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37B02)

作品数:26 被引量:319H指数:12
相关作者:樊启学吴志新陈孝煊杨凯李波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黄颡
  • 11篇黄颡鱼
  • 6篇稚鱼
  • 5篇仔稚鱼
  • 4篇草鱼
  • 3篇幼鱼
  • 3篇幼鱼生长
  • 3篇投喂
  • 3篇饵料
  • 3篇非特异性免疫
  • 2篇代谢动力学
  • 2篇低聚木糖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药物
  • 2篇早期发育
  • 2篇摄食
  • 2篇特异性免疫功...
  • 2篇体成分
  • 2篇投喂频率

机构

  • 26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4篇樊启学
  • 11篇吴志新
  • 10篇陈孝煊
  • 6篇方巍
  • 6篇李波
  • 6篇杨凯
  • 5篇谢从新
  • 5篇张磊
  • 4篇周华
  • 4篇彭小云
  • 4篇曲艺
  • 4篇袁娟
  • 4篇宋林
  • 4篇杨威
  • 4篇杨磊
  • 4篇杨瑞斌
  • 4篇沈凡
  • 3篇孙存军
  • 3篇宗克金
  • 3篇杨丽

传媒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淡水渔业
  • 4篇水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颡鱼仔稚鱼胃肠发育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和研究了出膜后1—35日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稚鱼的胃肠发育。水温为23—25℃时,2日龄仔稚鱼的消化道分化出口咽腔、食道、胃、肠;3日龄肠道分化为前肠、中肠、后肠。3日龄黄颡鱼开口摄食时其胃贲门部黏膜层下出现胃腺,为已有鱼类研究报道中胃腺最早出现的日龄。超微结构显示3日龄胃腺细胞中可见胃蛋白酶原颗粒和丰富的管泡系统,为典型的泌酸胃酶细胞;随日龄增加,胃蛋白酶原颗粒越来越丰富而管泡系统越来越不明显。3日龄时前肠吸收细胞胞质中可见脂肪泡,后肠吸收细胞胞质中可见蛋白质胞饮体。直到25日龄后肠吸收细胞胞质中尚可见蛋白质胞饮体。以上结果表明黄颡鱼在3日龄开口摄食时消化道具备细胞外消化功能,但此功能不完善,期间继续通过胞饮作用等细胞内消化来弥补胞外消化的不足,直到25—30日龄后细胞外消化功能发育完善。采用符合其生理机能发育过程的投喂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大规格苗种培育的成活率。
杨瑞斌谢从新樊启学高超方礼豹
关键词:组织学超微结构仔稚鱼黄颡鱼
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鳡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F1(投喂1次饵料鱼/d)、F2(投喂2次饵料鱼/d)、A1(投喂1次人工配合饲料/d)、A2(投喂2次人工配合饲料/d)对鳡(Elopichthys bambusa)幼鱼生长及肌肉成分的影响,实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各组最终体重为A2>F2>A1>F1。饵料相同时,2次/d组生长速度、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1次/d组(P<0.01),饵料系数(FC)显著低于1次/d组(P<0.05);相同投喂频率条件下,饲料组生长极显著快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系数(FC)与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饵料鱼组(P<0.01)。饵料类型和投喂频率对饵料系数(FC)、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有交互作用(P<0.05),对其它指标无交互作用(P>0.05)。由实验结果判定:A2组为最佳饵料与投喂频率组合。
孙存军樊启学沈凡宗克金张云龙杨威宋林
关键词:投喂频率肌肉成分
黄颡鱼肠道病原拮抗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采用80℃水浴法从黄颡鱼肠道分离到65株芽孢杆菌,牛津杯法拮抗试验筛选到3株抑菌活性很强的菌株,API 50CHB试剂盒鉴定它们为枯草芽孢杆菌。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F14进行特性研究。结果显示:F14在80℃、90℃和沸水浴中处理5min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7%、95.3%、52.9%。随时间的延长,F14在90℃和沸水浴中的存活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沸水浴处理10min时,其存活率减少至8.3%。在pH 3.0—5.0的范围内,处理F14 1h、2h后的存活率分别在98%、87%以上。F14代谢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在粗提物中培养2h,细菌数量就开始急剧下降,至24h时已检测不到活的细菌。此外,喷洒在饲料中的F14在室温、4℃和20℃条件下储存,细菌数量在4℃和20℃存储20d均无显著变化,仅在室温下存储至第20天时显著减少。研究表明,F14抗菌谱较广,抑菌作用强,耐高温和酸性环境,在饲料中稳定性好,具有作为水产益生菌应用的潜力。
周金敏吴志新曾令兵陈孝煊杨丽赵杨
关键词:芽孢杆菌拮抗菌黄颡鱼
投喂低聚木糖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投喂添加0.1%、0.2%、0.4%和0.6%低聚木糖的基础饲料56 d,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菌群进行了研究。分别在投喂前(0 d)和投喂后的第14、28、42和56天取样,对草鱼肠道大肠杆菌(E.coli)、气单胞菌(Aeromonas)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对草鱼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大肠杆菌数量在28 d达最低值,其中0.4%组减少的幅度最大,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气单胞菌数量均有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双歧杆菌数量均有增加,其中0.4%组在第14天时差异显著(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0.4%低聚木糖效果最佳,有利于草鱼肠道菌群保持健康的状态。
熊娟吴志新张朋曲艺付思思刘佳佳陈孝煊
关键词:低聚木糖草鱼肠道菌群
仔稚鱼发育敏感期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8年
对仔稚鱼发育敏感期特别是卵黄囊期和变态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卵黄的吸收及卵黄囊期的营养吸收机制、开口饵料及其适口性、不可逆点;变态期的外部形态学变化和内部组织结构变化及功能完善过程等内容。分析推测淡水有胃鱼类胃腺的发育和功能完善过程也是重要敏感期。
杨瑞斌谢从新樊启学
关键词:敏感期早期发育变态
饵料密度对南方鲶仔稚鱼生长、成活、残食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枝角类为饵料,分两阶段研究了饵料密度对2~30日龄(Days after-hatching,DAH)南方鲶仔稚鱼生长、成活、残食的影响.前期阶段:2~6DAH仔鱼,分为未投饵组和投饵组,投饵组的饵料密度设为250、500、1000、2000个/L;后期阶段:7~30DAH稚鱼,饵料密度设为250、500、1000、2000、4000个/L.结果表明:前期阶段,250个/L饵料密度组仔鱼生长最快,终体重为0.055g;未投饵组的仔鱼残食十分严重,残食率高达60%;500个/L饵料密度组的仔鱼成活率最高,达95.56%.后期阶段,2000个/L饵料密度组稚鱼生长最快,终体重为1.57g;250、500个/L饵料密度组稚鱼的残食较为严重,当饵料密度增加至2000个/L时,残食率下降至10.00%,成活率达到83.33%.随饵料密度的增加,两试验阶段仔稚鱼的特定生长率(Special growth rate,SGR)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全长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综合生长和成活两项指标,2~6DAH仔鱼的适宜饵料密度为500个/L,7~30DAH稚鱼的适宜饵料密度为2000个/L.饵料不足引发的严重残食,是南方鲶苗种成活率低的重要原因.适宜的饵料密度能够有效地控制残食.
杨凯樊启学周华李波方巍
关键词:仔稚鱼饵料密度成活残食
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B组最高;肝体比(HSI)随饲料脂肪含量增加而升高,A组显著低于C、D、E组(P<0.05);鱼体脂肪、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同HSI,体蛋白含量先升后降;随饲料脂肪水平上升,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及总胆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降低趋势。经分析认为,鳡最适饲料脂肪含量为7.71%,含量过高使鳡生长缓慢,脂肪代谢异常。
赵巧娥朱邦科沈凡樊启学宋林杨磊杨威孙存军陈海燕
关键词:饲料脂肪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
黄颡鱼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群的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优势度才能体现其致病性。
周金敏吴志新曾令兵王树云毕鹏陈孝煊
关键词:黄颡鱼肠道水体菌群
黄颡鱼瞬时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在水温(28.0±0.5)℃下,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长1.90~11.03 cm、体重0.17~22.99 g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黄颡鱼窒息点(Sp)为0.33~0.60 mg/L,瞬时耗氧率(IRO2)为0.0119~0.2081 mg/g.h。Sp和IRO2随规格的增加而降低,黄颡鱼窒息点(Sp)与体长(L)、体重(W)的关系式分别为:Sp=0.7795L-0.3695(R2=0.9619)、Sp=0.4897W-0.1323(R2=0.9656);瞬时耗氧率(IRO2)与体长(L)、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IRO2=0.7290L-0.5709(R2=0.9580)、IRO2=0.3549W-0.2036(R2=0.9539);IRO2随水中溶解氧(DO)的下降而下降,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黄颡鱼属低窒息点鱼类,其呼吸类型可归属于顺应型。
杨凯樊启学张磊杨磊周华李波方巍
关键词:黄颡鱼窒息点
魔芋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2
2010年
以健康黄颡鱼为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KM0.1、KM0.2、KM0.3、M0.3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0.3%的魔芋甘露寡糖及0.3%的酵母甘露寡糖,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含量甘露寡糖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0.2%魔芋甘露寡糖14~28 d,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14 d吞噬百分率PP、吞噬指数PI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6.00%、5.24。在整个试验过程中,KM0.3、M0.3组与对照组之间PP、PI均无显著性差异。KM0.2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增强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第35天时溶菌酶活性达到最大值(0.31),第7天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136.67)。除第42天外,KM0.3、M0.3组与对照组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投喂不同含量魔芋甘露寡糖均能增加黄颡鱼头肾指数、后肾指数、脾体指数,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KM0.2组质量增加率最高(95.68%)、饵料系数最低(1.63)。0.3%酵母甘露寡糖组与对照组相比也能显著促进黄颡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其中质量增加率为64.91%、饵料系数为1.84。
于艳梅吴志新陈孝煊赵杨张朋周金敏岳刚毅王树云曲艺
关键词:黄颡鱼甘露寡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