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13771)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杨丕山张风河孙树洋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济南市长清区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组骨形成发生蛋白-7促进种植体骨组织界面形成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重组骨形成发生蛋白-7(BMP-7)对种植体骨组织界面形成的作用。方法:构建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以正常侧作为对照,应用组织学方法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形态,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系统测定界面元素变化。结果:实验组在2周时,ALP活性较高,2至6周时迅速升高接近峰值,逐渐稳定直至12周。而对照组均匀升高,两组在各个时间段ALP活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2周时种植体骨界面就有新生骨组织形成,6周时种植体界面已形成大量新生骨组织,种植体与机体组织之间只有极其薄的一层纤维膜,已达到骨结合标准。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表明,种植体植入后6周内,钙元素与磷元素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以后趋于平稳。而对照组在各项检测中都较实验组迟缓。结论:BMP-7可以加速骨种植界面的愈合。
- 张风河杨丕山
- 关键词:种植体电子探针微区分析重组蛋白质类
- 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法对口腔种植界面微区元素的动态检测被引量:1
- 2005年
- 观察种植界面微区元素在种植界面形成中的作用。用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对界面进行百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钛合金种植体植入后,12周内,钙元素与磷元素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以后趋于平稳,钛元素含量植入后2周较高,以后逐渐减少。种植体与机体组织之间只有极薄的一层纤维膜,已达到骨结合标准。钙元素与磷元素在骨结合界面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钛合金种植体植入后,短期内会释放游离离子,但不足以影响骨结合界面的形成。
- 张风河杨丕山孙树洋刘宝同
- 关键词:种植体动态检测口腔
- 未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形态与元素动态改变相关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观察种植界面微区元素改变与种植界面形成的关系。建立并采用种植体动物模型,应用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对界面进行研究。X线平片,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2周时,种植体界面已形成大量新生骨组织。钛合金种植体植入后,12周内,钙元素与磷元素逐渐增加并达到峰值,以后趋于平稳,钛元素含量在植入后2周较高,以后逐渐减少。种植体与机体组织之间只有极薄的一层纤维膜,已达到骨结合标准。钙元素与磷元素在骨结合界面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使用的钛合金种植体在实验条件下植入后,短期内会释放游离离子,但不足以影响骨结合界面的形成。
- 张风河杨丕山逯长平
- 关键词:种植体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