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08010302204)

作品数:25 被引量:87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安国沈小七姚大全郑海刚郑颖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庐江地震台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地震
  • 3篇地震事件
  • 3篇第四纪
  • 3篇遗迹
  • 3篇晚第四纪
  • 3篇节理
  • 3篇考古
  • 2篇地震考古
  • 2篇地震学
  • 2篇地震学参数
  • 2篇遗址
  • 2篇粘土
  • 2篇速报
  • 2篇台网
  • 2篇强震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历史地震
  • 2篇更新统
  • 2篇构造节理
  • 1篇大汶口文化

机构

  • 24篇安徽省地震局
  • 4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安徽省地理信...
  • 1篇合肥地震台
  • 1篇庐江地震台

作者

  • 17篇陈安国
  • 16篇沈小七
  • 12篇姚大全
  • 8篇郑海刚
  • 7篇刘东旺
  • 7篇郑颖平
  • 6篇李光
  • 4篇王行舟
  • 4篇缪鹏
  • 4篇朔知
  • 3篇童远林
  • 3篇翟洪涛
  • 3篇赵建和
  • 3篇陈宇卫
  • 3篇黄显良
  • 2篇李发
  • 2篇郑先进
  • 2篇刘泽民
  • 2篇何康
  • 2篇张学应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华北地震科学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安徽地质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地震会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实现被引量:2
2011年
文章结合安徽省现有分析预报手段和数学模型,以Visual Studio2005.net作为开发语言,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和基础地理等数据进行管理、分析,通过快速访问前兆数据库,对前兆数据进行查询和曲线调用出图,最终研制实现了一套满足日常及紧急会商需要,集"基础数据查询""前兆数据管理""前兆数据注释""应急会商报告"及"日常会商系统"等八个子系统的地震会商地理信息系统。
陈靓谢庆胜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
汶川8.0级地震后安徽省流体异常分布和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收集了汶川地震后安徽省前兆地下流体观测资料和各宏观观测点上报的宏观地下水变化资料,通过分析安徽省流体异常点的分布与断裂构造之间的关系,探讨汶川地震通过大地构造上的关联可能对安徽产生影响的敏感位置。还使用了汶川地震后安徽省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分析了地震主体活动区域与流体异常集中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震例,探讨了未来地震的活动趋势和值得关注区域。
陈安国刘东旺张军陶月潮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下流体
安徽地区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性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安徽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着大别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变形带,构造背景复杂多样,断裂十分发育。郯庐断裂带长期控制着两侧的构造格局,大别山东缘的霍山地区多条断裂在晚第四纪有新活动。史料记载表明安徽地区历史地震以中强震为主,最高震级为M614级。根据区域地震地质、历史地震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第四纪特别是晚第四纪以来的断裂活动习性做出归纳和分类,并分析历史地震、1970年后有仪器记载以来中等强度地震和小地震密集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依据。
陈安国刘东旺郑海刚
关键词:历史地震晚第四纪
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特征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古遗址、墓地发掘过程中自然变形的识别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或史前地震变形资料的重要工作。地震部门与文物考古部门合作,对安徽固镇垓下遗址考古现场进行了专题发掘研究,发现了断层和裂缝,初步研究显示为同期2次层位变动事件的遗迹,发生时代约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该工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东部人类文化层中地震遗迹的识别。
姚大全朔知刘加灿唐杰平王志沈小七陈安国郑海刚
关键词:考古大汶口文化
安徽霍山戴家院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其特征初探被引量:11
2010年
古遗址、古墓地发掘过程中的自然变形研究是反演或充实历史和史前变形历史记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近期我省地震部门会同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皖西霍山戴家院考古现场进行专题发掘调查,发现了与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裂缝,其中充填有砂线、砂脉.初步研究显示包括两期变形,且均显示高速变形特征,代表两次地震事件.发生时代约相当于西周晚期和春秋中晚期,前者规模较大,含砂裂缝长轴方向平行于近侧的地震活动断裂方向.本次发现及初步分析填补了东部地区西周到春秋期自然变形事件研究空白.
姚大全朔知陈安国沈小七
关键词:考古
样本条件变化对地震学参数计算结果的影响
2010年
选取1970年以来中国大陆东南地区5.0级以上、华北地区5.5级以上、西部地区7.0级以上地震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8种物理意义明确、独立性较强的地震学指标进行全时空的异常扫描,通过改变采样时间域尺度、空间域滑移及强度区间等样本条件,分析对地震学指标时间进程计算结果的影响,并讨论了空间扫描滑移方向相对于区域主应力方向的变化对参数扫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参数的改变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最大,并给出了不同震级地震学指标在扫描中影响最小的空间范围和时空扫描的最佳条件参数。
陈宇卫王行舟黄显良沈小七缪鹏何康陈安国李发
合肥地区上更新统黏土中节理的几何学特征与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城市大规模工程建设揭露了蕴含在土层中的丰富变形信息,调查发现合肥地区上更新统黏土中发育有数量众多的节理,节理成组产出,呈现不同交切、配套关系。通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各调查点的节理玫瑰花图,将研究区内节理发育与断层分布逐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地区上更新统黏土中广泛发育的节理产状与场地附近的主要断层产状有关。走向玫瑰花图显示节理优势分布方位与场地附近主要断层走向近似一致;如果场地附近有多条断层交汇,土层中节理有以北西向较为优势的特征。
陈安国姚大全沈小七郑海刚郑颖平李光
关键词:节理几何学特征
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如何通过评价区域测震台网方式,改善与提高我国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提出的一个省级区域测震台网监测效能评价体系基本思路是,通过建立台网监测效能评价子系统,引入动态统计,指标分析,目标评价,公众评判的综合分析与关联评价方法,探讨我国省级测震台网系统性能与台网运行,维护能力及资料产出、数据服务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安徽区域测震台网为例,检验区域台网监测效能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实效性。
赵建和戈宁张学应
基于网络环境的台站地震速报系统研制与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介绍了在网络环境下台站地震速报系统研制的相关技术和流程,阐述了速报系统功能模块的作用和c/s编程实现方法。该系统在安徽省地震台站投入使用以来,替代了台站过去的电话速报方式,为加强台站地震速报质量管理和工作责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夏仕安赵楠黄光张佑龙隆爱军金艳
关键词:速报MAPX地震
陕西蓝田新街仰韶遗址史前地震遗迹的发现和初析被引量:2
2012年
蓝田新街仰韶遗址在抢救性发掘中揭露出疑似自然变形现象.地震和考古人员共同进行现场分析,认为该遗址存在史前地震遗迹,表现为文化层被错动、砂土混杂掠裹和砂土液化,变形条带呈现近南北向和东西向延伸.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部位在仰韶文化期后曾遭受地震变形作用.
姚大全邵晶陈安国郑海刚
关键词:地震考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