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JDB072)
-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林吉玲董建霞满霞更多>>
- 相关机构:济南大学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胶济铁路的修建与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被引量:1
- 2013年
- 近代山东,随着运河的阻塞、海运的兴起和通商口岸的开放,运河带城市逐渐衰落,而烟台、青岛等城市因港而兴;胶济铁路的修建,则使铁路沿线的城镇迅速兴起。铁路和海运为主的新式水陆交通体系的出现,改变了近代山东的交通格局,进而导致了近代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构。胶济铁路沿线及沿海通商口岸崛起为近代山东的经济中心,这种经济格局的影响至今犹存。
- 董建霞
- 关键词:胶济铁路
- 地方自治与清末民初山东的政局走向被引量:1
- 2013年
- 作为"立宪之根本"的地方自治在清政府、地方督抚、士绅及社会各界的多向推动下,经历了由思想萌动到政治实践,由局部试验到全国规模的政府倡办阶段,并延续至民国初年。在清末新政改革中,山东积极而有成效,推行地方自治又以济南之历城为先。选取山东地方自治作为解剖点,可由点及面地了解中国地方自治的历程,有助于深入探讨清末民初山东政局的走向,且对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 林吉玲董建霞
- 关键词:地方自治
- 胶济铁路与近代区域社会观念变迁
- 2009年
- 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第一条铁路,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标志,其命运经历了初期的被敌视到逐渐被人们接受和欢迎的过程。伴随着这一动态的转变,人们形成了融利益观和主权观为一体的铁路观、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时空观、渐趋多元的价值观等近代社会观念,社会呈现出保守与开放、先进与落后并存的局面。从中可以观测到人们对工业文明态度的转变,有助于进一步解读铁路在山东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满霞林吉玲
- 关键词:胶济铁路社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