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医学科研基金
- 作品数:59 被引量:429H指数:10
- 相关作者:金春光徐景野石优章金米聪王少敏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博士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强迫症患者睡眠特征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睡眠特征。 方法 :对 2 1例OC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 ,并与 2 0例正常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OCD患者睡眠中觉醒次数、时间增多 ,觉醒比异常 ;睡眠效率下降 ;第 1期 (S1期 )睡眠百分比减少 ;快速眼动 (REM)睡眠时间增加。随着病程的增长 ,REM睡眠首次潜伏期延长 ,REM睡眠时间减少。 结论 :OCD患者有睡眠异常现象 。
- 庄丽频冯永铭陈毓麒史尧胜陈海霞丁士炬夏颖
- 关键词:强迫症多导睡眠图睡眠特征
-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一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状况,分析该菌泛耐药的原因及其机制,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住院患者经API 20E系统初步鉴定菌种并经基因扩增与测序进一步确认的一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拓普异构酶Ⅱ(DNA旋转酶)A亚单位和拓普异构酶ⅣC亚单位编码基因(gyrA、parC)突变分析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结果在该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分别检出TEM、SHV、CTX-M-1群、KPC、DHA等5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等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trbC等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发现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但膜孔蛋白编码基因检测呈阴性。结论借助于可移动遗传元件而获得广泛耐药基因并表达5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和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且存在gyrA基因与parC基因的有义突变,是该菌株泛耐药的主要原因与机制。
- 陈众博马红映邓在春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泛耐药
- 腹内脂肪厚度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磁共振测量的内脏脂肪面积及其他指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的腹内脂肪厚度(US-IAF)与代谢综合征(MS)患者核磁共振测量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MRI-IAF)、身体测量参数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7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男44例,女28例,测量其身体参数及生化指标,超声测量患者US-IAF,核磁共振测量MRI-IAF,比较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结果男性与女性MS患者US-IAF、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USIAF与两性的MRI-IAF、腰围、体质指数、三酰甘油和舒张压相关,与男性的腰臀比、尿酸和女性的收缩压相关;US-IAF与两性的年龄、血糖及HDL-C均不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S-IAF是唯一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结论 US-IAF与代谢综合征患者MRI-IAF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子相关,测量US-IAF临床意义显著。
- 龚维坤陈淑婷童竑章胡静艳郭小芳赖静波陈贤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腹内脂肪超声成像
- 非O_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检测与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引能起人群腹泻 ,为了解非O1群霍乱弧菌中致病性因子 ,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溶血素 ;用小鼠测定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急性毒性 ;用VTEC -RPLA法测定菌株的Vero毒素 ;用EIA法测定菌株的ST毒素 ;用PCR法测定菌株的CT毒素。〔结果〕非O1群霍乱弧菌平板法溶血素 2 2 6株阳性 ,阳性率为 94.4% ;试管法溶血素 2 2 0株阳性 ,阳性率为 88.9% ;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产ST毒素的菌株186株 ,阳性率为 78.8%。 45株产VTl毒素 ,67株产VT2毒素 ,同时产VTl和VT2两种毒素的 3 5株。 3株非O1群霍乱弧菌检出CT毒素其因 ,产毒率为 1.3 %。〔结论〕检测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能力 ,说明其对人群的危害较大、毒性较强 ;检出CT毒素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引起重症腹泻 (霍乱样腹泻 )的能力 ;检出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致病因子 ,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有多种。由于菌株发生CT毒素基因频度较低 ,目前不可能成为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而菌株发生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的频度较高 ,尤其是溶血素、ST毒素 ,有可能是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 徐景野王仁元石优章金春光于梅
- 关键词: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腹泻
- 正常老年人定量脑电图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正常老年人的定量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检测及比较58例老年期及12例老年前期人群定量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分析正常老年人定量脑电图变化和认知功能的演变过程。结果(1)老年期60~64、65~69、70~74和75~80岁四个年龄段人群在定量脑电图的主频率、RPS和RPS上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P3波波幅差异有显著性(<0.01)。(2)老年前期(50~60岁)与老年期(60~80岁)在定量脑电图的主频率、RPS和RPS上差异均有显著性(<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P3波潜伏期差异也有显著性(<0.01)。(3)伴有躯体疾病的与不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期人群在定量脑电图的主频率和RPS上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在事件相关电位P300/P3波潜伏期和波幅上差异也均有显著性(<0.01)。结论正常老年人的定量脑电图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电生理研究可为探索人类的衰老规律提供一定的帮助。
- 庄丽频陈中鸣高菊萍刘世燕夏颖朱晶
- 关键词:老年前期脑电图描记术事件相关电位P300
- 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况调查被引量:4
- 2002年
- 徐来荣孙灵英陈永维周廉胜肖伟飞韩晓军俞敏
- 关键词: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疾病控制
- 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血小板抗体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为了探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在血小板输注中血小板抗体筛选和配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运用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小板抗原抗体反应,包括抗体筛检、交叉配血。结果显示: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25例白血病患者中24例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均为阳性,20例其他病例中有1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占5%),20例正常献血员的血小板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多次输注血小板的112个AA血液标本、42个MDS血液标本和95个白血病血液标本的血小板抗体交叉相合数分别为45、20和40个,相合率分别为40.18%、47.62%和42.11%;20例多次输注血小板的病人交叉配合前的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平均为4.7,交叉配合后为18.2。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筛检的阳性率很高;249个血液标本的血小板交叉配型的相合率在40%-48%之间;交叉配型后的血小板临床使用效果明显提高。
- 许德义董国飞张哲彭明喜杜勇陈长水汤晓娴付荆艳高家良白洁马幼丽钱伯勇马建波
- 关键词:血小板配型
- 免疫细胞化学在癌性胸水沉积物耐药基因蛋白检测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癌性胸水沉积物进行耐药基因蛋白检测的可行性。方法运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对15例癌性胸水沉积物标本进行耐药基因蛋白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P糖蛋白(Pgp)检测。结果本组胸水标本中GST-阳性表达率为20%,Pgp阳性表达率为60%。结论结合细胞学涂片诊断和免疫细胞化学标记对癌性胸水沉积物进行耐药基因蛋白检测,方法切实可行,可为临床提供化疗药物耐药情况的可靠指标。
- 王兆平高志斌柳君
- 关键词:胸水细胞学蛋白
- 纤维乳管内视镜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与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对乳头溢血、溢液患者实施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发现并用定位针锁定病变组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方法把358例参与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41例用定位针锁定腔内微小病变患者,B组为317例乳管周围炎患者。A组患者在表面麻醉下用专用内视镜插入乳头进入乳管腔内进行检查,找到异常部位后用定位针锁定微小病变组织,在留置定位针期间予以护理干预。B组患者在炎症部位注入抗生素。结果 A组有40例在术中找到定位针锁定的病变目标,定位针有效率为97.6%(40/41)。B组应用抗生素1~2次而治愈。结论用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找到病变部位,为诊断、手术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 贺亚娟李占文余婉芬何佩娟
- 关键词:纤维乳管内视镜定位针护理干预
- 槲寄生凝集素抑制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环氧化酶-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槲寄生凝集素对人大肠癌HCT116细胞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mg/L)槲寄生凝集素对细胞COX-2及其产物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影响。结果:槲寄生凝集素可抑制HCT116细胞的COX-2mRNA、蛋白表达及PGE2的水平,其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与PGE2的水平相一致,只在大剂量(1mg/L)时对COX-1mRNA有抑制作用。结论:槲寄生凝集素具有抑制HCT116细胞的COX-2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在一定浓度(0.1~1mg/L)和时间范围(3~24h)内,表现出时效与量效关系。
- 林蕾叶孟王少敏倪曙民吴骁
- 关键词:槲寄生凝集素环氧化酶-2前列腺素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