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2Z416)

作品数:40 被引量:393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全意杨鹏张奕黎新宇吴双胜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流感
  • 13篇病毒
  • 12篇传染
  • 12篇传染病
  • 10篇染病
  • 9篇甲型
  • 8篇甲型H1N1...
  • 7篇流感病毒
  • 5篇流感病毒A型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5篇H1N1亚型
  • 4篇知识
  • 3篇影响因素
  • 3篇预警
  • 3篇卫生服务
  • 3篇老年人
  • 3篇健康
  • 3篇健康教育
  • 3篇发热

机构

  • 26篇北京市疾病预...
  • 10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27篇王全意
  • 23篇杨鹏
  • 19篇张奕
  • 17篇黎新宇
  • 11篇吴双胜
  • 9篇李海月
  • 8篇马春娜
  • 7篇王小莉
  • 7篇庞星火
  • 6篇刘民
  • 5篇张莉
  • 5篇张拓红
  • 5篇黄芳
  • 4篇高志勇
  • 4篇严寒秋
  • 4篇梁慧洁
  • 4篇吴华
  • 4篇段玮
  • 4篇杨雪松
  • 4篇窦相峰

传媒

  • 8篇国际病毒学杂...
  • 7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中国健康教育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卫生事业...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Biomed...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13篇2012
  • 16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成人诺如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成人诺如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32例成人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粪便诺如病毒抗原。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率的差异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32份粪便样本中诺如病毒抗原阳性136例,阳性率为58.62%,各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月份诺如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3.30%(69/109),12月份检出率最低,为44.44%(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例诺如病毒阳性患者中,出现呕吐症状者占47.79%(65/136),而诺如病毒阴性患者为26.04%(2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调查研究表明,诺如病毒是北京市秋冬季成人散发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成人诺如病毒性腹泻患者易出现呕吐症状。
高志勇徐潜袁利超严寒秋窦相峰李洁黄芳王全意庄辉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腹泻流行病学
2009年北京市老年人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分析2009年北京市老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甲流)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老年人甲流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北京市老年人确诊甲流病例321例,确诊发病率为13.2/10万;11、12月份发病最多,占84.7%;地区分布中以近郊区分布最多,占53.0%;通过年龄分布分析发现,8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9.2/10万,并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有加重趋势(x2=7.24,P<0.01);病例分型中轻症比例最高,占63.6%,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占36.4%;轻、重、危重病例之间的体质指数(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14,P=0.52);甲流病情有随着基础性疾病加重的趋势,病情程度与基础性疾病的数量有关(x2=123.0,P<0.01).结论 北京市老年人甲流发病率较高,危重症比例较大,应是重点防控的人群之一.
黎新宇李扬赵新王全意杨鹏高婷邓瑛庞星火
关键词:流行病学因素
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综合指数临界点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ROC曲线法)探索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判定标准的最佳界值点。方法分析数据来源于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调查。以自报健康水平(健康状况是否为不好或很不好)为"金标准",应用ROC法确定判定标准的最佳界值点。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是否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与自报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佳临界点为得分等于1.55分(总分3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641-0.68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72和0.569。依据最佳临界点将居民划分为是否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达到1.55分)。北京市居民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65.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者自报健康较差(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高于具备者(OR=1.958,95%CI:1.646-2.329)。结论 ROC曲线法是构建健康素养判定标准的科学方法。本研究确定的判定标准能够明显筛查出不良健康后果,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
吴双胜杨鹏李海月马春娜张奕黎新宇王全意
关键词:健康教育ROC曲线传染病
北京市2007-2008年流感监测预警分析被引量:4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2007-2008年度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分析,阐明北京市流感监测系统对流感高峰预警的有效性。方法2007-2008年度北京市共有153家医院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6家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153家医院的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38%;共在14家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 057份,分离流感病毒611株,以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为主。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准,利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对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可以较好地对流感高峰的来临进行预警。结论北京市流感监测是北京市流感防控综合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高效准确地对流感高峰进行预测和预警,同时也为未来流感大流行的预警做好了准备。
杨鹏王全意石伟先吕敏段玮彭晓旻吕燕宁梁慧洁王晓梅庞星火
关键词:流感正黏病毒科
北京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需求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八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及管理者对传染病的认知及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6%的医生和69.8%的管理者认为目前对社区医生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能满足需求。对于社区医生传染病知识培训需求的具体情况,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86.4%)、传染病病情评估及转诊标准(78.5%)、传染病的相关检验知识(75.5%)、传染病职业防护(67.1%)、传染病患者的隔离(63.3%)、环境的消毒处理(57.3%)。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需求很大,应成立相应的培训组织加大对社区医生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社区医生对于传染病的识别能力。
杨雪松王富华杨威吴华王少利袁晓宁张文丽刘民张拓红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010—2011年北京市四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不同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在2010年1月-2011年4月期间,四次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六个区分年龄组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选取调查对象18264名。5456名(28.9%)调查对象体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为阳性。总体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滴度主要集中在1:40—1:320,其中抗体滴度为1:40的人数占总体阳性数的比例达41.61%。同一时间点不同年龄组问、同一年龄组的不同时间点间,血凝抑制(HI)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抗体GMT水平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存在地区差异(P〈0.05)。不同职业人群间HI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GMT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北京市人群中已有超过25%的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保护性抗体,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与HI抗体阳性存在相关性,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免疫屏障,但抗体滴度水平较低。
张莉杨鹏张代涛石伟先卢桂兰彭晓旻梁慧洁庞星火王全意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血清流行病学流感疫苗
2007-2008年北京地区冬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人杯状病毒感染监测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冬季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人杯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市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12家医院肠道门诊就诊腹泻患者271例,采集患者粪便标本,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粪便标本进行人杯状病毒RNA检测,对RT-PCR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检测271例粪便标本,共有87例阳性(87/271,32.10%)。选择其中21例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21株全部为诺如病毒,未见扎如病毒。其中GⅡ/4型16株(16/21,76.19%),GⅡ/6型1株(1/21,4.76%),GⅡ/7型1株(1/21,4.76%),GⅡ组未定型3株(3/21,14.29%)。结论北京地区冬季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人杯状病毒感染较高,主要流行株为诺如病毒GⅡ/4型。
高志勇严寒秋黄芳窦相峰李洁贾蕾王全意
关键词:人杯状病毒腹泻基因型
医务人员配戴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评价的整群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配戴N95口罩和外科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效果的差异,为制定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以及做好未来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和准备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采刚整群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的方法,在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期间,在北京市15家医院,根据分绀的悄况(外科口罩组;未经适合性检测的N95口罩组;经适合性检测的N95口罩组),对招募的1441名阪务人员进行配戴口罩的干预试验,并进行随访观察。在随访期间通过每日询问或自我报告的方式,了解知务人员的呼吸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对于出现异常症状者采集其咽拭子标本通过多重PCR的方法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1441名研究对象中外科口罩组492名、未经适合性检测N95阴罩组488名、适合性检测N95口罩组461名;共有466名研究对象参加了配戴N95口罩的适合性检测,其中461名通过检测(通过率98.9%)。在针对四种不同研究结局(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呼吸道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中,N95口罩组研究对象的发病率均低于外科口罩组;且未经适合性检测的N95口罩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与外科口罩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整群效应后的P值[Pm]=0.045)。在经多凶素分析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配戴N95口罩的研究对象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OR,0.38[95%CI,0.17-0.86];Pm=0.022)和呼吸道病毒感染(OR,0.19[95%CI,0.05—0.67];Pm=0.011)的风险均显著低于配戴外科口罩者。配戴N95口掣研究对象出现头痛、呼吸刖难、压迫鼻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配戴外科口罩者。结论恢务人员配戴N95口罩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优于配带外科口罩;与外科口罩相比,配戴N95口群史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配戴N95口罩是否需要进行适合性
杨鹏张奕石伟先黎新宇张海燕张震郭菁王全意
关键词:医务人员口罩呼吸道感染
北京市成年居民腹泻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腹泻相关危险行为。方法2010年12月至次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从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昌平、怀柔、通州6个区抽取13287名18岁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人口学特征、过去1年是否出现腹泻症状和腹泻相关行为等。结果北京市居民过去1年腹泻症状报告率为17.6%,城区和郊区分别为16.8%、18.2%。城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间腹泻症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食海产品或淡水产品”、“使用砧板或刀具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不经常锻炼身体”等行为是城区居民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26(1.07~1.48)、1.37(1.16~1.63)、1.38(1.20~1.59)。郊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间腹泻症状报告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饭前便后不洗手”、“生食海产品或淡水产品”、“使用砧板或刀具加工食物时生熟不分”、“不经常锻炼身体”等行为是郊区曙民腹泻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5(1.51~2.25)、1.39(1.17~1.67)、1.44(1.24~1.67)、1.46(1.27~1.67)。结论北京市郊区居民腹泻报告率高于城区,腹泻的发生与不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未进行适度体育锻炼等行为密切相关。
马春娜吴双胜杨鹏李海月张奕黎新宇王全意
关键词:腹泻影响因素
北京地区2009-2010年流感监测季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了解2010年1~4月间北京地区流感病原学监测中分离到的乙型流感病毒株血凝素(HA)基因的特征,探讨2009-2010年流感监测季乙型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一步法RT-PCR方法,随机抽取32株本监测季分离到的乙型流感病毒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的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采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核酸及氨基酸序列比对以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流感监测季期间,北京地区人群中乙型流感病毒以Victoria系的活动占优势,其间分离的32株病毒的HA基因与2009-2011年北半球的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相比,31株在HA1区发生I73P的变化,32株发生I161V的变化,氨基酸的替换均发生在抗原决定簇A区。绘制的种系发生树显示这些毒株与B/Brisbane/60/2008亲缘关系最近,而与B/Malaysia/2506/2004以及B/Hong Kong/330/2001差异较大。结论 2010年1~4月间北京地区人群中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发生变化,导致其抗原性发生改变,表明北京地区人群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在逐渐发生变异,今后在流感监测工作中要加强流感病原学的监测,及时发现新的乙型流感病毒变异株。
吕燕宁彭晓梁慧洁杨鹏卢桂兰崔淑娟石伟先黄芳庞星火王全意
关键词:血凝素类分子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