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3DZZ073)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永华叶玉清盛桂颖李曼李淼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工作课程化模式下高校辅导员的活力提升被引量:9
- 2014年
- 高校辅导员的活力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提升辅导员活力,可以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从文化氛围、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建设入手,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角色意识、职业素质,增强辅导员工作效果。
- 陈永华叶玉清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以辽宁某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不断完善社会实践工作质量,切实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这篇文章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开展此次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作用积极、运行良好,但也存在着参与活动主动性缺失,活动形式及内容不能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等问题。依据调研结果,今后社会实践的工作方向为:端正实践动机,完善运行、考评及回馈体系,加大活动针对性,提高活动稳定性,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草根精神。
- 赵书颖陈永华郭鑫瑶邓梦洁冮悦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
- 基于职业能力标准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四百工程”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推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改革,是辅导员工作模式的新思路;实施"四百工程",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探索。无论是从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是从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方面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意识、专业化素质和工作实效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效果。
- 陈永华叶玉清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 工作课程化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举措,于2009年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正式提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观点从新课程观的视角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构建了以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两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化体系。从提升了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提升了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提升了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对辅导员工作实效性提升的重要影响。
- 陈永华
-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实效性
- 浅谈晕轮效应启发下高校班导师人格魅力的塑造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时代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质量,指导学生成长和成才,许多高校都全面地实行起了班导师制度。班导师是指高校中融思想高度、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人生阅历为一体的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责。良好的人格魅力能帮助班导师在管理班级工作和教育教学中提高效率、增强效果、游刃有余。本文主要从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角度出发,基于对高校广泛师生科学普遍的调查,探讨高校班导师这一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特殊位置关系的对象,及如何提升其人格魅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 盛桂颖陈永华张二军
- 关键词:晕轮效应人格魅力
- 提升高校辅导员活力的必要性及长效机制构建
- 2014年
- 高校辅导员的活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活力,是激发辅导员个体工作投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是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的需要,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提出通过建立系统化的支持援助机制、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人性化的心理援助机制、科学化的创新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提升辅导员的活力。
- 陈永华
- 浅析皮革马利翁效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启示被引量:2
- 2014年
- 本文从心理学领域中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出发,提出了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应利用积极的期待,建立学生自身的自我效能感;辅导员工作要建立长效激励,推动学生自身目标实现。
- 李曼陈永华
- 关键词:皮革马利翁效应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