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A75047-99014)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旭肖耀田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邵阳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译诗
  • 10篇诗学
  • 10篇诗学观
  • 8篇英诗
  • 7篇翻译
  • 4篇寻踪
  • 3篇英诗汉译
  • 3篇汉译
  • 3篇翻译策略
  • 3篇翻译规范
  • 3篇白话
  • 2篇重写
  • 2篇吴宓
  • 2篇创格
  • 1篇断代
  • 1篇学衡
  • 1篇学衡派
  • 1篇学语
  • 1篇意识形态
  • 1篇音乐

机构

  • 11篇中南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作者

  • 11篇张旭
  • 1篇肖耀田

传媒

  • 3篇外语与翻译
  • 2篇外语研究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英语研究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半农早期英诗汉译活动考察被引量:4
2009年
文章试图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观照下,以诗人兼翻译家刘半农为个案,追寻他的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文章重点通过刘半农的译诗经历,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张旭
关键词:译诗诗学观翻译策略
融化新知与诗学重诂——白话文学语境中“学衡派”英诗复译现象考察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以"学衡派"众诗人兼翻译家为个案,以一首诗的复译为例,探讨"学衡派"众译家在重写英语诗歌的过程中,如何受到各自的诗学观与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等因素的制约而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而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同时还将在白话文学语境中来重新评估这种复译现象。
张旭
关键词:译诗复译诗学观
中国现代早期英诗汉译活动考察(下)
2007年
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多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理应受到足够重视。本文结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对“五四”以来至抗战全面爆发以前英语诗歌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加以考察。文章侧重于文献的梳理,兼顾重要的翻译现象、翻译事件和翻译作品的讨论,同时探究这些翻译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因。
张旭肖耀田
关键词:译诗意识形态诗学观重写
朱自清早期译诗活动寻踪被引量:1
2009年
现代文学研究表明翻译诗歌在主体文学多元系统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语学界就此却甚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重要的文学翻译家朱自清的译诗与译论,考察其翻译中表现出的散体化现象。文章重点从诗学观和翻译规范的角度,分析早期以汉语白话为译入语理念的形成过程,讨论其散体化趋势形成的动因,并就其中的负面因素进行剖析。
张旭
关键词:译诗白话诗学观翻译规范
郁达夫英诗汉译散体化现象考察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试图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的文学团体创造社的重要成员郁达夫译诗与译论,考察其翻译中表现出的散体化现象。文章重点从诗学观和翻译规范的角度,分析早期以汉语白话为译入语理念的形成过程,讨论其散体化趋势形成的动因,并就其中的负面因素进行剖析。
张旭
关键词:译诗白话诗学观翻译规范
历史的重构:一部中国英诗汉译断代批评史的构想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为撰写一部英语诗歌汉译诗论的初步构想。该课题从现代翻译学的视角探讨至抗日战争爆发为止中国的英诗汉译情况,涉及两个不同特质的时期:"五四"以前的萌建期和自"五四"起至1937年的发展期。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新的历史观重构一部翻译诗歌断代批评史。本文介绍了这项研究的理论背景和主要内容,同时提出翻译诗歌史研究方法方面的新观点。
张旭
关键词:诗歌翻译批评史重写
郑振铎早期英诗汉译散体化现象考察
2009年
本文运用现代西方描写翻译学理论,尝试在白话文学语境下通过个案分析,结合20世纪初叶中国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郑振铎的译诗与译论,考察其翻译中表现出的散体化现象。文章重点从诗学观和翻译规范的角度,分析早期以汉语白话为译人语理念的形成过程,讨论其散体化趋势形成的动因,并就其中的负面因素进行剖析。
张旭
关键词:译诗白话诗学观翻译规范
译诗创格与诗学重诂——吴宓早年英诗汉译活动寻踪被引量:2
2010年
尝试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个案诗人兼翻译家吴宓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文章重点追寻吴宓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张旭
关键词:译诗诗学观
“天籁之音”:吴芳吉译诗的创格寻踪被引量:2
2009年
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诗人兼翻译家吴芳吉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追寻吴芳吉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形成了迥异的译诗风格,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旭
关键词:译诗诗学观
译诗与音乐:陆志韦早期英诗汉译活动寻踪
2010年
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来审视中国的翻译家必将有一番新的发现,这点对于个案诗人兼翻译家陆志韦的译诗研究同样适用。文章重点追寻陆志韦早年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中,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诗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张旭
关键词:译诗诗学观翻译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