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07B-019r)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骆正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乡村
  • 3篇选举
  • 3篇势力
  • 3篇家族势力
  • 3篇村民
  • 2篇舆论
  • 2篇政府
  • 2篇政治
  • 2篇民选
  • 2篇基层政府
  • 2篇公共
  • 2篇村民选举
  • 1篇信息传播
  • 1篇原子
  • 1篇原子化
  • 1篇政治文化
  • 1篇政治文化变迁
  • 1篇中国村民自治
  • 1篇中国乡村
  • 1篇人际传播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骆正林

传媒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探索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当代中国政治...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家族势力对村民选举中信息传播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是一个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宗法制度是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元。近代国家权力的下沉,经济环境的变迁,逐渐使家族势力失去了政治话语权,但在农民的社会心理深处却始终潜伏着家族意识。当社会环境出现变化后,家族意识、血缘意识还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中。在村民选举中,乡村各方力量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往往会利用农民的家族意识来聚集力量,争取民意,获得选票。面对家族力量对乡村信息传播的影响,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舆论引导力度,争取从观念上帮助农民走出家族意识的误区。
骆正林
关键词:家族势力村民选举信息传播
选举传播对乡村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热情的减退与乡村原子化被引量:2
2009年
中国的村民选举是国家权力从外部输入的,村民选举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式推动"的特色。这种权力嫁接式的民主与乡土社会还有一个磨合期,所以村民选举在乡村政治文化领域还造成了很多的碰撞和不适,产生出一些负面效果。村民选举过程中的传播失效或传播负效果,正在伤害农民的政治价值观,耗散乡村社会的凝聚力。要想让村民选举不再伤害乡村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在乡村社会结构上进行必要的纠偏与调整。
骆正林
中国村委会选举中候选人信息传播的技巧和策略研究
2008年
在政治活动中注重形象宣传古已有之。早在古罗马时期,亚历山大为了在自己统治的庞大帝国中树立权威,就想出了把自己的头像铸在钱币上的办法进行形象传播。现代选举是建立在公共舆论基础上的民意投票,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骆正林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乡村精英公共舆论中国村民自治人际传播家族势力
基层政府在村民选举中的舆论调控和引导被引量:2
2010年
改革开放后,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国家权力在汲取乡村资源方面一度呈强化趋势;在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所承担的功能却不断弱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基层政府、候选人和普通村民之间的信息传播互动模式。基层政府对乡村社会政治信息传播,尤其是官方政治信息传播的内容、渠道和路径的控制力越来越强,并在"家国框架"中建构起叙事逻辑。然而,在政府主导的信息传播通道内,"虚拟选举"与"现实选举"的巨大反差,正在使选举传播的公信力受到广大农民的质疑。
骆正林
选举舆论对基层政府体制改革的影响
2010年
村民选举将票决体制带入乡村,使民意在乡村权力的再分配与权力控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传播环境下,村民选举不可能是孤岛式民主,村民选举所产生的民主舆论,必然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对未来政治体制的探索。当前选举舆论在乡村社会得到不断扩散,对基层政府行政产生着重大影响,基层政府在执政理念上更加尊重公共舆论,更加重视让公民参与决策。
骆正林
关键词:基层政府
选举传播对乡村政治文化的正向建构--乡村公共领域的初步形成与契约意识的强化被引量:4
2008年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强国家、弱社会的特征,国家对乡村社会拥有无所不在的统治权。从1980年代推行的村民选举制度,通过国家法律的确认和村民选举的实践,逐渐实现了农民的有限自治。村民选举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成果,它在乡村社会的传播,促进了乡村公共领域的形成,增强了农民的契约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民主精神,进而使乡村政治文化在结构上做出新的调整。在新的乡村政治环境下,民意成为乡村政治的精神基础,协商成为乡村治理的工作机制,诚信成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源泉。
骆正林
中国乡村政治文化变迁的主要脉络——家族势力、国家权力、民间力量的相互盈缩被引量:8
2008年
中国乡村政治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特定的自然历史条件培育了乡村"政治场域"中三股主要的政治力量:国家权力、家族势力和民间力量,中国乡村政治文化的变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这三股力量的互为盈缩。在1949年之前,虽然这三股政治力量从未停歇过博弈,但是家族势力基本上处在乡村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权力加快了向乡村渗透的步伐和力度,很快主导了乡村政治生活。1978年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国家权力开始有限地退出乡村,乡村的民间力量开始崛起,并且逐渐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
骆正林
关键词:文化变迁脉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