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YW-Q1-15)
-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耀孙文娟于永强张稳郭正堂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 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同时期人类活动在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基于贵州董歌洞和甘肃万象洞近2000年来的石笋氧同位素(δO)记录,用奇异谱方...
- 周鑫郭正堂秦利
- 关键词:全球变暖亚洲季风
- 文献传递
- 中国草地碳收支研究与展望被引量:12
- 2010年
- 如何提高生物圈固定大气CO_2的能力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主题。中国草地面积约400×10~6hm^2,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2.5%,在吸收和固定大气CO_2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草地碳收支的影响以及区域和国家尺度草地碳收支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提出未来中国草地碳收支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方面:气候变化和人为干预对草地碳收支影响的驱动机制;中国草地碳收支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固碳潜力;草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的开发。
- 黄耀孙文娟张稳于永强魏玉荣
- 关键词:草地碳收支气候变化
-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5
- 2010年
- 通过文献资料,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进行评述.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中国森林、草地、灌丛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合计年均增加(71±19)Tg/a,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导致土壤有机碳损失(6±2)Tg/a.该结果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森林、灌丛和草地碳库变化的估计.未来研究需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碳源、碳汇效应,放牧管理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灌丛和非森林树木(经济林、防护林及四旁绿化造林)土壤有机碳变化估算,深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测定和估算,中国土壤的固碳潜力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开发.
- 黄耀孙文娟张稳于永强
-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不确定性
- 近百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对亚洲季风降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近百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对同时期人类活动在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不同看法.本文基于贵州董歌洞和甘肃万象洞近2000年来的石笋氧同位素(δ18O)记录,用奇异谱方法研究近百年来全球增温和CO2浓度增高背景下石笋δ18O的变化特征,探讨人类活动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降水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上述两地近百年来的石笋δ18O变化趋势基本可以通过1900AD前自然序列的延伸得到重现.如果目前关于石笋δ18O记录反映季风降水量的解释正确的话,我们的分析结果则说明,虽然近100年来人类活动对温度有明显作用,但似乎没有对东亚和南亚季风降水变化趋势产生显著影响,使之大致保持了原有的自然趋势.这说明,过去全球温度变化对季风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周鑫郭正堂秦利
- 关键词:全球变暖亚洲季风
- 华家岭山地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与西部黄土高原地貌演化
- 中国西北的新生代地貌演化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有密切关系,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信息往往在各类沉积序列中得到保存.本文对西部黄土高原华家岭山地相对平坦部位覆盖的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进行研究.所选剖面(NL-V...
- 詹涛郭正堂吴海斌葛俊逸周鑫武春林曾方明
- 关键词:中新世青藏高原
- 文献传递
- 基于模型的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估算被引量:30
- 2010年
- 农田生态系统在陆地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不仅有助于减缓大气CO2浓度增加速率,而且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田土壤碳饱和理论,分析了全球95个覆盖温带、热带、亚热带等不同气候区农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并构建了由气温、降水、土壤黏粒含量和pH驱动的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模型(R^2=0.58,n=76).中国的长期定位试验较好地验证了这一模型(R2=0.74,n=19).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低温湿润地区、高黏粒含量和低pH的土壤具有相对较高的固碳潜力;高温低湿地区、低黏粒含量和高pH的土壤则较低.利用所建模型和气候、土壤等基础数据,对中国河南省农田土壤固碳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省农田表土(0-20cm)碳饱和密度平均约为32t/ha,南部地区相对较高.按该省第2次土壤普查的有机碳密度估算,未来可望增加土壤固碳约为100Tg.
- 覃章才黄耀
- 关键词:农田土壤有机碳
- 华家岭山地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与西部黄土高原地貌演化被引量:13
- 2010年
- 中国西北的新生代地貌演化与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有密切关系,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信息往往在各类沉积序列中得到保存.本文对西部黄土高原华家岭山地相对平坦部位覆盖的中新世风成红土堆积进行研究.所选剖面(NL-VII)厚134.7m,至少包含110层野外可识别的古土壤,其磁化率地层与秦安地区的QA-I中新世风成红土剖面可以进行详细的旋回对比,指示了NL-VII剖面的年龄为18.7~11.8Ma,与小哺乳动物化石指示的年龄段一致.上述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中新世风尘堆积广泛分布的特征,同时也表明,包括华家岭山地和秦安等地基岩高地抬升在内的西部黄土高原地貌分异过程发生于中新世早期.山地上保存的基本连续的风尘堆积序列指示了华家岭山地基底在18.7~11.8Ma期间并未经历强烈的构造运动,否则会导致风尘堆积的显著侵蚀.由于该地区紧邻青藏高原东北缘,我们认为,上述风成红土序列指示了中新世约18~12Ma期间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构造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
- 詹涛郭正堂吴海斌葛俊逸周鑫武春林曾方明
- 关键词:中新世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