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
赵天平周爽秦秀娣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灸法黏蛋白组织病理学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粘膜IL-8 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探讨艾灸 (隔物灸 )对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IL -8、ICAM -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 10 9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 ( 61例 )与隔麸灸组 ( 48例 ) ,观察两组患者结肠粘膜组织治疗前后IL -8、ICAM -1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隔药灸组、隔麸灸组治疗后能够降低IL -8、ICAM -1及其基因表达 (P<0 .0 1) ,且隔药灸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隔麸灸组 (P<0 .0 1) 。结论 :艾灸可能是通过下调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粘膜组织IL -8及其mRNA的表达 ,抑制ICAM -1及其mRNA的表达 。
施征张卫吴焕淦朱毅刘慧荣周爽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艾灸疗法IL-8ICAM-1结肠粘膜
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英文)被引量:11
2005年
背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是否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有关?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及隔药灸的调节作用。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单位: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06完成。选择雄性清洁级SD大鼠30只,体质量(140±20)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抽取模型大鼠4只与正常组大鼠2只剖取远端结肠作组织病理学观察,在确定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剩余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组,每组8只,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隔药灸组在双天枢及气海穴施以隔药灸,药饼以附子、肉桂等配制,艾炷约90mg置于药饼上施灸,1次/d,共灸10次。治疗结束后3组大鼠同时处死,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取以上各组按1∶50稀释的培养上清液,以等体积RPMI-1640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与正常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同孵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果:纳入大鼠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4只大鼠与正常组2只大鼠处死作组织病理学观察,进入结果分析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和8只。①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6.34±2.80)%,(52.33±9.94)%,(q=-35.99,P<0.01)],而正常对照组[(48.79±11.30)%]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经治疗后隔药灸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36.03±8.31)%]显著高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q=19.69,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q=-16.30,P<0.05)。结论:调节和/或减轻溃疡性结肠炎中性粒细胞凋亡被抑制的状态,可能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机
刘慧荣赵琛施茵龚烨靓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间接灸中性白细胞脱噬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