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90034)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龚基云冯琴琴伍旭中吴从广汪成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社会所有制: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基础
- 2017年
- 所有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紧密相关。社会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生产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起来的,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产权前提、运营基础和制度保障,理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基础。
- 龚基云
- 关键词:社会所有制和谐社会经济基础
- 基于价值增值的利益共享型劳资冲突消解模式研究
- 2016年
- 劳资雇佣关系是劳资冲突的典型表现形态,形成怎样的劳资雇佣关系模式就会生成不同的劳资冲突消解模式,这从主要发达国家的理论与实践中都得以证实。如何认识我国的劳资雇佣关系模式以及劳资冲突消解,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党和政府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文章从现有西方两种典型的劳资雇佣关系模式及其缺陷分析入手,在考虑我国国情和宏观背景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价值增值的利益共享型劳资冲突消解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与具体路径,以资政府部门在决策执行中参考。
- 龚基云
- 关键词:劳资冲突
- 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转换困境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关注国有企业功能变迁的历史敏感性,重新定位国有企业的功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功能的相对重要性和相互关系也各不相同。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经济功能和公共功能双重属性。为实现功能转换,必须厘清国有企业功能转换的困境并探索功能转换的实现机制,进而依据两种功能的相对关系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实现"功能定位改革"。
- 伍旭中冯琴琴
-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垄断
-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及走势分析
- 2014年
-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建立和日趋成熟、完善,中国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素质的加强、提升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转型为背景,阐述了经济转型期我国劳动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和特征;以及逐步打破旧的劳动管理框架,探讨结合企业、劳动者以及政府三方协调的劳动管理体制的趋势。
- 汪成吴从广
- 关键词:劳动关系
- 乡镇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劳动关系管理的理论制度逐渐健全,这给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实践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乡镇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劳动关系的实际状况进行诊断,概括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劳动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出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 薛园菲
- 关键词: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及趋向分析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劳动管理体制也处在不断地演化之中。本文根据改革过程中各劳动治理主体功能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各项配套体制的完善性等,将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对于劳动管理体制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和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继而在新的经济政治形势下,对我国劳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 薛园菲龚基云
- 关键词:劳动关系
- 西方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2年
- 文章通过对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产生、起源、主要内容和政策主张的梳理与分析,在阐明其与传统经济学理论区别的前提下,着重说明了这一新理论给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有益启示。
- 龚基云
-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