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04-02-05B)

作品数:10 被引量:164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洪刚毕瑞明封德顺李斯深高居荣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菏泽学院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小麦
  • 3篇倍体
  • 2篇蛋白亚基
  • 2篇亚基
  • 2篇小麦品种
  • 2篇谷蛋白
  • 2篇谷蛋白亚基
  • 2篇二倍体
  • 2篇成熟胚
  • 1篇选育
  • 1篇羊草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中间偃麦草
  • 1篇山羊草
  • 1篇双二倍体
  • 1篇四倍体
  • 1篇四倍体小麦
  • 1篇农杆菌
  • 1篇农杆菌介导
  • 1篇偏凸山羊草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菏泽学院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国家小麦改良...
  • 1篇滕州市农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篇王洪刚
  • 4篇毕瑞明
  • 3篇封德顺
  • 2篇李兴锋
  • 2篇陈冬花
  • 2篇李斯深
  • 2篇刘树兵
  • 2篇高居荣
  • 1篇孙宪印
  • 1篇王江春
  • 1篇卫宪云
  • 1篇郝元峰
  • 1篇王玉海
  • 1篇孙海艳
  • 1篇范玉顶
  • 1篇李永祥
  • 1篇马艳明
  • 1篇余松烈
  • 1篇张志雯
  • 1篇胡延吉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07
  • 8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的ISSR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2
2006年
选用11个ISSR引物,对黄淮麦区96个小麦推广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96个多态性位点,每个引物多态性位点数平均为8.7个,变幅为3~23个;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为0.601~0.941,平均0.791,表明ISSR具有较强的品种间区分能力,是研究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技术之一。96个品种(系)间,Nei’s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3~0.91,平均为0.60,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变幅较大,表明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系)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根据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聚类,96份材料被聚成8大类群,共14个亚类,类群与系谱和原产地无关。
马艳明李斯深范玉顶孙海艳李永祥李瑞军
关键词:小麦ISSR聚类分析
国内外小麦种质材料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为了给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亲本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108个国内育成小麦品种(系)、40份国外引进小麦种质系和34个地方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HMW-G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的182份小麦材料中,共检测到Glu-A1位点编码的HMW-GS有三种类型,分别是Null、1和2*,其中Null出现频率较高(58.80%);Glu-B1位点编码的HMW-GS有7+8、7+9、14+15、6+8、8、7、17+18、13+16、6、21共10种类型,其中7+8和7+9出现的频率较高,分别为38.47%和34.62%;Glu-D1位点编码的HMW-GS有2+12、5+10、5+12、4+12、2+10和10共6种类型,其中2+12出现的频率最高(70.33%)。共检测到41种HMW-GS组合变异类型,其中“Null,7+8,2+12”、“Null,7+9,2+12”、“1,7+8,2+12”和“1,7+9,2+12”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20.33%、18.69%、9.34%和7.70%;且检测到多种优质亚基的聚合体。在分析的我国小麦材料中5+10和2*亚基较少,但含有13+16亚基;国外材料中的5+10和2*亚基相对较多,且含有稀有的亚基组合类型。
高居荣李兴锋封德顺陈冬花刘树兵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麦谷蛋白亚基SDS-PAGE
小麦的遗传转化被引量:10
2006年
概述了小麦遗传转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几种小麦转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小麦遗传转化中的有关问题作了展望。
毕瑞明陈立国后猛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
六个八倍体小偃麦的选育和鉴定被引量:15
2006年
以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intermedia)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杂交,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6个细胞学稳定的八倍体小偃麦山农TE183、山农TE185、山农TE188、山农TE198、山农TE256和山农TE347。这些八倍体小偃麦植株健壮、育性正常、穗大多实,高抗白粉病、条锈病等小麦病害。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分析证明,6个八倍体小偃麦醇溶蛋白图谱中均具有亲本中间偃麦草的特异带,并且山农TE183、山农TE185、山农TE198、山农TE256和山农TE347等5个八倍体小偃麦的带型基本一致,为同一类型,而山农TE188为另一类型。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6个八倍体小偃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 MI)染色体构型为2n=28II,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以山农TE188和山农TE198分别与中2、中3和中1、中5杂交,对其杂种F1染色体构型分析结果表明,山农TE188与中2和中3、山农TE198与中1和中5的染色体构成是不同的。综合种子醇溶蛋白电泳和细胞学分析结果,初步认为本研究选育的6个八倍体小偃麦与前人选育的中1、中2、中3、中4、中5等5个八倍体小偃麦所携带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可能不完全相同。
王洪刚刘树兵李兴锋高居荣封德顺陈冬花
关键词: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八倍体小偃麦
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及其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被引量:60
2006年
目的探讨山东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山东省建国以来历经9次更换的66个小麦品种的2145个组合进行了亲缘系数(coefficientofparentage,COP)分析。结果67.44%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所有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8203,平均为0.06249,系谱亲缘系数高于平均值的占21.5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年代之内品种间亲缘系数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90年代有所降低,然后又再增大。各年代内品种的亲缘系数普遍高于年代间品种的亲缘系数。早期的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小,中期和近期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大。同一个年代的品种,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则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对品种间COP值按WAP法进行了聚类分析,除徐州438、齐大195、烟农78在COP为0处单独聚在一起外,其余63个品种可以聚为6个大类群,大多是同一年代的品种聚在一起,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特点。山东省历史上年种植面积较大或推广时间较长的17个小麦品种,大都是较早利用引进亲本进行组配选育而成,亲本的亲缘系数较小,遗传差异较大。从系谱上看,山东省小麦的种质资源可基本上追溯到碧玉麦、VillaGlori(中农28)、洛夫林系、蚰子麦等四大骨干亲本体系。结论自50年代以来,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日趋狭窄,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
王江春胡延吉余松烈王振林刘爱峰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亲缘系数系谱
农杆菌介导抗储粮害虫转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获得及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以本实验室选育的小麦优良品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将抗虫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转入小麦培养细胞,经筛选获得抗卡那霉素的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PCR和实时PCR检测、PCR-Southern和Southernblot验证,确定了3株独立再生植株为含有CpTI的转基因植株。农杆菌菌浓度、侵染时间及转化处理方式对小麦转化率均有明显影响。3株转基因植株正常可育并结籽,形成转基因株系。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T1代中的分离呈多样性,部分株系(转基因株系T-Ⅰ、T-Ⅲ)表现出孟德尔遗传规律。抗虫试验表明,3株转基因植株T2代籽粒对储粮害虫麦蛾具有一定的抗性,转基因株系T-Ⅰ、T-Ⅱ、T-Ⅲ及非转基因植株的T2代籽粒虫蛀率分别为19·8%、21·9%、32·9%和58·3%。转基因植株T1代群体农艺性状调查显示,3个株系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为小麦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抗虫材料。
毕瑞明贾海燕封德顺王洪刚
小麦成熟胚的组织培养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目的】为了筛选出小麦(TriticumaestivumL.)成熟胚(MEs)培养和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方法】以27份优良普通小麦冬性主栽品种或高代育种品系为试材,采用整粒切胚诱愈方法(endosperm-supportedmethod),对小麦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培养基2,4-D浓度、基因型等因素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影响较大;同时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研究从27个小麦基因型中筛选出了3个适合于成熟胚整粒切胚诱愈的基因型,即山农2618、泰山021、河北341,他们的成苗率分别达到了15.38%、25.27%、21.33%。【结论】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为以后小麦的遗传转化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毕瑞明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
偏凸-柱穗山羊草多倍双二倍体SDAU18的鉴定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杂交人工合成了多倍多倍双二倍体SDAU18,并对SDAU18及其双亲的细胞学及主要性状特点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的染色体构型均为14Ⅱ;SDAU18的根尖细胞(RTC)染色体数目为2n=56,PMCMI的染色体构型基本上为28Ⅱ,是一个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的完全多倍多倍双二倍体;SDAU18在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方面都优于其双亲,且对白粉病、条锈病表现免疫。
王玉海张玲张光郝元峰张志雯司玉君王洪刚
关键词: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染色体构型
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初报被引量:4
2007年
以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uble)、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以及普通六倍体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Korn.)、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aegilopides Bal.)4个基因型麦属植物成熟胚(MEs)为外植体,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组织培养效果做了初步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非六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差异显著,具有很强的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依赖性。其中栽培二粒小麦的成熟胚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培养特性,它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以及组培效率分别为95.00%、90.00%、32.40%、27.70%,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以及组织培养基因型的筛选,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小麦功能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以及小麦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毕瑞明王洪刚
关键词:二倍体小麦四倍体小麦成熟胚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Ax2`的AS-PCR鉴定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从DNA水平上快速鉴定Glu-A1位点编码的1Ax2*优质亚基,建立了稳定的检测1Ax2*优质亚基基因的PCR扩增体系。通过该体系,1Ax2*优质亚基基因扩增出2652bp特异片段,而其他亚基基因则不能扩增出该片段。验证材料的PCR鉴定结果与SDS-PAGE电泳结果一致,表明利用该体系鉴定1Ax2*亚基是可行的。利用此体系鉴定了44份外引小麦品种(系)的谷蛋白Glu-A1位点,有24个品种(系)含有1Ax2*亚基,1Ax2*亚基出现频率为54.5%。
孙宪印吴科钱兆国卫宪云米勇李斯深
关键词: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