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324)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5
相关作者:柳劲松邵淑丽李铭杨志宏方媛媛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大庆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树麻雀
  • 3篇代谢
  • 3篇器官重
  • 3篇器官重量
  • 3篇基础代谢
  • 3篇基础代谢率
  • 2篇代谢率
  • 2篇鸟类
  • 2篇雀形目
  • 2篇雀形目鸟类
  • 2篇消化道形态
  • 2篇麻雀
  • 2篇光周期
  • 1篇性腺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甲状腺激...
  • 1篇驯化
  • 1篇氧化酶
  • 1篇食性
  • 1篇温度

机构

  • 8篇温州大学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3篇大庆师范学院

作者

  • 8篇柳劲松
  • 4篇邵淑丽
  • 3篇李铭
  • 3篇杨志宏
  • 1篇张国凯
  • 1篇俞呈呈
  • 1篇殷亚杰
  • 1篇张伟伟
  • 1篇张国发
  • 1篇赵晓菊
  • 1篇梁彦涛
  • 1篇曲丽娜
  • 1篇黄克坚
  • 1篇俞安薇
  • 1篇张永普
  • 1篇姜雪华
  • 1篇方媛媛
  • 1篇聂春雨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2篇动物学杂志
  • 1篇Curren...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树麻雀代谢率和器官重量在温度驯化中表型的可塑性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为探讨温度对树麻雀基础代谢和代谢器官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以人工气候箱驯养4周的光周期为12L∶12D、温度为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两组成年树麻雀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基础代谢率(BMR)、体脂和水分含量以及各器官、组织的湿重和干重。结果实验组麻雀的BMR显著升高,体脂含量和水分含量以及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肝脏重量和肾脏湿重显著增加,干重增加不显著;总消化管干重、小肠干重、直肠湿重和干重显著降低(P<0.01),胃湿重增加显著(P<0.05)。由此提示:环境温度改变引起麻雀各器官结构和功能能力相应的可塑性的调整变化,器官能耗总量的增加很可能是引起BMR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麻雀器官能耗与功能能力、摄食量与消化率乃至个体适合度价与环境因素进行能量预算的结果。
杨志宏邵淑丽柳劲松
关键词:麻雀器官重量
光周期驯化对树麻雀性腺重量和基础能耗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为探讨光周期对麻雀基础能耗和性腺重量的影响,对25℃和3种不同光周期的麻雀进行4周人工气候箱驯化后,分别比较了雌、雄麻雀的体重、个体BMR和性腺的鲜重和干重。结果显示,光周期作为繁殖的信号对麻雀性腺重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雄麻雀的体重、个体基础能耗和性腺重量的变化幅度比雌麻雀显著,繁殖初期的雄麻雀很可能要早于雌麻雀进入繁殖状态;随光周期的延长和性腺重量的增加,麻雀个体的基础能耗呈现递减趋势。总之,较低的生存压力和个体基础能耗的降低是麻雀繁殖的基础和前提。繁殖初期麻雀拥有相对较低的体重和个体BMR,这是麻雀个体的生存、繁殖与生存压力之间能量预算的结果,也是生存能耗和繁殖能耗与个体适合度之间进行能量预算的结果。
杨志宏邵淑丽张伟伟柳劲松
关键词:麻雀性腺繁殖光周期
白头鹎的代谢率与器官重量在季节驯化中的可塑性变化被引量:26
2008年
动物能量代谢的生理生态特征与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密切相关,基础代谢率(BMR)是恒温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的最小产热速率,是动物在清醒时维持身体各项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能量值,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的BMR、内部器官(肝、心、肌胃、小肠、肾和整体消化道)和肌肉的重量,分析了白头鹎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的季节性变化及与BMR的关系。方差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较高,夏季最低。其内部器官及肌肉重量的变化同样有明显的季节性。相关分析表明,白头鹎的BMR与肝、心、消化道等内部器官和肌肉重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张国凯方媛媛姜雪华柳劲松张永普
关键词:白头鹎基础代谢率器官重量
温度和光周期驯化对树麻雀消化道形态特征和能量预算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为探讨温度和光周期驯化对树麻雀消化道形态特征和能量预算的影响,以不同环境温度(5℃和25℃)、不同光周期(16L∶8D和8L∶16D)的4组树麻雀进行为期4周的人工气候箱驯化,并对驯化后的4组树麻雀消化道形态特征各指标以体质量为协变量,采用温度、光周期双因素协方差分析和组间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及进行Tukey HSD比较。结果表明,温度降低或光周期缩短导致消化道长度极显著增加;反之,则缩短。温度显著影响消化道干组织质量;温度和光周期的交互作用对消化道净鲜质量和干组织质量的影响显著;总消化道和各器官的长度(直肠长度除外)、质量均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可见,不同的温度或光周期可引起树麻雀消化道形态结构和功能能力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消化道各器官长度和质量的改变与其个体的摄能需求密切相关,消化道各器官功能能力和器官能耗之间高投资高收益的能量预算是个体适合度与环境压力之间能量预算的结果。
杨志宏邵淑丽柳劲松
关键词:树麻雀温度光周期驯化消化道形态
树麻雀肝脏和肌肉产热特征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19
2008年
北温带的小型鸟类,通过增加产热来适应低温环境。基础代谢率(BMR)是内温动物能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测定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的BMR、肝脏和肌肉的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呼吸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力及血清中甲状腺激素(T4)及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树麻雀的体重和BMR冬季显著高于夏季;肝脏的线粒体呼吸、肝脏和肌肉的COX活力冬季较高,夏季较低;血清T3浓度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这些结果表明:在野外条件下,肝脏和肌肉在细胞水平产热能力的提高和血清T3含量的增加,是树麻雀抵御冬季寒冷的重要方式之一。
柳劲松李铭邵淑丽
关键词:树麻雀肝脏肌肉线粒体呼吸细胞色素C氧化酶
树麻雀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产热调节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对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和11~12月自然环境条件下,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代谢产热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树麻雀血清T3浓度在季节性驯化中具显著性的变化,于温度较高的夏季最低,于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较高。与之相伴随,树麻雀的单位体重和整体代谢率于3~4月、5~6月和7~8月较低,于1~2月和11~12月最高,表明甲状腺激素可能参与了树麻雀的产热调节。
李铭殷亚杰聂春雨曲丽娜张国发梁彦涛赵晓菊柳劲松
关键词:树麻雀甲状腺激素
温州地区4种雀形目鸟类基础代谢率与器官重量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动物代谢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其意义是进化生理学上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了解代谢率的影响因素和功能意义,测定了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丝光椋鸟Sturnus sericeus和小鹀Emberiza pusilla的基础代谢率,分析了动物体内的8种器官或者组织的大小与代谢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基础代谢率与脑、肝脏、肾脏、胃、小肠和总消化道干重(胃、小肠与直肠的干重之和)相关显著。
黄克坚俞安薇俞呈呈柳劲松
关键词:雀形目鸟类基础代谢率器官重量
4种雀形目鸟消化道形态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鸟类消化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其食性密切相关。本文对红点颏(Luscinia calliope)、红喉姬(Ficedula parva)、栗(Emberiza rutila)和普通朱雀(Carpodacus erythrinus)4种雀形目鸟类的消化道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4种鸟的总消化道长度和各消化器官的长度(胃长度除外),消化道总重量和各消化器官的重量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植食性鸟(普通朱雀)具有相对较长的消化道,而食虫鸟(红点颏和红喉姬)则具有相对较高的消化道重量。实验证明,鸟类不同的食性特征塑造了不同的消化道适应对策。
李铭柳劲松
关键词:雀形目鸟类消化道形态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