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820162)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友连李峰谢军陈信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人民法院
  • 3篇司法
  • 3篇最高人民法院
  • 3篇民法
  • 3篇法院
  • 3篇保辜
  • 3篇保辜制度
  • 2篇刑事
  • 2篇因果关系
  • 2篇诉讼
  • 2篇侵权
  • 2篇救助
  • 2篇公共政策
  • 2篇被害
  • 1篇代表人诉讼
  • 1篇定罪
  • 1篇动因
  • 1篇刑事和解
  • 1篇刑事责任
  • 1篇因果关系论

机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张友连
  • 2篇李峰
  • 2篇谢军
  • 1篇陈信勇

传媒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河北法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现代法学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 1篇政法学刊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决策中的影响因素
2013年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决策会受到政治正确的考虑、利益集团的压力和公众舆论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应借助于程序的合法化功能,将它们纳入法律程序的轨道。
张友连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决策影响因素法律程序
因果关系: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实现动因被引量:1
2016年
作为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上的一项创举,保辜制度以因果关系作为实现刑事和解的动因,来引导行为人积极救助被害人,实现自身的悔过,从而修复被其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纵观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保辜制度以其特有的"刑事和解"功能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然保辜制度的刑事因果关系认定存在诸多局限,随着西方当代刑法理念东渐以及医疗与科技的迅捷发展,保辜制度于清末修律时被立法者废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保辜制度自身蕴含的合理成分也被否弃。文中针对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构造予以剖析,并尝试着构建现代借鉴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的架构。
谢军李峰
关键词: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论
公共政策与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以关于汶川、玉树和舟曲的通知为分析对象被引量:12
2011年
最高人民法院在一系列的司法文件中形成了关于社会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价值因素的公共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回应公共政策有非常状态的应对、社会改革的诉求、政法传统的延续等现实和历史的原因。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在与公共政策相互关系、价值追求、司法哲学等角色定位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趋向。
张友连
关键词:公共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文件
最接近规则:证人特殊作证方式的选择——兼评新《民事诉讼法》第73条之规定被引量:11
2013年
我国证人不出庭的特殊作证方式,30年来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使法官在其中作出选择成为必要。依学理分析,证人特殊作证方式可分为单向叙事、双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种类型,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接近直接言词原则。法官的选择应有一定顺序,根据证人作证条件和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按照最接近直接言词的规则确定证人不出庭情况下的具体作证方式。
李峰
关键词:新《民事诉讼法》法官裁量
P2P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认定——定罪扩大化、成因及其回归被引量:1
2017年
P2P融资模式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高度契合,在国家金融垄断政策导向下的刑事立法促成了P2P网络借贷违法必然性。刑事叙明式立法与司法解释放宽犯罪认定标准,将符合吸收资金条件的P2P网络借贷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致使司法机关在实践中扩大适用本罪规制范围。在混淆正常借贷与集资犯罪界限的同时。P2P平台非法集资定罪扩大化趋势也抑制了民间借贷的发展。为了实现本罪在实践中理性适用.文章在梳理近年发案基础上归纳其适用扩大化表征与成因,并结合当前学界相关解决路径的法理基础,以期通过厘定其构成要件的“违法”、“公众”以及“存款”等核心要素来明确其适用范围。
谢军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论保辜制度认定刑事责任的因果关系构造
2015年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一项创举,是旨在保护人身伤害案件中的受害人、追究加害人的法律责任,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由于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理论与现代理念存在冲突,且没有在现代性法体系中得到解决,保辜制度被以现代刑法理念为基础的刑法典否弃。保辜制度的消亡虽然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其本身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亦被不合理抛弃。通过分析制约现代迁移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因素所在,尝试着在现代刑法理论基础上,重构保辜制度中的因果关系构造。
谢军钱一一
关键词:保辜制度违法阻却因果关系
论消费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被引量:6
2015年
消费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是公益诉讼理论的难点,也是学界讨论最为激烈的领域。《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赋予"法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以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然学界对此的认识分歧仍较大。如何界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在当事人适格理论之诉的利益说基础上,厘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模式,并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谢军
关键词:起诉主体原告资格代表人诉讼
司法确认程序定位——基于“交错适用论”的分析
2016年
司法确认在整个民事诉讼法体系中的定位,是研究该程序的逻辑起点。当前,有关司法确认定位的认识主要立足于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展开,即围绕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分野展开。民事纠纷趋于复杂化的形势,以及不同诉讼类型的定位、特征、目的上的差异,决定了立法应当依据不同的程序原理构建和设置程序制度。传统民事诉讼程序设置理论"二元分离适用论"这种将民事事件一分为二的简单做法受到批判。同时,这也是民事程序设置理论"交错适用论"产生的背景。依据该程序理论,司法确认也可以适用诉讼法理,并可以这一理论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适用规则。
谢军
关键词:司法确认
侵权责任规范的公共政策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将公共政策引入侵权责任的范畴之中,有助于准确理解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从功能实现的角度分析,公共政策对侵权责任产生了构造性的影响,并成为侵权责任联结社会的重要桥梁。从法规范层面看,公共政策影响侵权责任权益保护范围的设定、公共政策影响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
张友连
关键词:侵权责任公共政策权益保护归责原则
论被害人救助语境下的保辜制度被引量:1
2015年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旨在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权益,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保辜制度通过要求加害人救治被害人进行自助换刑,以实现"被害救助"的功能。纵观保辜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沿用,"被害救助"是历代保辜制度的价值选择,为了实现"被害救助"功能,保辜制度在实体规则方面创造性地实现救助义务与刑事责任的衡平,并在司法实践中为保辜制度创设了运作程序。尽管保辜制度含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但其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对于现代被害救助制度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现代刑事法律制度可以吸收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
谢军钱一一
关键词:保辜制度加害人被害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