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市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

作品数:12 被引量:121H指数:7
相关作者:李崇志姜爱军严文莲卢楚翰尹宜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科研开放基金江苏省青年气象科研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紫外线
  • 4篇紫外线辐射
  • 3篇气象
  • 3篇污染
  • 2篇能见度
  • 2篇空气污染
  • 2篇雷达
  • 2篇RIDIT分...
  • 2篇大气能见度
  • 1篇低层
  • 1篇雨雪天气
  • 1篇灾害
  • 1篇灾害分析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特征
  • 1篇中华绒螯
  • 1篇中华绒螯蟹
  • 1篇绒螯蟹

机构

  • 12篇南京市气象局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江苏省气象科...

作者

  • 3篇姜爱军
  • 1篇尹宜舟
  • 1篇周林义
  • 1篇严文莲
  • 1篇卢楚翰
  • 1篇李崇志

传媒

  • 7篇气象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85~2010年南京市蒸发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1985~2010年南京市蒸发量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85~2010年南京市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对近26年南京市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985~2010年南京市年、季蒸发量均存在上升趋势,其中春季蒸发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夏季和秋季,冬季蒸发量上升的趋势最不明显,年蒸发量的变化主要是由春夏季蒸发量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有气温、地面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气压、降水等,通过对影响因子与蒸发关系的相关分析表明,蒸发量与气温、平均风速、地面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气压呈负相关;其中与相对湿度、气温、气压和地面温度的相关性较好,与降水量、日照时数、风速相关性较小;蒸发是各种气象要素综合作用的效应,且蒸发量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好。[结论]该研究为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陆华标林伟陈彦陈洪良
关键词:蒸发量
探空高度与雷达高度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2009年1月南京探空站L波段高空探测的试验记录,以GPS所测的高度数据作为标准,分别从探空高度和雷达高度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探空高度与GPS高度的差值随着探测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随着高度升高,增大的幅度越快;雷达高度与GPS高度的差值有正有负,随着探测高度的升高,总体上高度差值变大,且差值变化幅度出现较大起伏,其稳定性较差。100hPa以下,探空高度比雷达高度的可信度大,选取探空高度较好;100hPa以上,雷达高度比探空高度可信度大,选取雷达高度较好。
赵美黄文杰李永张军
关键词:L波段雷达
一次春季雨雪天气的降水相态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激光雨滴谱仪等新型探测资料,对2020年3月底南京地区一次寒潮雨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新型探测资料在降水相态转换监测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乌拉尔山高压脊、高空冷涡、地面强冷高压、地面冷锋是造成本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南支槽前西南气流提供水汽、850 hPa以下冷空气造成中低层气温持续下降是产生降水相态变化的关键。(2)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显示,雨雪过程中低层先降温、地面后降温,近地层有暖层;降水相态转换前后,0℃层高度变化明显,纯雪时段达到最低;水汽主要分布在3—4 km,液态水含量和水汽密度在雨夹雪时段最大,在纯雪时段最小。(3)风廓线雷达观测的垂直风场反映出低层冷空气南下使冷垫增厚,迫使暖湿空气抬升、气温下降,从而导致降水相态转变;由于西南急流没有稳定建立,因此未出现强降雪天气。(4)激光雨滴谱仪观测到降雪粒子的直径大、降落末速度小,而降雨粒子的直径小、降落末速度大,可以用来监测和预报降水相态的变化;从雨—雨夹雪—纯雪阶段,粒子谱型经历了双峰—波动—多峰的演变过程,谱宽与数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毛宇清李力姜有山李聪鲁明欣宇
关键词: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
2014年南京两次弱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4年2月9—10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出现的两次弱降雪过程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9日的降雪是由中层西风槽东移影响,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在低层冷空气垫上爬升所致,是一次层状云降雪;10日的降雪则是低空冷空气主体偏北东移,内陆偏西地区低空风速随之明显减小,而东部沿海地区风速变化不大,从而使得辐合上升区西扩所致;10日低空上升运动带来的低云降雪,尺度小,且具有类似弱对流系统的特征。常规业务中使用的数值预报产品(如EC)并不能准确预报这两次弱降雪过程,特别是10日过程预报效果较差,而WRF模式则对10日过程把握较好。
周鹏沈澄刘冬晴周林义李力
关键词:降雪WRF模式
南京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分析了2007年7月7—8日南京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背景以及中尺度特征,发现中高纬阻塞形势的生消、冷暖气流的交汇、深厚的对流辐合场的形成等是强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500 hPa中尺度流场汇合带、700 hPa中尺度扰动中心、雷暴云系、强雷达回波带以及强降水带走向相当一致,说明这次强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发现500 hPa中尺度流场汇合带比卫星云图更能体现大范围的地闪分布,此发现对大范围的雷电预报有参考价值。
朱鑫君黄翠芳尹宜舟韩照全
关键词:强暴雨
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被引量:26
2011年
利用南京国家气候基准站1980—2008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影响,采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和Ridit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南京市年平均和四季大气能见度整体显著下降,但其中"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显著上升,"较好"能见度则明显下降;四季能见度及其分布均呈现春、夏季节变化不同,秋、冬季节变化显著的特点;能见度呈逐年代降低但降幅减缓;能见度季节差异也呈逐年代减小趋势;此外,冬季能见度早在1987年起变差;并且本世纪以来,冬季能见度以"较差"和"一般"为主,其余三季均是以"一般"为主。
叶香姜爱军张军李崇志
关键词:能见度空气污染RIDIT分析法
近11 a南京市酸雨变化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结合2003—2013年以来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逐日酸雨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以及相应的气象和气溶胶影响因子变化。所得结果表明:近11 a来南京地区的酸雨变化总体呈明显恶化态势,表现为酸雨的发生率明显提高,相应的酸度(pH值)显著下降;从影响酸雨变化的气象条件看,酸雨的pH值随着降水量增大而降低;垂直不稳定条件是影响酸雨的另一重要方面,酸雨事件出现时通常伴随出现高空逆温,在冬季有99%的事件出现逆温;分析850 hPa的风速和风向情况发现,冬、夏季分别有47%和52%的酸雨事件出现东风或东北风,这可能说明外部的输入性污染物对酸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韩照全毛佳贾昕远马奋华卢楚翰
关键词:酸雨气象因子气溶胶
影响南京地区紫外线辐射的初步分析
利用南京市四年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月、日变化特征以及太阳辐射与紫外线辐射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太阳高度角、云、污染物浓度、能见度以及相对湿度等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紫外线辐...
毛宇清沈澄姜爱军严文莲叶香
关键词:紫外线辐射太阳高度角污染物浓度
文献传递
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利用南京国家气候基准站1980-2008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影响,采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和Ridit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叶香姜爱军张军李崇志
关键词:能见度空气污染RIDIT分析法
文献传递
紫外线强度等级确定因子的季节性选择被引量:10
2010年
利用南京市2005年2月—2009年1月的紫外线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重点对各月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强度级别分布频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根据不同季节来选择不同的紫外线辐射特性值作为紫外线强度等级的确定因子,夏季采用10—14时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冬季采用其最小值,春季和秋季采用其平均值。
毛宇清姜爱军沈澄颜庭柏
关键词:紫外线辐射季节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