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211)
-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广策曾呈奎邹景忠张炎齐雨藻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人工诱导被引量:3
- 2007年
- 平鲷(Rhabolosargus sarba)养殖群体具有雌性生长优势的特点.应用冷休克方法进行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人工诱导,采用高温消毒的自然海水为精子稀释液,精液经强度为700μW/(cm2.s)的紫外线(UV)照射100 s,染色体遗传物质失活,卵子经激活后,可以获得95%~100%单倍体胚胎.实验结果表明:在卵子激活后5 min进行冷休克,温度0~8℃,处理时间持续15min,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率达71.3%~82.7%,孵化率为24.7%~36.3%,2~6℃为适宜冷休克温度,此范围内的温度对雌核发育二倍体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与0,1和8℃实验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均显著(P<0.05);在冷休克温度为3℃、持续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初始冷休克时间在4~6 min之间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高,分别达到60.0%~67.1%和30.6%~36.5%,其组间受精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他实验组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冷休克持续时间以11~19 min为宜,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46.9%~65.8%和31.7%~42.4%,在此时间内,冷休克持续时间对平鲷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选用冷休克温度、初始冷休克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3℃,5和15 min作为平鲷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条件是显著有效的.
- 蔡泽平胡超群牛文涛张俊彬
- 关键词:冷休克雌核发育二倍体紫外线辐射
- 藓羽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被引量:4
- 2005年
- 叶乃好王发左王广策曾呈奎
- 关键词:光照时间快速繁殖光照强度培养基片段诱导分化
- 一株赤潮甲藻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和5.8S rDNA序列的克隆被引量:8
- 2004年
- 为解决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因纯化的新鲜材料不足而限制实验进展的情况,采用改进的克隆方法将目的DNA片断保存在菌株中。首先应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从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中提取总核酸,以提取的DNA为模板,优化PCR扩增条件,获得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片段。将获得的ITS片段经SalI和PstI双酶切后与同样经过双酶切后的质粒载体pBluscriptSK+连接,转化受体菌XL1-Blue,克隆该DNA片段。该克隆方法简单易行,克隆效率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实验要求。该克隆技术的应用为随时获得目的DNA提供一条途径。
- 张宝玉王广策张炎吕颂辉齐雨藻邹景忠曾呈奎
- 关键词:赤潮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