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820083)
-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 相关作者:任海涛张思远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虐童行为的刑法理论分析——兼论“虐童罪”不宜成为独立罪名被引量:17
- 2013年
- 随着虐童事件的不断曝光,社会公众要求设立"虐童罪"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虐童行为而言,凡是达到一定危害程度的虐童行为都应当由刑法加以处罚,但是基于"罪名概括性"原理,不宜在刑法中设立专门的"虐童罪"。对于虐童行为,可以根据其具体罪状分别以故意伤害罪、虐待罪、侮辱罪、猥亵儿童罪等罪名处罚,这样既能有效惩罚虐童行为,又可避免刑法罪名的无原则、无限度扩张。
- 任海涛张思远
- 关键词:犯罪构成
- 儒家“忠恕”思想对清代基层司法的影响——以清代基层判牍为例
- 2012年
- "忠恕"思想作为儒家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对古代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历代法典和司法实践都体现了"忠恕"思想的全面影响。从清代司法判牍中我们可以看到,直到清代,优秀的司法官员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秉承"忠恕"思想的指导。"忠恕"思想是宝贵的思想精华,该思想对于今天立法与司法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 任海涛
- 关键词:忠恕思想传统司法
- 中国古代“礼情司法”模式及启示——以清代基层司法判牍为材料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研究发现,清代基层司法官员不是依据法律、判例判决案件,而是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这种"礼情司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传统文化、司法体制、社会结构、法官知识结构、民众素质有密切联系,这五大因素决定了当时的司法不可能过多引用律文法条判案。"礼情司法"模式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国家解决纠纷的目标。
- 任海涛
- 关键词: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