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619)

作品数:1 被引量:17H指数:1
相关作者:郑俊杰崔岚苗晨曦董友扣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隧道
  • 2篇围岩
  • 1篇弹塑性本构
  • 1篇弹塑性本构模...
  • 1篇支护
  • 1篇本构模型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崔岚
  • 2篇郑俊杰
  • 1篇章荣军
  • 1篇董友扣
  • 1篇苗晨曦

传媒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耦合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前,多数关于开挖面空间效应的研究仅采用弹性与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分析。然而,具有不同地质强度指标(GSI)的岩体呈现不同的峰后破坏模式,应采用合适的力学模型计算表征空间效应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同时,可将相同模型下围岩特征曲线与之进行耦合,从而指导隧道支护设计。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分析方法,该法可计算Hoek-Brown与Mohr-Column屈服准则下,采用理想弹塑性、弹脆塑性、应变软化模型的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利用已有研究成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并比较了不同GSI范围与不同力学模型下开挖面后部某一位置处的虚拟支撑力。结果表明:GSI越大,3种模型下对应的虚拟支撑力差别越大,更应如实考虑岩体峰后力学行为;GSI中等或较高时,离开挖面距离小于约0.8倍洞径时,理想弹塑性模型设计偏于保守,但大于此距离时情况相反。
崔岚郑俊杰苗晨曦董友扣
关键词:隧道围岩弹塑性本构模型
考虑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围岩虚拟支护力分析
基于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两阶段分析法,针对静水压力下的圆形隧道,提出了一种预测理想弹塑性、应变软化、弹-脆-塑性围岩下虚拟支护力的数值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给出了隧道纵向变形曲线与围岩特征曲线的求解程序,在此基础上,根据一...
崔岚郑俊杰章荣军
关键词:隧道围岩支护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