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3060)

作品数:18 被引量:178H指数:8
相关作者:柳建设谢学辉范凤霞袁学武刘娜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近红外
  • 4篇光谱
  • 4篇红外
  • 3篇电极
  • 3篇速效
  • 3篇速效钾
  • 3篇漫反射
  • 3篇近红外漫反射
  • 2篇蛋白
  • 2篇电催化
  • 2篇修饰
  • 2篇英文
  • 2篇生物浸出
  • 2篇速效氮
  • 2篇铜矿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脱色
  • 2篇污染

机构

  • 14篇东华大学
  • 4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4篇柳建设
  • 8篇谢学辉
  • 6篇袁学武
  • 6篇范凤霞
  • 5篇刘娜
  • 5篇朱文祥
  • 4篇刘雪梅
  • 2篇王兆慧
  • 2篇许贺
  • 2篇吴根英
  • 2篇许双姐
  • 1篇金利通
  • 1篇张武刚
  • 1篇于文娟
  • 1篇王君翔
  • 1篇平婧
  • 1篇黄鹏
  • 1篇杨萍
  • 1篇洪武林
  • 1篇郭耀广

传媒

  • 3篇Transa...
  • 2篇东华大学学报...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矿冶工程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Journa...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年份

  • 1篇2015
  • 10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的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技术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自行设计的NIR光谱系统测定了150个土壤样品有机质和速效N。126个土壤样品用来建立校正集模型,其余24个用来验证模型的性能。采集完整土壤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原始光谱经移动窗口平滑处理、SNV和一阶微分预处理后,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的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微分结合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所建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255和0.8015,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4和16.80。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作为一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价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
刘雪梅
关键词:近红外漫反射土壤有机质
基于遗传算法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Vis/SW-NIRS)分析测量土壤速效氮(N)和速效钾(K)。探讨遗传算法在分析测量土壤养分上的应用,根据优化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建立校正模型。结果表明,LS-SVM模型优于PLS模型;GA-LS-SVM模型预测速效氮的精度较高。基于遗传算法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利用LS-SVM建模,可以作为一种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刘雪梅章海亮
关键词:遗传算法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土壤速效氮速效钾
德兴铜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2
2012年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重金属污染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西德兴铜矿4#尾砂库为研究对象,采集野外实地样品共16件进行分析(包括尾砂样品以及周围农田和菜地土壤样品)。【方法】一方面对样品中可培养异养细菌进行平板计数,一方面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对样品中可培养和不可培养微生物分子生态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PCA(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分析样品理化性质、重金属及主要元素与可培养细菌数量及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尾矿区样品受到不同程度重金属Cu、Cd、Zn、Ni、Pb和Cr的污染;可培养异养细菌在尾砂样品中数量最少,在菜地和农田土壤样品中有明显增加;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 index H)计算结果发现H最大值出现在距离尾矿中等距离、重金属浓度在中等程度的样品中。PCA分析结果表明可培养异养菌数量与理化性质如有机碳、有机质、含水率等相关性较大,重金属影响不明显;而多样性指数H除与上述理化性质相关性较大外,还受到重金属Ag、Zn、As、Pb、Ni、Cr等的影响,而在样品中含量普遍比较高的重金属如Cu、Cd等并不成为影响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结论】从这些长期受重金属污染的野外实地样品来看,以上结果说明不同重金属浓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能并不是实验室研究的简单的线性关系。
谢学辉范凤霞袁学武朱文祥刘娜平婧柳建设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茚三酮定量蛋白质方法的改进被引量:4
2015年
首次结合高温碱裂解和乙二醇体系反应液的优势,对茚三酮定量蛋白质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对测量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测量波长为570nm、裂解时间为15min、显色时间为15min和冷却时间为5min.在该改进方法条件下,以BSA(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标准样品绘制了标准曲线,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将该方法与茚三酮直接测定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朱文祥谢学辉冯帆柳建设
关键词:茚三酮碱裂解乙二醇考马斯亮蓝
Distribution,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Tailings Soils near Dexing Copper Mine, China被引量:3
2012年
To complement information of 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 chemical speciation,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in agricultural soils surrounding tailings, a total of 16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4 # tailings site of Dexing copper mine of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Zn, Fe, Cu, Pb, Cd, Cr, Hg, As, Mn, Ag, Co, and Ni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Chemical speciations of Cu, Cd, and Z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procedures recommended by Tessier(1979). Two different assessment approaches (GB 15618-1995 and risk assessment code, RAC) were employed to estimate heavy metals' environmental risk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eavy metals, especially Cu and Cd were in high levels of accumulation in these samples. Chemical speciation analysis results revealed that Cu was mainly in organic matter bound fraction (ORG) and residual fraction(RES), and Cd was predominantly in exchangeable fraction(EXC), while Zn appeared mainly with the RES fraction.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Cd was in "heavy" pollution level (classification Ⅲ) in almost all samples, which may exert "high" or "very high" environmental risks. Whereas, for Cu, one fourth samples showed "heavy" pollution level, but were located in "low" or "medium" environmental risk ranks. For Zn, many samples were grouped in "light" pollution level (classification Ⅱ), but were related to "medium" and "high" environmental risk rank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heavy pollution and high environmental risk of Cd in soils surrounding the 4# tailings site, which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Meanwhile, for Cu and Zn, the contrary results obtained b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approaches, may suggest that a more scientific, adequate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criterion should consider both total content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activity of heavy metals.
谢学辉范凤霞袁学武朱文祥刘娜平婧柳建设
关键词:土壤污染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铜矿表面的短期吸附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探明细菌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机制,采取短期吸附的实验方法,研究吸附时间、矿浆浓度、细菌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吸附量随初始细菌浓度和矿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在黄铜矿表面的最佳吸附pH范围为1-3。离子强度的增大会抑制细菌吸附,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双电层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细菌与黄铜矿的吸附行为受疏水性和静电作用力共同影响。
王兆慧谢学辉柳建设
关键词:黄铜矿离子强度疏水性ACIDITHIOBACILLUS
臭氧降解选矿药剂丁基黄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的丁基黄药,研究了臭氧氧化丁基黄药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溶液的初始pH值、臭氧投加量、反应物初始浓度、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臭氧投加量越高,丁基黄药降解率越高,随着丁基黄药初始浓度的升高,丁基黄药的去除效率会下降,但绝对去除量会升高。碳酸氢根和叔丁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丁基黄药的降解效率。同时讨论了体系中COD、TOC、UV254、pH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很难将体系中的COD和TOC大幅度降低,反应体系pH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GC-MS分析表明,丁基黄药氧化的臭氧化产物为醇类和羧酸类物质。
张萌柳建设
关键词:丁基黄药臭氧化臭氧降解
混合菌多样性分析及其浸出高砷金矿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提高混合菌对高砷金矿的浸出,对混合菌进行了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对温度、矿浆浓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等工艺因素进行了优化,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矿浆浓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混合菌浸出高砷金矿中As和Fe的影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发现,混合菌主要为Sulfobacillus属和Leptospirillum属。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浸出As的最佳条件为矿浆浓度10%,初始pH=1.5,接种量30%;浸出Fe的最佳条件为矿浆浓度5%,初始pH=1.5,接种量10%。在最佳条件下浸出20 d,As和Fe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12%和96.59%。
袁学武谢学辉范凤霞朱文祥刘娜柳建设
关键词:生物浸出混合菌生物多样性分析
高效混合菌群FF的筛选及其对活性黑5的脱色作用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梯度浓度压力驯化法,从运行良好的印染废水生物处理系统(A+OSA剩余污泥减量系统)二号厌氧反应器活性污泥中,筛选驯化出对活性黑5具有良好脱色性能的混合菌群FF,针对其染料脱色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菌群FF在活性黑5初始质量浓度为200mg/L的脱色培养基中,在35℃、pH值为8.0的条件下,静置培养12h,测定其平均脱色率为84.6%,24h后其最高脱色率可达91.4%;混合菌群FF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在NaCl质量分数为4%时,24h后脱色率仍保持在91.0%;同时混合菌群FF对活性蓝19、活性艳橙X-GN、活性红239等多种小分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脱色性能,静置培养24h时,脱色率都达到了90.0%以上,说明混合菌群FF对偶氮类活性染料脱色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测定混合菌群作用过程中活性黑5的脱色降解中间产物,初步推测了其脱色降解机理.同时利用纯培养16SrDNA鉴定技术对混合菌群FF的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发现混合菌群FF中的功能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细菌和变形杆菌属(Proteus)细菌.
谢学辉范凤霞袁学武刘娜柳建设
关键词:混合菌群染料脱色
诱变对新菌株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XW及浸出金矿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稀释分离方法从江西德兴铜矿矿山废水中富集而来的混合菌中分离得到菌株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XW,再利用超声波、紫外线和微波对其进行诱变,筛选出更高效的细菌用于金矿的浸出。生理生化特性实验显示,菌株YXW为极端化能自养型细菌,最佳的生长条件为温度40°C,pH=1.5。诱变后,细菌浓度分别可达到9×109(超声波)、8.4×109(紫外线)和4.3×108mL 1(微波),与原始菌相比,分别提高了291%、265%和87%。微波和紫外诱变后,细菌总蛋白活性升高,而超声诱变后,细菌总蛋白活性降低。诱变对细菌浸出金矿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微波、紫外线、超声波。在金矿浸出过程中,微波诱变后的细菌具有最好的浸出效果。浸出10 d后,As和Fe的浸出率分别高出原始菌19.6%和17.7%。结果表明,诱变对细菌浸出金矿效果的提高,可能不在于细菌浓度的增大,而是取决于细菌总蛋白活性的提高。
袁学武谢学辉范凤霞朱文祥刘娜柳建设
关键词:LEPTOSPIRILLUM诱变蛋白活性生物浸出金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