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134)

作品数:12 被引量:74H指数:6
相关作者:汤光宇李冠武刘勇赵文荣邱裕友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上海市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5篇骨质疏松模型
  • 5篇波谱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波谱
  • 4篇成像
  • 3篇波谱成像
  • 3篇磁共振波谱成...
  • 2篇女性
  • 2篇皮质激素
  • 2篇激素
  • 2篇骨密度
  • 2篇骨质量
  • 1篇代谢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诊疗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浦东新区人民...

作者

  • 10篇汤光宇
  • 6篇李冠武
  • 5篇刘勇
  • 3篇邱裕友
  • 2篇徐铮
  • 2篇张晓
  • 2篇李伟
  • 2篇赵文荣
  • 1篇阮建萍
  • 1篇龚健
  • 1篇周波
  • 1篇华婷
  • 1篇彭屹峰
  • 1篇叶雯
  • 1篇李宝平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兔骨髓脂肪分数及脂肪细胞时序性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模型兔骨髓脂肪分数及脂肪细胞时序性变化的规律。方法 20只20周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GIOP组,每组兔10只。分别于基线时(0周)、4、8、12周行腰3-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以获得骨密度(BMD)及骨髓脂肪分数(FF)。在第8周及12周各处死实验兔一半行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第4周时,两组兔FF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BMD至第8周时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于第4及12周时,GIOP组FF值较基线时分别增高35.9%、75.2%(P均<0.001)。于第8周及12周时GIOP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分别增高57.1%、35.4%,而骨髓脂肪细胞直径分别降低13.3%、增高22.7%,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分别增高30.8%、53.8%。FF值与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598、-0.675,P均<0.05),而FF值与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呈高度正相关(r=0.874,P<0.001)。结论 GIOP初期骨髓脂肪形成以小尺寸脂肪细胞堆积为主,而后期则以大尺寸脂肪细胞堆积为主。磁共振波谱是动态评估骨髓脂肪含量变化规律的方法之一。
龚健李冠武汤光宇邵泓达邱裕友刘勇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磁共振波谱成像
DXA髋几何力学参数评估女性股骨近端强度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的女性人群髋几何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健康女性259例(年龄28.2-88.3岁)行DXA扫描获取股骨颈骨密度(femur neck BMD, FN_BMD)及髋几何力学参数,包括:股骨颈横截面惯性矩( 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 CSMI)、股骨颈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截面模数( section modulus, SM)、曲率比率(buckling ratio,BR)、颈宽度(femur neck width,FNW)、髋轴长(hip axis length,HAL)、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并计算股骨颈强度指数(femur strength index,FSI),分析髋几何力学参数在不同骨量组间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髋几何参数对FN-BMD的影响。结果髋几何力学参数FSI、SM、CSMI、CSA随着骨量减少呈降低趋势,而BR、FNW、NSA、HAL参数随着骨量减少呈增大趋势。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后,不同骨量组间髋几何强度参数存在差异(P均〈0.05)。FN-BMD、体测指标与髋几何力学参数以及各髋几何力学参数间存在相关性(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SI(标准回归系数sβ=0.335)、CSA(sβ=0.269)、SM(sβ=0.132)、FNW(sβ=-0.080)是FN_BMD重要影响因素(P均〈0.001),该模型能够解释FN_BMD变化的92.6%。结论骨量丢失与髋结构重塑同步,共同导致髋强度下降。髋几何力学参数是评估髋部骨强度的有用因子。
阮建萍李冠武汤光宇邵泓达刘勇赵文荣
关键词: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骨密度
显微CT对兔骨质疏松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去势法联合皮质激素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模型椎体骨小梁Micro-CT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40只8个月龄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0)及去势+肌注甲强龙组(B组,n=20)。术后第2、4、8、10周行血清骨转化标志物检测及离体腰5椎体Micro-CT扫描。每组在每个时间点动物数5只。结果两组vBMD在术后第8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VF、Tb.N、Conn.D、Tb.Sp、SMI及Tb.Th分别在术后4、8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TRAP-5b迅速增高,至第4周达峰值,术后第4、8、10周,两组TRAP-5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ALP缓慢逐渐增高,至第8周才达峰值,术后第8、10周,两组BA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卵巢+肌注甲强龙可在8周内快速建立兔OP模型,骨微结构衰败早于vBMD变化而与骨转化标志物同步。
徐铮李冠武汤光宇刘勇张晓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微结构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显微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的兔骨质疏松模型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显微CT(Micro—CT)动态评估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OP)模型骨质量变化规律,明确联合应用两种影像技术的优势。方法60只8月龄雌兔分为假手术组(A组)、卵巢去势(OVX)组(B组)及OVX+肌注甲强龙组(C组),每组20只。3组术后2、4、8、10周(各时间点兔5只)分别行腰5椎体MRS及Micro-CT扫描,检测骨髓脂肪分数(FF)和骨微结构参数。结果B、C组骨髓FF值随时间呈渐进性增高,自第4周始C组较A组明显增高(P〈0.01),B组则在第10周才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骨密度在术后第8周始明显低于A组(P〈0.01),FF与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连接密度及骨小梁数目呈中度负相关,与结构模型指数及骨小梁间隙呈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OVX+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OP模型兔制作方法,MRS、Micro—CT可无创性地评价OP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微构筑,联合应用可早期、全面评价OP骨量和骨质量变化。
李冠武汤光宇刘勇李宝平张晓李伟
关键词:骨质疏松磁共振波谱成像
Micro-CT及^1H-MRS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1
2010年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病率将持续增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如何早期、全面、无创评价骨质量及预测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就显微CT(Micro-CT)及1H-MRS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李冠武汤光宇
关键词:骨质疏松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催产素干预兔骨质疏松模型骨髓脂肪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MRS动态评估
2013年
目的探讨催产素干预兔骨质疏松模型的骨髓脂肪变化规律及其可能机制,阐明磁共振波谱(MRS)动态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40只8月龄雌兔,采用双侧去卵(OVX)法制作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模型组(A组,n=20)及催产素干预组(B组,n=20),后者OVX术后2周皮下注射催产素,持续4周。两组于OVX术后3、6、10、14周(每个时间点5只兔)行左股骨上段MRS扫描,计测骨髓脂肪分数(FF)值;同时,采集兔血清测定雌激素(E)、总钙(C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B)水平。结果 A、B组实验兔骨髓FF值随时间呈渐进性增高,两组每个时间点分别为(46.20±5.24)%、(64.39±5.53)%、(69.13±6.14)%、(78.14±7.42)%以及(42.8±7.11)%、(52.00±3.77)%、(58.25±3.75)%、(61.5±6.63)%,B组自第6周始FF值低于A组,TRAP自6周起低于A组,BALP-B自10周开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雌激素、总钙水平随时间变化均有所降低。结论催产素早期干预骨质疏松模型兔能降低骨髓脂肪的堆积,影响骨质疏松的发展进程,早期可能通过抑制破骨、后期通过促进成骨发生作用,MRS可以对此过程进行动态评估。
邱裕友汤光宇华婷周波邵泓达熊祚钢
关键词:催产素
骨髓脂肪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脆性骨折的发病率、致残率将持续攀高。因此,如何在骨量明显下降前就找到一个既变化出现较早,又具有一定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能力的有效方法及对主要部位脆性骨折风险进行预测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同祖,成骨-成脂分化失稳态是骨质疏松的致病机制之一。因此,研究骨髓脂肪组织在骨质疏松骨质量中的作用就显得相当重要。笔者就骨髓脂肪在骨质疏松中的致病机制及磁共振波谱在骨质疏松骨质量研究中的进展予以综述。
徐铮汤光宇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质量磁共振波谱成像
骨髓脂肪在骨质代谢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被引量:9
2013年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骨髓组织会发生一系列骨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的代谢变化,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化过程构成骨质代谢的主要部分,骨髓组织为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提供独特的生长环境。骨髓脂肪细胞异常增多是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诸多细胞因子、激素分子通过复杂的信号通路网络作用于这个过程。就骨髓脂肪在骨质代谢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予以综述。
邱裕友汤光宇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成脂
去势法联合皮质激素快速诱导兔骨质疏松模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去势法联合皮质激素快速诱导骨质疏松(OP)模型兔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40只8月龄雌性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0)及去势+肌注甲强龙组(B组,n=20)。术后第2、4、8、10周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及离体L5椎体显微CT(Micro-CT)扫描。结果两组骨密度(BMD)在OVX术后第8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连接密度(Conn.D)、骨小梁数目(Tb.N)、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间隙(Tb.Sp)及骨小梁厚度(Tb.Th)分别在术后4、8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势联合肌注甲强龙可在8周内快速建立OP兔模型,骨微结构参数变化早于BMD降低。
李冠武汤光宇李伟彭屹峰赵文荣刘勇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定量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自2000年以后,始终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1]。近年来,由于保乳手术及腋窝微创手术逐渐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新趋势,包括立体定向放疗、新辅助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等的辅助治疗方式也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发展。所以,谋求一种能够同时对乳腺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监测乳腺癌辅助治疗疗效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临床手段至关重要。
叶雯汤光宇
关键词:动态增强MRI乳腺癌女性恶性肿瘤诊疗立体定向放疗分子靶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