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985-2-119-121)

作品数:6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叶敏果德安王宝荣梁永红韩健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酮类
  • 2篇化学成分
  • 2篇骨碎补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化学
  • 1篇植物化学成分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质谱
  • 1篇质谱联用
  • 1篇中黄
  • 1篇色谱
  • 1篇数据库
  • 1篇通脉
  • 1篇通脉颗粒
  • 1篇葡萄糖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果德安
  • 5篇叶敏
  • 3篇王宝荣
  • 2篇韩健
  • 2篇吴立军
  • 2篇梁永红
  • 2篇向诚
  • 1篇杨秀伟
  • 1篇李蓓佳
  • 1篇高慧媛
  • 1篇李卉芳
  • 1篇乔雪
  • 1篇张灵芝
  • 1篇何文妮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碎补中的两个新酚酸类化合物被引量:14
2010年
为了研究骨碎补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中药骨碎补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酚酸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2DNMR、HR-ESI-MS等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4,4'-dihydroxy-3,3'-imino-di-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咖啡酸[(E)-caffeic acid,5]、ethyl trans-3,4-dihydroxycinnamate(6)、咖啡酸4-O-β-D-葡萄糖苷(caffe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7)、对-香豆酸4-O-β-D-葡萄糖苷(p-coumar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8)和23(S)-12-O-caffeoyl-12-hydroxyllauric acid glycerol ester(9)。其中,化合物1和9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4、6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梁永红叶敏张灵芝李卉芳韩健王宝荣果德安
关键词:骨碎补槲蕨ACIDACID
骨碎补的木脂素和黄酮类成分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骨碎补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3个木脂素类(1~3)和8个黄酮类化合物(4~11),其结构经1H-NMR1、3C-NMR、2D-NMR、ESI-MS等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4′-O-β-D-葡萄糖苷(1)、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seco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3)、北美圣草素(4)、eriodictyol 7-O-β-D-glucopyranoside(5)、新北美圣草苷(6)、柚皮苷(7)、木犀草素(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木犀草素8-C-β-D-葡萄糖苷(10)、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11)、麦芽酚3-O-β-D-葡萄糖苷(12)、β-谷甾醇(13)、β-胡萝卜苷(14)。结论化合物1~3、11为首次从水龙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8~10为首次从槲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发现化合物1在常温下存在旋转异构现象。
梁永红叶敏韩健王宝荣果德安
关键词:骨碎补木脂素黄酮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通脉颗粒的指纹图谱被引量:20
2010年
为了比较全面并且快速地阐明中药复方通脉颗粒的化学组成,本文建立了通脉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UV)指纹图谱,并利用液相-二极管阵列-质谱联用(LC-DAD-MS)技术,从通脉颗粒中鉴定了22个化合物,并归属了各化合物的单味药来源。结果显示通脉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染料木素8-C-葡萄糖苷、葛根素、大豆素8-C-芹糖(1,6)-O-葡萄糖苷、大豆苷以及丹酚酸B。又对10批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样品进行HPLC分析,发现各样品的化学组成相似,但主要色谱峰的面积差异显著。该研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通脉颗粒的化学组成,为此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李蓓佳向诚杨秀伟吴立军果德安叶敏
关键词:通脉颗粒指纹图谱HPLC-DAD-MS
浮萍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型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8-C-(2″-O-阿魏酰基)-β-D-葡萄糖苷(apigenin-8-C-(2″-O-feruoyl-)-β-D-glucoside,1),荭草素(rietin,2),牡荆素(vitexin,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5)。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自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何文妮叶敏王宝荣高慧媛果德安吴立军
关键词:浮萍化学成分
利用数据库对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和分布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为系统深入地研究甘草的化学成分,本文在对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草化合物数据库,并利用该库对化学成分重新分类,对各类化合物的分布和药用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至今甘草属植物共报道化合物422个,按结构可以分为黄酮类、香豆素类、三萜皂苷和苷元类、二苯乙烯类等4大类,以及少量其他类型化合物。目前从乌拉尔甘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共170个,光果甘草中共134个,胀果甘草中共52个,云南甘草中共31个。本文首次增加了"二苯乙烯类"的分类类别,并将"二苄甲烷型"归为查尔酮。同时建立的数据库方便了今后对甘草的研究。
向诚乔雪叶敏果德安
关键词:甘草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