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2145)

作品数:10 被引量:184H指数:7
相关作者:吴祥云卢慧王晓娇李晓丹薛杨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固沙
  • 4篇固沙林
  • 3篇沙区
  • 2篇多样性
  • 2篇养分
  • 2篇樟子松
  • 2篇樟子松人工固...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养分
  • 2篇人工固沙林
  • 2篇自然恢复
  • 2篇撂荒
  • 2篇迹地
  • 2篇风沙区
  • 2篇采伐
  • 2篇采伐迹地
  • 1篇低山丘陵
  • 1篇低山丘陵区

机构

  • 9篇辽宁工程技术...
  • 3篇辽宁省固沙造...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阜新市国土资...

作者

  • 9篇吴祥云
  • 4篇卢慧
  • 3篇王晓娇
  • 2篇孙晓辉
  • 2篇邱素芬
  • 2篇雷泽勇
  • 2篇姜凤岐
  • 2篇刘广
  • 2篇薛杨
  • 2篇李晓丹
  • 1篇张日升
  • 1篇耿宝军
  • 1篇孙海红
  • 1篇王东升
  • 1篇马险锋
  • 1篇李玉航
  • 1篇吕刚
  • 1篇邰宪武
  • 1篇张黎
  • 1篇黄继民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被引量:19
2008年
以荒山为对照,对辽西半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重以荆条纯林的最小,杨树纯林的最大;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是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纯林的最小;林地表层土壤蓄水容量、有效蓄容、毛管持水量均高于荒山,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的最小,其中蓄水容量位于701.8-1 328.4 t/hm^2之间,有效蓄容位于41.2-411.6 t/hm^2之间,毛管持水量位于660.6-916.8 t/hm^2之间;林地表层土壤入渗能力较强,以荆条纯林的最大,杨树的最小,稳渗率位于0.03-6.11 mm/min之间,并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林地表层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林地表层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大小顺序为荆条纯林〉山杏荆条混交林〉樟子松封育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油松荆条混交林〉沙棘纯林〉杨树纯林。
吕刚吴祥云雷泽勇王东升班小峰张景明
关键词:土壤水文效应人工林地辽西半干旱区低山丘陵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构建多样性及景观效益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风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多样性构建的目的是确保防护效益的持续稳定发挥。文中在各树种不同配置方式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风沙区构建多样性、稳定性农防林的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营建针叶常绿林带或针阔混交林带,在防护效果和观赏价值上皆优于纯阔叶林带。针对风沙区农防林单纯林带比例大、空间分布欠合理等问题,提出景观补救方法:引入新“斑块”扩大混交比例,增加观赏价值高的树种种类,采取人工抚育、修枝等措施创造适宜的观赏环境。
吴祥云孙晓辉李玉航刘广
关键词:风沙区农田防护林景观
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植被自然恢复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伐迹地、3a采伐迹地和5a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 t/hm^2增加到9.745 t/hm^2,撂荒2a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24 t/hm^2增加到1.403 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 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吴祥云雷泽勇卢慧王晓娇孙海红张日升
关键词:固沙林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多样性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被引量:51
2004年
针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出现的衰退枯死现象 ,系统地研究了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主要特征 .结果表明 ,衰退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外貌景观呈灰绿色 ,针叶纤细 ,开花结实率低 ,平均单株球果数量为 10 4~ 16 5个 ,成熟种子千粒重为 6 96~ 7 39g ,种子空粒、涩粒较多 .生长季内 2年生针叶营养元素季节变化规律相似 ,但N、P含量下降 ,K含量明显增高 ,表明养分循环失调 ;衰退林分 2年生针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健康林分 1年生较高且增幅较大 .松枯梢病的侵害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最明显标志 .林分衰退后 ,树高和胸径生长量下降明显 ,林分胸径分布结构“左移”(径级小的株数增多 ) ,衰弱 (亡 )木数量增加了 15 9%~ 2 7 2 % ;根量分别减少了 2 2 9%~ 2 8 9% 。
吴祥云姜凤岐李晓丹薛杨邱素芬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松枯梢病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被引量:69
2004年
系统地研究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起因 .结果表明 ,天然分布区以外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是一种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的早衰现象 .松枯梢病侵害是樟子松枯死的直接原因 .樟子松衰退是由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的 ,属于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 ,即“森林衰退病” .气候差异过大、经营管理不当、土壤水分利用失衡、大气氮沉降超标准是诱导因素 ,其中气候差异、土壤水分利用失衡起主导作用 ,松沫蝉、松毛虫危害是促进因素 。
吴祥云姜凤岐李晓丹薛杨邱素芬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风沙区雨养耕地水分与养分动态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风沙区由于林带的缺少,雨养耕地风蚀现象严重,就地起沙,形成了风蚀地以及风积地在短距离内交错分布的特点.通过对风沙区雨养耕地土壤水养状况的定位研究得出:没有防护林带保护的雨养耕地有3种类型,即风蚀地、积沙地、过渡地段.沿主害风方向,上风地段为风蚀沙地,下风地段为风积沙地.风蚀沙地水分状况最好,风积沙地最差;表层土壤(0~20 cm)养分状况比下层(20~60 cm)差,风积沙地肥力最低,过渡地段最好.沙区雨养耕地特点明显,一年中土壤含水率变幅比降水量小得多,水养同步作物生产力水平高;农作物产量与土壤中全N、全P、全K含量关系不密切,与土壤表层有机质、有效P、K含量及下层有效N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吴祥云张黎卢慧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养分
矿物肥料对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被引量:6
2009年
以阜新露天矿东排土场复垦玉米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物肥料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的砾石含量略有降低,砂粒含量以草炭含量最高,依次为沸石、粉煤灰和对照;土壤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含水量均以草炭处理最大,排序依次为沸石、粉煤灰和对照;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含水率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均呈"M"型的变化趋势;容重大小排序为草炭<沸石<粉煤灰<对照,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大小排序为草炭>沸石>粉煤灰>对照非毛管孔隙度则反映为粉煤灰最大,草炭最小;对照、草炭、沸石和粉煤灰的蓄水容量分别为1 126 t/hm2、1 366 t/hm2、1 270t/hm2和1224 t/hm2,有效蓄容分别为246 t/hm2、236 t/hm2、250 t/hm2和270 t/hm2,毛管持水量分别为880 t/hm2、1 130 t/hm2、1 020 t/hm2和954 t/hm2。
黄继民耿宝军马险锋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改良矿物肥料排土场
沙区混农造林经营效果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通过沙区混农造林经营连续 4a的试验得出 :林农复合系统能有效改善微生态环境 ,使系统内光、热、水资源得到重新分配 ;系统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来自资源共享增益和林木生长增益 ;系统内水分利用效率一般比旷野农田提高 10 .3%~ 15 .0 % ;混农造林经营能满足社会的多样性要求 。
吴祥云孙晓辉刘广邰宪武
关键词:沙区林农复合系统微生态环境水分利用效率土地可持续利用
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自然恢复的植物多样性、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年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年、2年、3年和5年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ie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5年后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t·hm-2增加到9·745t·hm-2,撂荒2年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恢复2年时的0·824t·hm-2增加到5年时的1·403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吴祥云卢慧王晓娇
关键词:固沙林采伐迹地自然恢复植物多样性
阜新矿区矸石废弃地立地质量的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为了提高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效果,通过典型抽样方法对矿区废弃地立地质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阜新矿区废弃分为矸石山和排土场两大类型。随着停止排矸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逐渐改善。根据停止排矸年限将矸石山分为四种立地类型:停止排矸7年以内为Ⅰ类,7~15年为Ⅱ类,15~25年为Ⅲ类,25年以上为Ⅳ类。不同类型废弃地具有不同的生态重建途径,除Ⅰ类矸石山不能造林外,其他类型都可进行造林,但受立地质量影响,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差异。研究成果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祥云孙广树卢慧王晓娇
关键词:矿区废弃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