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790017)
- 作品数:9 被引量:94H指数:5
- 相关作者:程玉鸿孟俊华陈利静卢婧扈岩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竞合视角的城市竞争力源泉及其变动——以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实证案例被引量:11
- 2014年
- 在传统城市竞争力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竞合视角解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双重来源,即城市的内生竞争力与外生竞争力,进而构建了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以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城市竞争力评价,通过对1997年和2012年两个时点的比较分析,验证了城市竞争力源泉的双重性,分析了内、外生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差异及其变动成因。
- 程玉鸿程灵云
- 关键词:竞合城市竞争力源泉
- 粤东地区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模式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区域空间结构既是区域发展景观的客观反映,又具有动态演化特征。空间结构合理与否对区域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当前粤东地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已明显不能适应其一体化发展的主导战略思想。研究在客观分析粤东区域空间结构现存主要问题基础上,从空间一体化角度提出了粤东地区"一极两带三轴"的空间结构优化模式,解析并指出区域增长极,即潮汕揭联合大都市区的成功构建是粤东区域空间结构能否向空间一体化优化模式演化的关键所在。
- 程玉鸿扈岩覃成林
- 关键词:空间结构
- 城市网络视角的城市竞争力解构被引量:25
- 2012年
- 忽视或较少关注城市外部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对此,本文在对传统城市竞争力研究简要述评基础上,借鉴新城市主义的城市研究范式,从城市网络视角深入解析了城市间关系的竞合二元性,阐明了城市获取竞争力的双重来源,进而从城市竞合关系视角对城市竞争力予以解构,初步构建了城市网络视角的城市竞争力概念模型,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科学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 程玉鸿陈利静
- 关键词:城市网络城市竞争力竞合关系
- 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被引量:15
- 2014年
- 新城市主义的城市网络作为城市关系研究的新范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借鉴城市联锁网络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形成的行业动因,进而探讨了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层级结构。保险业较之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对于城市网络具有更大的贡献弹性。城市链接率与城市竞争力的弹性分析表明,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 程玉鸿陈利静
- 关键词:城市网络网络外部性城市竞争力珠三角
- 创新合作:“一带一路”下香港的功能定位与转型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对"创新合作:‘一带一路’下香港的功能定位与转型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与会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香港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动力,香港发展的定位与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产业合作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分享了香港与内地学者关于香港发展的最新思考与观点。
- 程玉鸿朱颖
- 关键词:一带一路一国两制
- 基于高端消费文化视角的中国城市中心性及其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7
- 2014年
- 通过对作为高端消费文化类的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国布局的分析,来探究中国城市系统高端消费文化层面的联系和城市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世界奢侈品牌100强中31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城市中的分布数据。结果发现:北京、上海和香港处于奢侈品牌消费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在奢侈品牌视角下中心性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高端消费文化领域,城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城市网络分析呈现了中国城市网络的等级镶嵌结构。
- 程玉鸿孟俊华
- 关键词:城市网络中心性奢侈品牌
- 我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差异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2005—2010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广东全省、4大地区、21个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了其变动特征,并将21地市分为高效稳定、中效稳定、中效波动和低效稳定四种类型。用泰尔指数衡量广东省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差异。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了广东省各地市及4大地区的能源潜在调整量、节能潜力和单位GDP能耗变动。结果显示:2005—2010年期间,广东全省、各地区和各地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波动状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无确定性关系;广东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且以地区内部差异为主。最后指出:应在分析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市的多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目标以及具体措施,不宜搞"一刀切"政策。
- 程玉鸿张玮琪
-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节能潜力DEA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