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9A210009)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郭天财冯伟王晨阳朱云集康国章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2篇氮素
  • 2篇蛋白质
  • 2篇行距
  • 2篇穗型
  • 2篇籽粒
  • 2篇小麦品种
  • 1篇氮代谢
  • 1篇氮素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蛋白质组分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孕穗
  • 1篇孕穗期
  • 1篇施氮
  • 1篇穗期
  • 1篇碳氮
  • 1篇碳氮代谢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里下河地...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作物...

作者

  • 4篇冯伟
  • 4篇郭天财
  • 3篇朱云集
  • 3篇王晨阳
  • 2篇管涛
  • 2篇谢迎新
  • 2篇康国章
  • 1篇李爱民
  • 1篇冯晓
  • 1篇贺浩华
  • 1篇孟秀蓉
  • 1篇张永泰
  • 1篇王晓宇
  • 1篇熊飞
  • 1篇王忠
  • 1篇王永华
  • 1篇周如美
  • 1篇陈占宽
  • 1篇陆成彬
  • 1篇帅建军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作物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9年
概述了目前利用光谱分析技术估测作物生长状态及其生化组分含量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作物产量预报和品质预测的研究概况,指出作物光谱监测的研究方向。
冯伟郭天财谢迎新王永华朱云集王晨阳
关键词:作物光谱分析
行距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碳氮运转及籽粒氮素输入特征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各自适宜的行距配置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配置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光合物质和氮素积累及转运的影响,明确了小麦籽粒灌浆期植株氮素向籽粒输入特征及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输入量及对籽粒贡献率兰考矮早八为随行距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变化,20 cm行距最大,豫麦49则随行距增大而减小。两品种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质总运转量及其对粒重贡献率表现随行距扩大而增加,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的运转率分别以15 cm和20 cm行距最高。兰考矮早八营养器官氮素总运转量以行距15 cm最大,其次为20 cm行距,运转率为窄行距处理大于宽行距处理;豫麦49营养器官氮素总运转量为10 cm行距最大,其次25 cm行距,运转率为宽行距处理大于窄行距处理,器官间存在差异。兰考矮早八的籽粒氮素积累量与氮素输入持续期(S)和平均输入速率(V)关系密切,且均以窄行距15 cm行距表现最优,而豫麦49籽粒氮素输入量主要受氮素输入速率(V、Vmax和Vs)制约,宽行距(20 cm)具有很好的调节效应。
冯伟管涛冯晓朱云集郭天财康国章
关键词:冬小麦行距
小麦醇溶-谷蛋白盒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小麦醇溶-谷蛋白盒结合因子(Wheat Prola-min-Box Binding Factor,WPBF)基因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利用RT-PCR与Real Time PCR系统地研究了WPBF基因在小麦不同组织器官中以及在小麦胚乳整个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空特异性。结果表明,WPBF基因的表达是胚乳特异性的,表达跨胚乳的整个发育过程,在其表达的高峰阶段,表达强度为参照基因β-Actin的43%。
牛静勇陈占宽贺浩华
关键词:小麦RT-PCRREALTIMEPCR
株行距对小麦旗叶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明确小麦高产栽培的合理空间布局模式,在大田高产栽培暑件下研究了行距与株距配置对花后旗叶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籽粒灌浆进程逐渐下降,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单峰变化。在整个灌浆期,随着行距与株距比例(行株比)增加,旗叶氮含量呈降低趋势,行株比为6的处理(RP2)旗叶氮含量在花后21d以后优势明显,表明行株比例配置合理。不同时期旗叶NR活性均以RP2处理最高,其次是行株比为1.5的处理(RP1),行株比过大则NR活性降低。旗叶GS活性在花后0~7d以行株比为6和10.5(RP3)的处理较高。自花后14d以后不同处理间表现为RP2最高,其次为RP1和RP3,行株比为15的RP4处理最低。考察最终蛋白质含量及籽粒产量,不同行株比处理间差异为RP2〉RP1〉RP32〉RP4,RP2处理的行株比适宜.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空间布局最为均匀的RP1处理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冯伟管涛谢迎新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代谢蛋白质含量
孕穗期施氮对小麦蛋白质组分积累和蛋白质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揭示氮素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调节效应,以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施氮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积累及胚乳细胞蛋白质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花后天数的增加,小麦籽粒清蛋白含量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球蛋白含量先下降,后期又升高;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基本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2)孕穗期施氮能显著提高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而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3)小麦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约在花后12 d出现,花后16 d蛋白质体开始大量合成,其数目迅速增多,体积变大。成熟后期,蛋白质体因胚乳细胞中大小淀粉体的充实被挤成片层结构而填充在淀粉体缝隙中。胚乳边缘细胞中蛋白质体大而多,中部细胞蛋白质体小而少;(4)孕穗期施氮可促进蛋白质体的形成,使其数目增多。
周如美张永泰李爱民陆成彬熊飞陈刚王忠孟秀蓉帅建军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组分
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衰亡进程中茎蘖碳氮代谢的差异被引量:9
2010年
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2种穗型小麦品种茎蘖叶片糖氮代谢差异及与分蘖成穗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较豫麦49-198具有冬前分蘖比重低、春季分蘖比重高、无效分蘖春季衰亡持续时间长和分蘖成穗率低的特点。兰考矮早八氮素代谢相对较弱,茎蘖叶片氮含量、氨基酸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明显低于豫麦49-198,不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幼穗分化顺利进行。兰考矮早八植株碳素代谢相对较强,茎蘖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高于豫麦49-198,有助于大穗型品种春季分蘖生长需要。主茎与分蘖间比较,以上糖氮代谢指标均表现为主茎>蘖Ⅰ>蘖Ⅱ,且随分蘖时期进行茎蘖间差异逐渐增加,兰考矮早八表现更为明显,主茎优势突出。豫麦49-198分蘖Ⅰ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高,该分蘖能够成穗,而兰考矮早八两分蘖和豫麦49-198分蘖Ⅱ碳氮代谢强度占主茎比例相对较低,严重影响其分蘖发育成穗。
王晓宇冯伟郭天财康国章王晨阳
关键词:冬小麦穗型分蘖成穗茎蘖碳氮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