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054204)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朱佩芳蒋伟王正国孙同柱付小兵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家口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5篇基因
  • 5篇P物质
  • 4篇肉芽
  • 4篇肉芽组织
  • 3篇增殖
  • 3篇神经肽
  • 3篇纤维细胞
  • 3篇小肠上皮
  • 3篇小肠上皮细胞
  • 3篇发育阶段
  • 3篇分化
  • 3篇癌基因
  • 3篇不同发育阶段
  • 3篇成纤维细胞
  • 3篇创伤
  • 2篇信号
  • 2篇信号传递
  • 2篇抑癌
  • 2篇抑癌基因

机构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解放军总医院...
  • 3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王正国
  • 6篇蒋伟
  • 6篇朱佩芳
  • 5篇付小兵
  • 5篇孙同柱
  • 4篇常晓彤
  • 4篇王振辉
  • 4篇杨银辉
  • 4篇陈伟
  • 3篇赵志力
  • 3篇朱金明
  • 2篇邢峰
  • 1篇孙晓庆
  • 1篇盛志勇
  • 1篇李建福
  • 1篇程飙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物质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调控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E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特点。方法 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性反应 ,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观察时间及剂量 效应关系 ;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GF蛋白表达情况 ,观察时间及剂量 效应关系。结果  10 -7mol/L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mRNA的表达 ,在作用后 6h与对照组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SP在 10 -8~ 10 -6mol/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mRNA表达 ,在 10 -7mol/L达到峰值 ,10 -5mol/L时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0 -7mol/LSP作用 12h后可检测到EGF蛋白明显表达增强 (P <0 .0 1) ,2 4h达高峰 ,48h后逐渐有所回落。SP在在 10 -8~ 10 -5mol/L范围可诱导EGF蛋白的表达 ,均在 10 -7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 (P <0 .0 1)。结论 SP可诱导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且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特点 ,在SP调控创伤愈合的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金明朱佩芳
关键词:P物质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创伤
感觉神经肽P物质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的激活及生物学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研究感觉神经肽P物质(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作用,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的方法,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的激活作用,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NF-κB的亚基组成;观察NK-1受体在NF-κB活化中的作用。结果:SP可有效激活NF-κB,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0.712,P<0.01);在0.1μmol/LSP作用下,NF-κB活性在刺激30min时达到高峰;活化的NF-κB是由p50和p65亚基组成的;NF-κB的活化可被NK-1受体阻断剂所阻断。结论:SP可有效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κB,该作用是通过NK-1受体途径实现的。
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佩芳
关键词:感觉神经肽P物质肉芽组织核因子-ΚB生物学
P物质在诱导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ubstanceP ,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SP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观察时间及剂量 效应关系。 结果  10 -9~ 10 -5mol/L的SP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1) ,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r=0 5 94 ,P <0 0 1) ,bFGF抗体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在作用后 3、6h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mRNA的表达 ,在 10 -9~ 10 -5mol/L范围内均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mRNA表达 ,在 10 -7mol/L达到峰值 (P <0 0 1)。 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
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金明朱佩芳
关键词:P物质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创伤
wtp5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肠损伤修复的关系
2002年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 wtp53在不同发育时期 Wistar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探讨 wtp53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 wtp53单克隆抗体,以超敏的 S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wtp53基因在胚胎、新生期各时间段 Wistar 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 PCNA 表达为参照,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性研究。结果:在胚胎第17d(E17d)、E19d、新生期第1(P1)d,小肠上皮细胞 wtp53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较广,染色强度较深。P2d和 wtp53基因表达不仅范围扩大且染色强度明显增强;到幼鼠期第28d,wtp53基因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为阴性;从胚胎至 P2d,PCNA 的表达与 wtp53类似,而幼鼠期第28d,PCNA 阳性细胞仅局限于小肠绒毛隐窝。结论:在小肠发育的早期,上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期伴随着 wtp53基因的高度表达,可能对遗传物质 DNA的完整性起到监视和保护作用。
王振辉付小兵常晓彤孙同柱杨银辉陈伟邢峰赵志力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
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c-jun、p38基因表达的特征及其与肠损伤修复的关系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 c jun及其相关基因 p38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 ,探讨 c jun和 p38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理学作用。方法 :利用超敏的链霉卵白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c jun和 p38基因在胚胎、新生及成年各时间段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为参照 ,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研究。结果 :在胚胎第 17d(E17d)、E19d及新生期第 1d(P1d)、P2 d、P7d、P14 d和 P2 8d,小肠上皮细胞c jun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广泛 ,并且随着肠绒毛细胞的发育成熟 ,其分布从绒毛及间隙转移至绒毛上部细胞 ;在此期间 ,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新生绒毛底部、绒毛间隙、隐窝内的细胞 ;到成年期大鼠 ,c jun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小肠绒毛顶部 ,而 PCNA阳性细胞也只局限在小肠隐窝。从 E17d至成年期 ,p38的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绒毛间隙和陷窝内核分裂细胞。结论 :在小肠发育的早期 ,原癌基因 c jun在特定位置的高度表达 ,可能与细胞的快速分化有关 ;而其相关基因 p38的表达可能与细胞有丝分裂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王振辉常晓彤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赵志力
关键词:原癌基因C-JUNP38小肠上皮细胞
野生型p53及相关调控基因的转录、翻译水平与肠道干细胞分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野生型 p53(wtp53)基因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转录、翻译水平的变化与肠道干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以细胞分化标志肝脂肪酸结合蛋白 (L Fabp)mRNA水平为动态参照 ,分别检测大鼠胚胎期E1 4d ,E1 7d,E1 9d和幼鼠期P1d,P2d,P7d,P2 8d及成年大鼠小肠细胞内p53mRNA、p2 1mRNA及其蛋白表达。 结果 从胚胎E1 9d至成年大鼠 ,RT PCR能够检测到小肠细胞内L Fabp的mRNA ,其中P2d,L Fabp的mRNA含量最高 ,证实这个期间为肠道干细胞高分化阶段。从胚胎到成年大鼠 ,小肠细胞p2 1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为阴性 ,p53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然而从E1 4d~P2d ,小肠上皮细胞p53蛋白信号呈逐渐增强趋势。P7d以后至成年期 ,p53蛋白信号为阴性。结论 在肠道干细胞迅速分化期 ,p53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因为其半衰期延长 ,最终导致蛋白量累积的结果 ,而与转录水平无关 ,提示蛋白的稳定性对于p53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期基因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另外 ,p53蛋白调节肠道干细胞的分化机制与p2
王振辉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陈伟常晓彤
关键词:野生型P53相关调控基因肠道干细胞分化基因转录
神经肽P物质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作用被引量:30
2003年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 (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EGF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观察时间及剂量 -效应关系。 结果  10 - 9~ 10 - 5mol L的SP在体外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P <0 .0 1) ,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r =0 .5 94,P <0 .0 1) ,E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与 10 - 7mol LSP组比较 ,P <0 .0 5 )。 10 - 7mol L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EGFmRNA的表达 ,在作用后 6h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SP在 10 - 8~ 10 - 6 mol L范围内可以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EGFmRNA表达 ,在 10 - 7mol L达到峰值 ,当浓度 >10 - 7mol L时 ,其促EGFmRNA表达的效应强度随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 ,至 10 - 5mol L时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
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金明朱佩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尿抑胃素基因表达神经肽类
wtp53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 wtp5 3在不同发育时期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分布特征以及与细胞增殖分化的关系 ,探讨 wtp5 3基因在小肠创伤修复时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 wtp5 3单克隆抗体 ,以超敏的链酶卵白素 (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 wtp5 3基因在胚胎期、新生期各时间段 Wistar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分布特征 ;同时以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为参照 ,对不同时期细胞的增殖分化状况作对比性研究。结果 :在胚胎期第 14日 (E14日 )、E17日、E19日、新生期第 1日 (P1日 ) ,小肠上皮细胞 wtp5 3基因的阳性表达范围较广 ,染色强度较深。到 P2日 ,wtp5 3基因表达不仅范围扩大且染色强度明显增强 ;到 P2 8日 ,wtp5 3基因在小肠上皮细胞的表达为阴性 ;从 E14日至 P2日 ,PCNA的表达趋势与wtp5 3类似 ,而 P2 8日 PCNA阳性细胞仅局限于小肠绒毛隐窝。结论 :在小肠发育的早期 ,上皮细胞的快速增殖分化期伴随着 wtp5 3基因的高度表达 ,提示在小肠创伤修复期抑癌基因 wtp5
王振辉付小兵常晓彤孙同柱杨银辉陈伟邢峰赵志力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分化
创伤修复中细胞信号传递对瘢痕形成的影响:SH2功能领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观察瘢痕与正常组织上皮细胞中SH2功能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TH2)的表达特征,探讨创伤修复过程信号途径信号与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特异性SH-PTH2抗体,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临床收集到的创作后不同时期的6例瘢痕组织标本及同体6例正常皮肤标本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SH-PTH2抗体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增生性瘢痕皮肤中SH-PTH2高于正常皮肤对照组。同时在瘢痕形成的不同时期内,真、表皮SH-PTH2免疫阳性的表达差别。结论在皮肤伤口的愈合过程中,SH-PTH2对创面修复过程中信号转导的调节作用,可能影响着愈合的结局。
程飙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孙晓庆李建福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钙拮抗剂在P物质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κB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感觉神经肽P物质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核因子 κB(NF κB)的激活作用 ,探讨钙信号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醛注射的方法造成Wistar大鼠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 ,提取肉芽组织进行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采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 (EMSA)的方法 ,检测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 κB的激活作用 ,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NF κB的亚基组成 ;观察钙拮抗剂BAPTA AM在NF κB活化中的作用。结果 SP可有效激活NF κB ,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在SP刺激 3 0min时达到高峰 ;活化的NF κB是由 p5 0和p65亚基组成的 ;NF κB的活化可被BAPTA AM所阻断。结论 SP可有效激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NF κB ,Ca2
蒋伟王正国赖西南朱佩芳
关键词:钙拮抗剂P物质细胞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