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395)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邓钢秦永林柏志斌滕皋军郭金和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球囊
  • 3篇球囊扩张
  • 2篇支架植入
  • 2篇植入
  • 2篇祖细胞
  • 2篇下肢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成形术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动脉闭塞
  • 1篇动脉闭塞性
  • 1篇动脉闭塞性病...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邓钢
  • 6篇秦永林
  • 4篇滕皋军
  • 4篇柏志斌
  • 3篇郭金和
  • 2篇吴志平
  • 2篇何仕诚
  • 2篇侯居攀
  • 2篇方文
  • 1篇金晖
  • 1篇许荣睿
  • 1篇王国品
  • 1篇张成佳
  • 1篇王洪剑
  • 1篇邵泽锋
  • 1篇丁洁
  • 1篇白卓杰
  • 1篇丁惠娟
  • 1篇李国昭
  • 1篇柳东芳

传媒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支架植入对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内膜下成形术后通畅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内膜下成形和(或)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支架植入对术后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患者43例(43条肢体),其中24例(非支架组)行单纯内膜下成形术,其余19例患者(支架组)在内膜下成形后一期行支架植术。术后行CTA或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部分再狭窄或闭塞病变行再次介入治疗。术后随访1~27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保肢率为98%(42/43),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3/43),2年死亡率为7%(3/43)。随访期内22例出现再狭窄或闭塞,其中非支架组3例闭塞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共有12条肢体行再次介入治疗。非支架组6、12和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3%±7.6%、74.0%±9.2%和56.1%±13.5%;支架组分别为89.5%±7.0%、77.5%±9.9%和32.2%±16.6%。非支架组12、24个月的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0.9%±6.1%和64.2%±14.7%;支架组分别为94.4%±5.4%和39.0%±15.9%);支架组和非支架组整体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血管通畅数目、股腘动脉闭塞类型和吸烟史对内膜下成形术后2年内一期通畅率有显著影响(r=-4.417,2.502,3.115;Sχ=1.627,0.955,1.523;P=0.007,0.009,0.041)。结论内膜下成形术后不必常规行支架植入;支架植入不会改善术后2年期内的通畅率;2年期内通畅率与周围血管条件密切相关,吸烟也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秦永林邓钢郭金和滕皋军
关键词: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变化及其对再狭窄或闭塞的预测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研究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变化及其对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因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行介入治疗的54例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各时间点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造影明确有无复发的狭窄或闭塞。再狭窄或闭塞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20的因素再采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累积初始通畅率分别为85%、69%和34%。术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逐渐降低,3个月后复发组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逐渐上升。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为术后再狭窄或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59,95%可信区间1.199~1.777;P=0.000)。ROC曲线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预测再狭窄或闭塞的最佳临界点为3.2mg/L,预测的敏感性为95.7%、特异性为77.4%。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对术后再狭窄或闭塞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术后〉3.2mg/L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的风险。
秦永林邓钢郭金和何仕诚方文朱光宇滕皋军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生物学标记Β2微球蛋白
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预防球囊扩张术后动脉再狭窄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基因(hTM)转染的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至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局部预防动脉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兔外周血分离培养EPCs;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片以Fe2O3磁性纳米颗粒标记EPCs;高脂饮食联合球囊扩张制作兔双侧颈总动脉损伤模型共16只,随机分成2组,双腔Fogarty球囊阻断法分别将转染EPCs、未转染EPCs及等量生理盐水移植至兔颈总动脉损伤局部;移植后1、3、7、14d分别行磁共振(MR)扫描,观察损伤局部信号强度改变;4个月后行血管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弹力染色,观察再狭窄情况。结果脂质体可以成功地将外源hTM基因转染至EPCs并可获得10%~15%的转染效率;Fogarty球囊阻断法可以使部分EPCs黏附于血管损伤局部,引起局部MR信号改变;基凶修饰组、基因未修饰组、单纯损伤组内膜中膜比(N/M)分别为0.30±0.02、0.62±0.05、1.58±0.1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转染内皮祖细胞可以有效预防球囊扩张术后动脉再狭窄。
侯居攀吴志平金晖秦永林柏志斌柳东芳丁洁程科萍邓钢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内皮祖细胞球囊损伤再狭窄
安珐特抗肝癌TACE术后肝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均于TACE术后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IV型胶原(Ⅳ-C)]诊断为肝纤维化,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TACE术后即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常规口服;实验组20例,在常规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口服基础上,给予安珐特口服。于治疗6个月后复查DWI、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分析治疗前后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HA、LN、PCⅢ、Ⅳ-C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明显降低(P<0.05,P<0.01),ADC值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ALT、AST、TBIL、ALB)明显改善(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ADC值及肝功能虽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安珐特可以抗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肝纤维化,有助于TACE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邵泽锋王国品邓钢张成佳白卓杰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
复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腘动脉瘤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腘动脉瘤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收治合并急性下肢缺血的腘动脉瘤患者7例,采用外科手术与血管介入相结合的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复合手术包括传统的手术切除,结合手术前后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术中球囊导管取栓等。方法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早期治疗效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包括动脉瘤旷置术2例,动脉瘤切除术5例。动脉瘤切除后重建方法包括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自体动脉端端吻合1例。血管介入包括手术前后球囊扩张及置管溶栓7例,1例行术中取栓。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0.68~0.98比0.22~0.52,P<0.001)。术后随访人工血管通畅,动脉瘤远近端侧支循环保留,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良好。结论复合手术保留了侧支循环,可以降低术后肢体远端缺血的风险;介入方法的使用保证了术后流出道的通畅,有助于避免术后移植物急性闭塞,从而有效降低术后截肢率。
秦永林柏志斌邓钢方文滕皋军
关键词:外科手术介入治疗
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转染兔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血栓调节蛋白(hTM)基因转染兔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及效率,为hTM修饰的EPCs活体移植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血管内再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TM。梯度离心法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贴壁筛选出EPCs,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CD34、vWF、KDR等内皮系抗原,通过Dil-ac-LDL及FITC-UEA-1荧光染料双吞实验进一步表征EPCs pcDNA3.1-hTM转染EPCs,转染48 h后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72 h后行Western印迹检测比较重组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转染组和对照组hTM表达水平。转染后分别于第3、4、5天采用四氮噻唑蓝法(MTT)比较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均证实pcDNA3.1-hTM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细胞表面抗原及免疫荧光双标实验表明所培养细胞为EPCs。转染后的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Western印迹检测证实hTM在重组质粒转染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MTT比色实验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组、空白对照组在第3、4、5天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hTM重组质粒,转染兔外周血EPCs后可使EPCs成功表达TM,且对EPCs的活力、增殖等生物学性质无明显影响。
吴志平邓钢侯居攀赵国峰许荣睿文颂秦永林柏志斌滕皋军
关键词:转染内皮祖细胞
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随访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共64支狭窄闭塞股浅动脉。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吸烟史者分别为84.3%(54/64)、75.0%(48/64)、73.4%(47/64)和45.3%(29/64)。按照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A型lO支、B型20支、C型18支、D型16支。在A+B型组中,行VIA手术21例、PTA及支架植入术9例;C+D型组中行PTA手术21例、VIA及支架植入术13例。术后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随访结果。进行保肢率和疗效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实际随访47例(52支患肢),失访9例(12支患肢),随访率83.9%。随访期6~3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2、3年的一期通畅率:A+B型组中,行trFA及支架植入术9例分别为87.5%、85.7%、57.1%,PTA手术2l例分别为83.3%、75.0%、46.6%;C+D型组中,行VIA及支架植入术13例分别为92.3%、80.O%、55.6%,PTA手术2l例分别为61.5%、41.7%、25.0%。术后保肢率为94.7%。术后共有23条患肢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1个月内一3年),其中15支为TASCC+D组病例,8支为TASCA+B组病例;而按照手术方式划分,其中14支为PTA手术组病例,9支为PTA及支架植入术组病例。在23例下肢缺血复发的患者中,13例血糖未行规律控制,而在未复发患者中仅10例。结论球囊扩张或(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可以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TASCA+B型优于TASCC+D型。是否有效控制血糖和TASC分型可能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
王洪剑邓钢秦永林李国昭柏志斌何仕诚郭金和丁惠娟沈志萍
关键词:动脉狭窄重症下肢缺血球囊扩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