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22204)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玉民汪莉何涛黄训端张部昌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安徽大学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红色糖多孢菌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剪接
  • 2篇果蝇
  • 2篇黑腹
  • 2篇黑腹果蝇
  • 2篇红霉素
  • 1篇形态分化
  • 1篇优先搜索
  • 1篇油污染
  • 1篇原核
  • 1篇原核表达
  • 1篇原核表达及纯...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生物信息学预...
  • 1篇生物修复
  • 1篇石油烃
  • 1篇石油烃降解
  • 1篇石油污染

机构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安徽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安徽文达信息...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汪莉
  • 5篇王玉民
  • 4篇何涛
  • 3篇张部昌
  • 3篇黄训端
  • 2篇陈惠鹏
  • 2篇曹诚
  • 2篇邵卫东
  • 2篇郭金华
  • 1篇王端青
  • 1篇刘惠
  • 1篇田利源
  • 1篇赵玮
  • 1篇王东
  • 1篇刘道琴
  • 1篇陈树林
  • 1篇张颖
  • 1篇王永中
  • 1篇马树梅
  • 1篇胡亚欧

传媒

  • 4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红色糖多孢菌M合成3-脱氧-3-羰基-赤酮酸内酯B的限速因子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红色糖多孢菌KR6基因突变体生物合成3-脱氧-3羰基-赤酮酸内酯B(DOEB)产量显著降低的原因。方法以KR6基因突变体M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和高分辨LC-MS分析技术等,分别从基因的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聚酮化合物水平等层面研究了DOEB的生物合成量。结果红色糖多孢菌M菌株与出发菌株A226相比,两者聚酮合酶(PKS)基因簇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均非造成DOEB产量降低的限速因子;而DOEB的前体转化能力却大幅度降低,因此,DOEB合酶的活力降低是造成生物合成DOEB产量降低的关键因素。结论 DOEB合酶的活力是生物合成DOEB的限速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提高新酮内酯类化合物产量奠定了基础。
马树梅黄训端王永中刘道琴刘惠曹诚陈惠鹏张部昌
小鼠附睾分泌的防御素Defb48的原核表达及纯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获取小鼠附睾分泌的防御素Defb48的基因并原核表达、纯化,为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小鼠附睾组织的总RNA,用RT-PCR技术扩增出不含信号肽的Defb48编码序列,将2段Defb48编码序列串联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镍柱进行重组蛋白的纯化,然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鉴定。结果:获得实验所需小鼠附睾分泌的防御素Defb48的基因序列,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基因序列一致;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了His-Defb48融合蛋白,经Western印迹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18 000处有特异的蛋白条带,镍柱纯化后获得纯度较好的融合蛋白。结论:克隆了小鼠附睾分泌的防御素Defb48基因,并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纯化出融合蛋白,为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进而进一步研究Defb48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陈立瑾田利源李秀丽陈树林汪莉王玉民
关键词:Β-防御素原核表达
基于RNA-Seq数据识别果蝇剪接位点和可变剪接事件被引量:5
2011年
完整基因结构的预测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课题,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剪接位点和各种可变剪接事件的精确识别.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识别剪接位点和可变剪接事件是近几年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策略和方法.本工作基于黑腹果蝇睾丸RNA-seq数据,使用TopHat软件成功识别出39718个果蝇剪接位点,其中有10584个新剪接位点.同时,基于剪接位点的不同组合,针对各类型可变剪接特征开发出计算识别算法,成功识别了8477个可变剪接事件(其中新识别的可变剪接事件3922个),包括可变供体位点、可变受体位点、内含子保留和外显子缺失4种类型.RT-PCR实验验证了2个果蝇基因上新识别的可变剪接事件,发现了全新的剪接异构体.进一步表明,RNA-seq数据可有效应用于识别剪接位点和可变剪接事件,为深入揭示剪接机制及可变剪接生物学功能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何涛王端青胡亚欧张颖邵卫东汪莉王玉民
关键词:剪接位点可变剪接黑腹果蝇RNA-SEQ
人A-to-I RNA编辑事件对外显子剪接增强子潜在影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人A-to-I RNA编辑事件对外显子剪接增强子(ESE)的潜在影响。方法:搜集文献报道的人A-to-I RNA编辑位点,并筛选包含有A-to-I RNA编辑位点的ESE,分析人A-to-I RNA编辑前后单碱基变化对ESE的潜在影响。结果:3640个A-to-I RNA编辑位点可能使其所在的ESE功能发生潜在改变;A-to-I RNA编辑事件对不同类型ESE的潜在影响不同。结论:A-to-I RNA编辑事件可能潜在影响ESE的功能,对ESE的潜在影响为量的调节,而非质的改变。
艾鼎伦何涛何涛涛汪莉王玉民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果蝇非经典剪接位点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2010年
目的:计算识别果蝇中新的非经典剪接位点,以探索未知的剪接机制。方法:基于黑腹果蝇表达序列标签(EST)与其基因组序列比对数据重构基因结构,从中发现非经典的剪接位点,并采用Weblogo软件分析非经典剪接位点上下游序列,以期发现剪接相关的特异性元件。结果:共得到265个非经典的剪接位点,这些剪接位点落在195个蛋白编码基因上。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果蝇中发现了上百个非经典剪接位点,为研究非经典剪接机制奠定了基础。
冯桂海何涛汪莉王玉民
关键词:黑腹果蝇剪接机制
红色糖多孢菌A226-ΔeryCⅢ突变体的构建及产物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构建红色糖多孢菌糖基转移酶EryCⅢ失活突变体,为探索红霉素糖基结构修饰和合成新型红霉素衍生物打下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方法将eryCⅢ基因缺失130bp后,克隆至同源重组型质粒pWHM3上,构建pWHM3-ΔeryCⅢ,将其导入红色糖多孢菌A226中。经过两次同源重组,筛选出1株缺失EryCⅢ酶活性的红色糖多孢菌A226-ΔeryCⅢ突变体。使用抑菌实验、薄层层析和质谱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并通过回补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果与结论对红色糖多孢菌A226-ΔeryCⅢ染色体序列测定表明,eryCⅢ基因相应位点缺失130bp,突变菌株发酵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制作用,薄层和质谱结果表明突变菌株积累3-L-mycarose红霉内酯B(MEB),而并没有发现红霉素产物。回补验证发现eryCⅢ基因导入A226-ΔeryCⅢ使得其恢复了红霉素合成能力。所构建的红色糖多孢菌EryCⅢ失活突变体A226-ΔeryCⅢ,为探讨组合合成红霉素衍生物奠定基础。
许晓娟黄训端赵玮郭金华陈惠鹏曹诚张部昌
关键词:红色糖多孢菌糖基转移酶同源重组红霉素
bldD基因过量表达对红色糖多孢菌红霉素产量及孢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增加红色糖多孢菌调控基因bldD拷贝,获得红霉素高产菌株,并探讨bldD基因过量表达对红色糖多孢菌形态分化的影响。方法以红色糖多孢菌A226为出发菌株,通过染色体同源重组方法获得红色糖多孢菌A226bldD基因失活突变菌株A226-△bldD。将bldD基因表达质粒pZMW-bldD分别导入突变株A226-△bldD及出发菌株A226中,获得A226-△bldD/bldD菌株和A226/bldD菌株,利用TLC法和HPLC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析,并观察孢子生长状况。结果红色糖多孢菌A226中bldD基因失活后产红霉素水平明显降低,不能形成孢子;bldD基因的回复表达使A226-△bldD突变菌株产红霉素能力得到恢复,且孢子形成恢复正常;在红色糖多孢菌A226中过量表达bldD基因可提高红霉素产量,较出发菌株A226提高20%,同时可使孢子形成时间提前。结论在红色糖多孢菌中过量表达bldD基因,可获得红霉素高产菌株,同时会影响红色糖多孢菌形态分化进程。
何晶晶黄训端宋平郭金华陈惠鹏曹诚张部昌
关键词:红色糖多孢菌红霉素形态分化基因表达
计算机重构石油烃降解的微生物代谢途径
2012年
目的:用计算机重构石油烃降解通路,为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KEGG反应、化合物数据提取反应等式,过滤掉所有反应中的通用化合物及小分子化合物并构建反应矩阵,然后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在反应矩阵中搜索降解石油烃的代谢途径。结果:计算机分别重构了256 132条链烷烃降解途径和44条环己烷降解途径,以酿酒酵母作为降解石油烃的基因工程菌为例,通过限制改构菌整合的关键酶数目,分别得到了213条不需要转入关键酶的链烷烃降解通路和6条以氧化还原酶、松柏醇脱氢酶或环己醇脱氢酶和环己酮单氧酶为关键酶的环己烷降解通路,并构建相应的降解网络图,标注每个反应的酶。结论:应用计算机重构了2种石油烃降解途径,可为利用微生物对石油污染进行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王东何涛邵卫东汪莉王玉民
关键词:石油污染生物修复基因工程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