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8AA02Z402)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6
相关作者:张有志李云峰张黎明陈红霞袁莉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抑郁
  • 5篇抗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肾上腺
  • 3篇受体
  • 3篇抗抑郁药
  • 2篇丁胺
  • 2篇应激
  • 2篇应激障碍
  • 2篇色胺
  • 2篇肾上腺素
  • 2篇肾上腺轴
  • 2篇丘脑
  • 2篇去甲肾上腺
  • 2篇去甲肾上腺素
  • 2篇胍丁胺
  • 2篇羟色胺
  • 2篇下丘
  • 2篇下丘脑
  • 2篇下丘脑-垂体...

机构

  • 8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李云峰
  • 7篇张有志
  • 5篇张黎明
  • 3篇陈红霞
  • 2篇李锦
  • 2篇袁莉
  • 1篇苏瑞斌
  • 1篇蒋先仲
  • 1篇刘艳芹
  • 1篇宫泽辉
  • 1篇李亮
  • 1篇王心正
  • 1篇张晶
  • 1篇杨日芳
  • 1篇王真真
  • 1篇王伊文
  • 1篇薛瑞
  • 1篇龚正华
  • 1篇李恺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Ⅰ型受体:抗抑郁药物的新靶标被引量:6
2009年
抑郁和焦虑患者常伴随应激激素调节失常,这与下丘脑神经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精氨酸加压素分泌过多密切相关。CRF主要通过激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Ⅰ型(CRF1)受体诱导抑郁或焦虑样症状,众多研究表明CRF1受体是新型抗抑郁药的潜在靶标。目前已研发出很多基于此靶标的非肽类小分子化合物,但只有一部分进入临床试验,包括NBI-30775/R121919和NBI-34041等。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化合物显效与动物的应激水平和自身焦虑程度有关,即CRF1受体拮抗剂可在不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基础活性情况下对抗CRF介导的病理性应激反应,从而提示其副作用可能较低。总之,小分子CRF1受体拮抗剂可能成为治疗应激相关精神疾病的新方法。本文重点综述CRF1受体作为新靶标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张晶张有志李云峰
关键词:抑郁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新型5-HT_(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重活性化合物YL-0919抗抑郁作用的行为学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兼有5-HT1A受体激动和5-HT重摄取抑制双重活性化合物YL-0919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悬尾实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小鼠自发活动实验和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0.625、1.25、2.5和5mg/kg)YL-0919的抗抑郁作用。结果在小鼠悬尾实验和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单次灌胃给予YL-0919(0.625~2.5mg/kg)能够显著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游泳不动时间;在小鼠自发活动实验中,YL-0919在上述剂量范围对自发活动无影响;在大鼠获得性无助模型上,灌胃给予YL-0919〔0.625~1.25mg/(kg·d),1~4d〕能显著减少逃避失败次数。结论 YL-0919在小鼠和大鼠模型上具有明确的抗抑郁活性,并且在抗抑郁的有效剂量范围内无中枢兴奋和抑制作用,具有成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潜力。
李恺陈红霞袁莉张黎明王伊文张有志杨日芳李云峰
关键词:抗抑郁药5-HT1A受体激动剂
5-羟色胺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当机体遭受威胁生命或者强烈精神创伤后发生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5-羟色胺(5-HT)可能通过5-羟色胺转运体 (SERT)、5-HT受体(主要包括5-HT 1A 、5-HT1B、5-HT2A和5- HT2C受体),以及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相互作用,参与PTSD的发生,该文就此进行综述。
张黎明陈红霞张有志李云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5-羟色胺5-羟色胺转运体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依法克生及咪唑克生对胍丁胺抗抑郁活性的阻断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明确胍丁胺抗抑郁作用与咪唑啉受体的关系。方法与结果连续给予CD-1小鼠胍丁胺(10mg/kg,qd,ig)3d,最后一次给药后1h进行强迫游泳或悬尾实验,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胍丁胺可以显著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P<0.05);连续给予依法克生(0.1mg/kg,qd,ip)或咪唑克生(1mg/kg,qd,ip)3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进行实验,对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伴随胍丁胺连续给予(15min前),依法克生(0.1mg/kg)及咪唑克生(1mg/kg)均能逆转胍丁胺缩短小鼠强迫游泳及悬尾不动时间的作用(P<0.05)。结论胍丁胺对小鼠具有抗抑郁样作用,且与激活咪唑啉受体相关。
李亮苏瑞斌李锦
关键词:咪唑啉受体胍丁胺
幼年注射氟西汀诱导的成年昆明种小鼠抑郁模型和胍丁胺抗抑郁活性被引量:1
2009年
幼年雄性昆明种小鼠(出生后第4天到第21天)连续给予氟西汀(10 mg.kg-1,ip,qd),给药结束后将其正常饲养至成年(出生后约10周)。研究其行为学改变,以及慢性给予胍丁胺抗抑郁效应及其对海马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幼年注射氟西汀的小鼠成年后在开场实验中活动显著减少,而在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进食潜伏期明显延长,在小鼠悬尾实验中显著延长小鼠不动时间,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改变。胍丁胺连续给药(10 mg.kg-1,ig,bid)3周后显著增加幼年注射氟西汀成年小鼠的开场活动次数,并缩短其摄食潜伏期。单次给予胍丁胺(40 mg.kg-1,ig)在小鼠悬尾实验中能显著缩短模型小鼠的累计不动时间,而在放射免疫实验中显著增强海马AC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幼年小鼠长期给予氟西汀能致小鼠成年后"抑郁样"行为改变,胍丁胺在该模型动物上则表现出抗抑郁活性,并且可能与增强海马AC活性有关。
蒋先仲刘艳芹张有志张黎明李锦李云峰
关键词:胍丁胺氟西汀腺苷酸环化酶
大鼠嗅球切除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改进与评价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改进大鼠嗅球切除(olfactory bulbectomy,OB)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探针捣毁嗅球与负压吸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嗅球切除,恢复2周后分组:假手术组、嗅球切除模型组、氟西汀(10 mg.kg-1,ig,每天1次,14 d)治疗组。给药2周后通过开场实验、蔗糖饮水实验和逃避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嗅球切除模型组大鼠开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明显增多,蔗糖偏嗜度明显降低,逃避失败次数明显增多,长期氟西汀治疗能够逆转嗅球切除引起的行为学改变。结论大鼠嗅球切除后出现抑郁样行为学改变,经典抗抑郁药物治疗有效,通过改进建立了稳定的大鼠嗅球切除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可靠的评价方法。
陈红霞张黎明薛瑞张有志袁莉王心正龚正华李云峰
关键词:抑郁症抑郁症动物模型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0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当机体遭受生命威胁或者强烈精神创伤后发生的精神疾病。近年来关于PTSD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HPA轴功能失调、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谷氨酸系统失衡以及其它相关蛋白表达异常。尽管目前关于PTSD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其准确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张黎明张有志李云峰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谷氨酸
抑郁症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被引量:17
2010年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起效慢、治疗不彻底和易复发,因此迫切需要寻找疗效更为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和治疗手段。近年来,在对抑郁症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治疗靶点,除了经典的对单胺能神经递质调节作用的优化外,还包括对非单胺能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的调节以及局部脑区刺激等。本文将围绕这些新靶点以及以这些新靶点为依据开发的抗抑郁药物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发药物或发现新靶点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
王真真张有志宫泽辉李云峰
关键词:抑郁症抗抑郁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