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08359)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国宏王克华陈蓉栾德琴常国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扬州大学扬州翔龙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脂肪性状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肌内
  • 2篇肌内脂肪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同基因
  • 1篇核苷
  • 1篇核苷酸
  • 1篇候选基因
  • 1篇A-FABP
  • 1篇A-FABP...
  • 1篇不同基因型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扬州翔龙禽业...

作者

  • 3篇常国斌
  • 3篇栾德琴
  • 3篇陈蓉
  • 3篇王克华
  • 3篇陈国宏
  • 2篇周琼
  • 1篇马腾
  • 1篇胡玉萍
  • 1篇刘向萍
  • 1篇窦套存
  • 1篇张学余
  • 1篇张颖
  • 1篇雷黎立
  • 1篇戴爱琴
  • 1篇周伟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鸡肌内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鸡脂肪性状重要候选基因A-FABP、Ex-FABP的聚合效应,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如皋鸡A-FABP、Ex-FABP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与12周龄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的发育性表达规律,进行聚合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结果】如皋鸡A-FABP的外显子3、Ex-FABP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存在A/G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AA型(A-FABP)、BB(Ex-FABP)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为有利基因型,两者聚合的AABB型个体同样为最佳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单基因表达和聚合基因型的表达均不存在性别效应,在胸肌组织中,两候选基因在4周龄时表达量最高,8周龄下降,至12周龄缓慢上升。在聚合基因型个体中,均以AABB型表达水平最高,ABAB型表达量较低。【结论】A-FABP、Ex-FABP两个基因存在聚合效应;其中,AABB型与胸肌组织中高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A-FABP、EX-FABP两基因及其聚合基因型可作为如皋鸡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常国斌刘向萍陈蓉栾德琴王克华张颖马腾周伟戴爱琴陈国宏
关键词:肌内脂肪基因型
鸡肌内脂肪性状的多基因聚合效应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以如皋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3个候选基因(H-FABP,A-FABP和Δ9-FAD)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在3个基因中分别检测到A2980G,A1763G和C197T的SNP突变及3种基因型。肌内脂肪最小二乘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H-FABP和Δ9-FAD基因中BB型与A-FABP基因中AB型为优势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P<0.05);但聚合基因型(两基因和三基因)并未表现出其相应的优势,无明显遗传规律可循,可见简单的优势基因型聚合并不是最佳的聚合方案,应建立在单个候选标记遗传效应明确且一致的基础上,尤其是针对复杂的肉质性状如肌内脂肪等。
常国斌周琼雷黎立张学余王克华陈蓉栾德琴陈国宏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肌内脂肪
鸡A-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及初步验证被引量:1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A-FABP的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运用PCR-SSCP技术检测如皋鸡A-FA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不同基因型的时空表达规律,进行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如皋鸡A-FABP基因外显子3中1 763位点存在A/G突变,引起Ser(AA型)突变为Asn(BB型);不同基因型对12周龄如皋鸡胸肌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发现,AA、AB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型IMF含量最高,为有利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A-FABP基因的表达不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顺序:腹脂>胸肌>心脏>肝脏;在不同时间阶段,肝脏、心脏和胸肌的表达趋势一致,4周龄时达到最高值,6~12周龄缓慢下降;而腹脂在10周龄时达到最高峰,12周龄开始下降。同一组织中不同基因型个体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BB基因型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处在较低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关联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表明BB型与低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表明A-FABP基因外显子3中1 763位点变异可作为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常国斌周琼栾德琴陈蓉王克华窦套存胡玉萍陈国宏
关键词:A-FABP基因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