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66)

作品数:13 被引量:137H指数:7
相关作者:谢红宁朱云晓郑菊彭软杜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胎儿
  • 6篇超声
  • 4篇产前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产前超声
  • 2篇胎儿心脏
  • 2篇缺损
  • 2篇染色体异常
  • 2篇综合征
  • 2篇先天
  • 2篇静脉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电凝
  • 1篇电凝术
  • 1篇动脉
  • 1篇多胎
  • 1篇心脏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9篇谢红宁
  • 6篇朱云晓
  • 5篇郑菊
  • 4篇彭软
  • 4篇李丽娟
  • 3篇杜柳
  • 3篇林美芳
  • 3篇李岚
  • 2篇吴利红
  • 2篇杨建波
  • 2篇汪南
  • 2篇雷婷
  • 1篇石慧娟
  • 1篇李珠玉
  • 1篇罗艳敏
  • 1篇周祎
  • 1篇罗斐
  • 1篇张颖

传媒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与法洛四联症胎儿心脏主、肺动脉径线 z-score值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超声探讨正常与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胎儿主、肺动脉径线的差异。方法应用时间一空间关联成像技术测量329例正常胎儿和43例TOF胎儿主动脉内径(Ao)及主肺动脉内径(PA),建立正常胎儿Ao、PA z-score模型,比较两组Ao、PA z-score值及PA/Ao值差异。结果两组Ao、PA z-score值及PA/A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TOF组Ao z-score值均>+2 z-scores,PA/Ao值均分布于95%CI之外,48.84%PA z-score值<-2z—scores。结论胎儿时期TOF大血管径线改变以Ao增宽及PA/Ao比值减小为主要表现,有望成为产前超声诊断指标。
吴利红谢红宁李岚汪南郑菊朱云晓
关键词:法乐四联症肺动脉
三维超声时间-空间成像辅助诊断胎儿异构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时间一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诊断胎儿异构综合征心血管异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探讨STIC技术对胎儿异构综合征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间,超声诊断为异构综合征、已存储心脏STIC容积数据,经病理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的45例胎儿,由一名具有5年以上胎儿超声心动图经验的医生,采用多平面重建及断层显像模式盲法离线分析STIC数据,统计比较二维超声与其联合STIC技术对异构综合征心血管异常等细节诊断的符合率及诊断级别。结果45例中右侧异构37例,包括397个心血管异常细节,二维超声和STIC技术的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2%和96.5%(P〈0.05);二维超声联合STIC对于心房右侧异构、大动脉连接异常、动脉弓异常、体静脉异常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的诊断符合率比二维超声高(P〈0.05);二维超声的诊断完整性级别(0~3级)百分比依次为10.8%、21.6%、56.8%、10.8%,联合STIC的超声诊断级别为2级8.1%、3级91.8%(P〈0.05)。左侧异构8例,共有59个心血管异常细节,两种检查方法的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4%、89.8%(P〉0.05);联合STIC超声对于心房左侧异构的诊断符合率高(P〈0.05);两种方法的诊断级别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胎儿异构综合征,尤其是右侧异构的房室异构、大动脉连接异常、动脉弓异常、体静脉及肺静脉连接异常,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STIC可提供更加精确完整的诊断信息。
朱云晓谢红宁李丽娟彭软石慧娟
关键词:产前心脏缺损先天性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胎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 通过对产前超声诊断的室间隔缺损(室缺)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胎儿不同类型室缺及合并其他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 1年9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产前胎儿系统超声诊断的214例室缺胎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损的部位分为膜周部(包括流入道型及流出道型)、肌部和混合型室缺(缺损>5 mm累及肌部和膜部);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及心外异常,分为单纯室缺组、心内异常组(除外室缺的其他心脏畸形及大血管变异)、心外异常组(各系统脏器的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及心内外异常组.对各组胎儿行染色体核型G显带分析,若产前未行染色体检查者,追踪至出生后检查其临床表型,表型正常者归为染色体核型正常,并随访其结果.结果 (1)室缺分类:膜周部室缺134例(62.6%,134/214),其中流入道型室缺91例(42.5%,91/214);流出道型室缺43例(20.1%,43/214).肌部室缺35例(16.4%,35/214).混合型室缺45例(21.0%,45/214).(2)分组:214例室缺胎儿中,单纯室缺组46例(21.5%);心内异常组34例(15.9%);心外异常组87例(40.6%);心内外异常组47例(22.0%).各组胎儿室缺构成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染色体核型分析:共126例胎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临床表型确认,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105例,临床表型确认21例.126例胎儿中46例(36.5%)染色体核型异常.(4)各类型室缺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结果:55例流入道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28例(50.9%),27例流出道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9例(33.3%),25例肌部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2例(8.0%),19例混合型室缺中染色体异常7例(7/19),各类型室缺合并染色体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单纯室
杜柳谢红宁李丽娟朱云晓林美芳郑菊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染色体畸变
产前超声指标评分法对胎儿18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指标评分法对胎儿18三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产前超声筛查孕妇中,发现胎儿结构或软指标异常者行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根据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分为18三体组和非18三体组。对两组胎儿任一异常超声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计算各超声指标的阳性似然比(+衄)。+LRi〉200的超声指标赋值3分,100≤+职〈200的超声指标赋值2分,+LR〈100的超声指标赋值1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E)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1)符合人选标准孕妇共26545例,产前超声检查可疑胎儿畸形或有超声软指标异常并接受胎儿染色体检查者共4044例,其中21三体93例,18三体59例,13三体19例,其他类型染色体异常134例,正常核型3739例。22501例胎儿产前超声检查无异常,3985例胎儿出生后随访其结局也无异常,共计26486例胎儿为非18三体组,59例18三体胎儿为18三体组。(2)18三体组59例胎儿均有2种及以上超声提示的结构异常,其中最常见为肢体异常(85%,50/59),其次是心脏畸形(83%,49/59)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75%,44/59)。肢体异常中以重叠指最常见,心脏畸形中室间隔缺损最多见,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最常见为“草莓头”型。(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超声异常指标中可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脉络膜囊肿、“草莓头”型、后颅窝池增宽、前脑无裂畸形、耳低置、室间隔缺损、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等16项,按照此16项超声指标的+加值分别得出不同分值。(4)18三体组和非18三体组产前超声评分1分值分别为2%(1/59)和2.549%(675/26486),4分值分别为9%(5/59)和0.215%(57/26486),9分值分别为10%(6/59)和0.004%(1/26486),1
彭软谢红宁张颖罗艳敏李丽娟朱云晓林美芳
关键词:产前染色体三体性
双胎输血综合征宫内治疗后供血胎和受血胎预后的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经不同治疗方式,包括羊水减量术(SA)、双极脐带电凝减胎术(BCC)和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LCPV)后,供血胎和受血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双胎输血综合征93例,追踪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分析比较供血胎和受血胎的临床结局。【结果】不同治疗方式组中严重的TTTS(TTTSⅢ期及以上)所占比例分别是:羊水减量术组50.0%(27/54),脐带电凝减胎术组93.9%(31/33),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组83.3%(5/6),P〈0.001,因此,3种治疗方式妊娠结局比较时仅纳入TTTSⅢ期及以上病例。SA组、BCC组和LCPV组双胎总体存活率分别是53.7%、24.2%和60.0%,P=0.002。SA组、BCC组和LCPV组分娩孕周中位数分别是31+3(20+3~38+2)、28+5(20+2~38+6)和27+6(23+3~37+4)周,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SA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是29.6%而BCC组和LCPV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是32.3%和60.0%,P=0.410。LCPV组28周前分娩的比例较SA组和BCC组高(分别是60.0%、18.5%和48.4%;P=0.033)。TTTS双胎中受血胎存活率是44.1%(41/93)而供血胎存活率是46.2%(43/93),P=0.768;受血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生率是2.4%(1/41)而供血胎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生率是11.6%(5/4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胎盘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可提高TTTS的总体存活率;TTTS受血胎和供血胎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彭软李珠玉谢红宁郑菊周祎朱云晓
关键词:双胎输血综合征预后
胎盘异常血池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胎盘内异常血池超声声像特征与胎儿及围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8月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内异常血池声像的妊娠病例55例(胎盘血池组),另完全随机选择同期妊娠无胎盘内异常血池30例为对照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两组胎儿及同生儿结局,优势比(oR)分析胎盘内异常血池与胎儿及围生儿结局的关联程度。结果胎盘血池组中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低Apgar评分及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问胎儿窘迫及高危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比6.7%,27.1%比10.0%,P〉0.05)。胎盘血池组中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转NICU等发生风险均高于对照组(OR〉1)。结论胎盘内异常血池声像与胎儿及围生儿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预测胎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指标。
罗斐谢红宁李丽娟杨建波李岚朱云晓
关键词:超声检查围生儿
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查早孕末期胎儿心脏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心脏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的一致性及心脏、大血管径线测量的可靠性来评估四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进行早孕末期胎儿心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进行早孕末期(11-13+6周)颈后皮层超声测量并经随访心脏结构正常的胎儿115例.获取胎儿心脏四维STIC容积后由两名研究者离线分析.比较胎儿心脏各标准切面的显示率;检验心脏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的组间及组内一致性及心脏、大血管径线测量的组间及组内可靠性.[结果]心脏检查完成率均达85%以上.灰阶及彩色多普勒(CDFI)条件下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的显示率达97%和85%以上;而三血管切面的显示率在灰阶条件为50%,联合CDFI技术后提高到85%.各标准切面显示率组间一致性K值分别为0.82~ 0.96;组内一致性K值分别为0.86~0.99.心脏横径、面积、周长;左、右心室内径;主、肺动脉内径组间测量的同类相关系数(ICC)为0.86~ 0.99,组内ICC为0.9 ~ 0.99.室间隔厚径、主动脉弓峡部内径、动脉导管弓内径组间测量的ICC为0.45 ~ 0.55,组内ICC为0.52~0.79.[结论]四维超声STIC技术可以显示早孕末期大部分胎儿心脏的标准筛查切面;STIC技术显示早孕末期胎儿心脏各标准切面及测量心脏、大血管径线均有良好组间及组内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郑菊谢红宁林美芳雷婷汪南李岚
关键词:四维超声胎儿心脏一致性可靠性
双极脐带电凝和射频消融减胎术治疗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比较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评估双极脐带电凝减胎术(bipolar umbilical cord coagulation,BCC)与射频消融减胎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对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预后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 3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减胎术的复杂性单绒毛膜双胎病例58例.分析其妊娠结局,评价2种减胎方式对单绒毛膜双胎的预后影响.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与胎儿不良结局有独立相关性的指标. 结果 58例患者的减胎指征包括双胎脐动脉反向灌注序列12例,严重双胎输血综合征28例(Ⅲ期18例,Ⅳ期10例),双胎畸形不一致10例,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和双胎贫血红细胞增多序列1例.43例行BCC,15例行RFA.BCC组妊娠37周前分娩的比例是86.0%(37/43),高于RFA组的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8,P=0.032).2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29,P=0.135).RFA组治疗至分娩的间隔时间长于BCC组[M(min~max),2组分别为101 (14~138)和48 (1~1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5,P=0.025).BCC和RFA组一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8%(27/43)与11/1 5,x^2=0.547,P=0.460].BCC组存活子代中,2例(7.4%,2/27)出现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而RFA组为1例.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28周是新生儿结局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2.720,95%CI:18.610~994.000,P<0.01). 结论 与BCC相比,RFA并未能明显改善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预后.
彭软谢红宁郑菊杨建波吴利红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电凝术脐带
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及其相关异常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与合并其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的病例,根据超声检查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及心外异常,分为单纯型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和非单纯型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合并除外持续性左上腔静脉的其他心脏畸形及大血管变异和/或心外各系统脏器的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分析其合并畸形的种类、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临床结局。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并经随访证实的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共138例,其中单纯型30例(21.7%),非单纯型108例(78.3%)。非单纯型病例中合并心内异常87例(63.0%,87/138),其中异构综合征10例(11.5%,10/138);合并心外异常67例(45.6%,67/138),其中同时合并心内、外异常46例(33.3%,46/138)。99例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或临床表型确认,其中13例(13.1%,13/99)染色体核型异常,包括18-三体征6例(46.2%,6/13)、21-三体征3例(23.1%,3/13)以及13-三体征、Turner综合征、47,XXY、46,XX,t(6;13)(q22;q23)各1例。其中单纯型1例(4.0%,1/25),染色体核型为46, XX,t(6;13)(q22;q23);非单纯型12例(16.2%,12/74),两者合并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83.3%,25/30)单纯型病例出生均存活至今;16例(14.8%,16/108)非单纯型病例出生,2例死亡;存活率为95.1%(39/41)。结论胎儿持续性左上腔静脉常合并其他畸形,是胎儿结构异常的重要标志,且合并其他心内外异常时染色体异常风险增高;而单纯型持续性左上腔静脉是一种血管变异,临床预后好。
赖祝琴杜柳吴宏杨振宇
关键词:产前超声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
胎儿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产前诊断为先天性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CAPVS)的超声特征。方法收集产前超声诊断为CAPV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Ⅰ型和Ⅱ型CAPVS的声像特征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20例CAPVS。14例Ⅰ型病例中,11例静脉导管缺失、脐静脉连接异常,3例静脉导管存在肝脏小、门静脉及分支未显示,10例(71%)合并其他畸形,染色体异常3例。6例Ⅱ型病例中,1例静脉导管缺失,2例左门静脉消失,3例门-肝静脉吻合,仅1例合并结构畸形,2例行染色体检查正常。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发现和诊断CAPVS。大部分Ⅰ型CAPVS病例合并其他畸形,部分合并染色体异常,而Ⅱ型病例合并畸形者较少。
赖祝琴谢红宁杜柳雷婷
关键词:胎儿门静脉系统产前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