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06LCD12)

作品数:9 被引量:173H指数:9
相关作者:向华张利钟增球周汉文曾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华夏地块
  • 4篇锆石
  • 3篇定年
  • 3篇同位素
  • 3篇锆石U-PB...
  • 3篇变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元古代
  • 2篇浙西南
  • 2篇微量元素
  • 2篇马面山群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混合岩
  • 2篇U-PB定年
  • 1篇地壳深熔作用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意义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4篇浙江省第七地...

作者

  • 9篇钟增球
  • 9篇张利
  • 9篇向华
  • 8篇周汉文
  • 7篇曾雯
  • 6篇刘锐
  • 6篇靳松
  • 4篇吕新前
  • 4篇李春忠
  • 1篇张宏飞
  • 1篇郑建平
  • 1篇张小文
  • 1篇王婧
  • 1篇杨念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浙西南变质基底基性-超基性变质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研究:华夏地块变质基底对华南印支期造山的响应被引量:25
2008年
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微量元素以及锆石Ti含量温度计方法,对浙西南华夏地块基性-超基性变质岩进行了研究.由锆石U-Pb定年获得了该地区变质基底岩石的形成年龄和变质年龄.原岩形成时的岩浆结晶锆石的U-Pb年龄约为1.85Ga,εHf(t)主要集中在-7^-3,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2.9~3.4Ga,指示源区物质可能由太古代地壳物质重熔再循环所形成.变质新生锆石的U-Pb年龄为260~230Ma,Ti含量温度计显示其变质结晶温度为610~720℃,与岩相学观察到的事实一致,证明华夏地块在印支期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为华南二叠-三叠纪期间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时间约束.该变质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华南板块之下导致的地壳变形加厚有关.印支期变质事件的认识对理解华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向华张利周汉文钟增球曾雯刘锐靳松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浙西南
华夏地块古元古代基底的加里东期再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制约被引量:35
2008年
应用LA-ICP-MS U-Pb同位素原位微区定年方法及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方法,对闽西北天井坪地区混合岩中花岗闪长质新成体的锆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锆石具环带结构,Th/U比值较高(多数大于0.1),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左倾(富集HREE),具明显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类似于岩浆锆石和深熔作用成因锆石的特征.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6.8±2.2)Ma(95% conf.,MSWD=0.88),为加里东期再造的产物.锆石的Hf(t)值变化范围为13.3~9.7,显示物源具壳源性质;其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7~1.9Ga,指示混合岩的原岩形成于古元古代.其寄主岩混合岩新成体具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它们具有与大陆上地壳岩石相似的特性.结合前人的研究,判断天井坪地区华夏地块基底物质形成于古元古代,在加里东期经历了强烈再造和深熔作用.该区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加里东期再造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华夏地块加里东时期的构造演化及其与扬子地块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曾雯张利周汉文钟增球向华刘锐靳松吕新前李春忠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混合岩华夏地块
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变质作用被引量:11
2009年
对北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变质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获得了418.7±3.2Ma的谐和年龄。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表明,桐柏地区镁铁质麻粒岩遭受过较强的部份熔融,其变质峰期温压条件为~845℃,~0.85GPa。根据zr的溶解度模型进行部分熔融模拟计算,发现在峰期变质条件下,熔体中zr不饱和,在冷却到750~800℃时zr才达到饱和;同时锆石Ti含量温度计也给出了750℃左右的结晶温度。这些表明418.7Ma记录的并不是麻粒岩峰期变质年龄,而是峰期后冷却到750~800℃左右的年龄,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可能为430~445Ma左右。部分锆石边部具明显增生边,相对核部的变质锆石区域CL发光性强,且普通Pb含量高,U-Pb定年结果为404.7±6.5Ma,该年龄反映了404Ma左右的一次退变质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次十分强烈的加里东期板块构造事件,期间的大陆俯冲碰撞或岛弧-大陆碰撞导致大陆壳充分加厚,北桐柏地区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很可能发生在碰撞加厚的地壳基底。
向华张利钟增球张宏飞郑建平刘理
关键词:镁铁质麻粒岩锆石U-PB年龄变质作用
浙闽地区新元古代变火山岩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前寒武纪上基底主要由出露于闽西北和浙西南的马面山群、万全群和龙泉群组成。对比研究表明,以上3个岩群具有相似的构造演化、岩石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它们共同组成了统一的华夏地块变质上基底,在构造上是相连的,主要由经历了高绿片岩相-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变形作用的绿片岩和变粒岩组成,其原岩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绿片岩的稀土配分型式右倾,轻重稀土分异较大,具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其微量元素表现为左部"大隆起"式的特征,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Th明显富集,Nb相对La富集,表现出大陆裂谷玄武岩的特征。绿片岩和变粒岩具有统一的岩浆演化趋势,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判别图解显示它们形成于板内拉张的大陆裂谷环境,可能是新元古代Rodinia泛大陆裂解在华南的记录,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马面山群第二类绿片岩表现出岛弧特征,可能为陆壳物质混染所致。
靳松张利钟增球周汉文向华曾雯刘锐
关键词:华夏地块马面山群变火山岩元素地球化学
闽西北加里东期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被引量:37
2008年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约800℃)、H_2O 不饱和的条件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产生熔体,构造变形作用在熔体的分离和迁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闽西北基底变质岩可能为形成混合岩和花岗岩的源岩,其深熔产生的初始熔体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堆晶产物形成了混合岩的浅色体,而残余熔体继续演化形成花岗岩。混合岩和相关花岗岩形成基本同时,其成岩年龄为437~441Ma,它们均为华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刘锐张利周汉文钟增球曾雯向华靳松吕新前李春忠
关键词:混合岩花岗岩闽西北
榍石:U-Pb定年及变质P-T-t轨迹的建立被引量:13
2007年
榍石在各类岩石中普遍存在,其稳定性受全岩成分、氧逸度和水活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它在岩浆岩中主要存在于高Ca/Al比值的岩石中,在变质岩中常见于绿片岩相、蓝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岩石,在钙质变质岩中其稳定范围可达榴辉岩相或高压麻粒岩相。一般榍石结构中U含量较高,且具有高达高角闪岩相上限的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是理想的U-Pb定年矿物。由于榍石的组成元素均为岩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容易与其它矿物、熔体及流体发生反应,所以榍石的U-Pb年龄记录的更可能是结晶年龄,而不是简单的扩散重置年龄;也因为它容易反应,变质榍石复杂的U-Pb体系可能记录了岩石的整个变质历史信息。通过与榍石平衡共生的矿物组合或利用榍石Zr温压计可确定岩石的P-T条件,结合相关的榍石年龄信息即可建立变质过程的P-T-t轨迹。利用SHRIMP、LA-MC-ICP-MS以及LA-ICP-MS方法可对不均一榍石颗粒内部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得到有意义的U-Pb年龄;利用榍石中Zr含量对温度,尤其是对压力比较敏感,可建立榍石Zr含量温压计。
向华张利钟增球周汉文曾雯
关键词:榍石变质反应U-PB定年P-T-T轨迹
海南尖峰岭岩体热液锆石U-Pb定年及微量元素研究:对热液作用及抱伦金矿成矿时代的限定被引量:34
2009年
海南抱伦金矿矿区尖峰岭岩体中的锆石可分为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岩浆锆石无色、透明,长柱状、无明显包裹体,U、Th含量多小于1000μg/g,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0±2.1Ma,代表了尖峰岭岩体的结晶年龄.热液锆石呈褐色、浑浊、半透明的自形短柱状,相对于岩浆锆石具有异常高的U、Th及微量元素含量,其U含量最高可达30000μg/g,Th含量最高可达20000μg/g,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比岩浆锆石普遍高一个数量级,且具有较高的普通Pb.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些热液锆石的形成年龄为106~120Ma之间,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12.8±4.3Ma,代表了热液作用的年龄,显示该区在112~120Ma左右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热液作用,可能与该区燕山期大规模的岩浆作用以及抱伦金矿的成矿有关.研究还表明,对热液锆石直接进行微区原位U-Pb定年,可用来准确测定热液作用的时间和限定热液成因金矿床的成矿时代.
张小文向华钟增球周汉文张利杨念王婧
关键词:热液锆石抱伦金矿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新元古代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7
2008年
浙闽地区华夏地块前寒武纪基底上部主要由新元古代龙泉群、马面山群和万全群组成.上述3个岩群的变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它们是华夏地块统一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由片岩类、变粒岩类、石英岩类和大理岩类组成,其中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SiO2变化于52.89~75.03,TiO2为0.48~1.05,Al2O3为9.19~20.3,∑REE为(149~323)×10-6,δEu为0.34~0.80,(La/Yb)N为7.96~15.6,具中等-强烈铕负异常,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石英岩类的SiO2变化于95.49~97.44,∑REE很低,在(8.89~15.1)×10-6,δEu=0.63~0.81.原岩性质及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片岩类和变粒岩类的原岩主要是杂砂岩和粘土岩等,石英岩的原岩为硅铁质沉积岩.所有变沉积岩的原岩均以长英质成分为主,具有上地壳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样品显示有古老沉积物的加入;它们形成于岛弧-活动陆缘环境,成熟度不高,属于近源沉积,与本地区华夏地块基底下部变质岩系岩石(古元古代的天井坪组、八都群、陈蔡群、麻源群)具有相似的物源.
靳松张利钟增球周汉文向华曾雯刘锐吕新前李春忠
关键词:地球化学马面山群华夏地块
华夏地块古元古代陆壳再造:锆石微量元素与U-Pb和Lu-Hf同位素证据被引量:20
2009年
应用LA-ICPMS锆石U-Pb微区定年和锆石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分析方法,对浙西南景宁三枝树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花岗岩中几乎所有的锆石都显示典型的韵律振荡环带,Th/U比值较高(均大于0.1),锆石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左倾型,并显示明显的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表明这些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U-Pb定年得到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860±13)Ma(MSWD=0.084),锆石εHf(1860)值均为较低的负值(-15.6~-10.0),U-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3.1~3.4Ga,指示三枝树片麻状花岗岩为古-中太古代陆壳再造的产物.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三枝树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拉张环境.华夏地块古元古代陆壳再造事件(1.86Ga)很可能记录了Columbia超大陆聚合向裂解转折的信息.
刘锐周汉文张利钟增球曾雯向华靳松吕新前李春忠
关键词:古元古代浙西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