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340)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爱兵金倩刘晓枫石志勇韩辉林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DNA条形码
  • 3篇系统发育
  • 3篇系统发育树
  • 3篇鳞翅目
  • 3篇昆虫
  • 1篇多度
  • 1篇学科
  • 1篇夜蛾
  • 1篇物种
  • 1篇物种丰富度
  • 1篇鳞翅目昆虫
  • 1篇进化树
  • 1篇古生物
  • 1篇丰富度
  • 1篇COI基因
  • 1篇DNA条形码...
  • 1篇草螟科

机构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张爱兵
  • 4篇金倩
  • 2篇刘晓枫
  • 1篇秦洁
  • 1篇陈芬
  • 1篇杨聪慧
  • 1篇陈付强
  • 1篇王昊
  • 1篇罗桂杰
  • 1篇韩辉林
  • 1篇武春生
  • 1篇石志勇
  • 1篇刘旭
  • 1篇蔡卫佳

传媒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古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分子钟假说的基本原理及在古生物等学科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各个生物类群的起源时间是生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的重要研究范畴,然而由于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仅仅通过化石无法准确地提供生物各门类的起源时间,更无法真实地反映各门类直接的演化关系,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够找到新的突破口。分子钟假说可以在缺乏化石证据的条件下通过分子数据和统计学方法推算各类群间的分歧时间。文中将对分子钟假说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并就近期利用分子钟的若干研究示例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整个分子钟有个更为全面的论述。
刘晓枫张爱兵
昆虫DNA条形码分析中的距离方法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介绍了DNA条形码分析中常用的距离方法,包括简单的距离方法、基于阈值的距离方法和基于模糊成员关系的距离方法,并且以松毛虫属7个近缘种的COⅠ数据为例,运用基于阈值的距离方法进行演示分析。
金倩张爱兵
关键词:DNA条形码昆虫
昆虫系统发育重建的常用方法及步骤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介绍了昆虫系统发育重建研究的步骤,常用方法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指出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分析了系统发育重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秦洁张爱兵
关键词:系统发育树
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以宿迁地区鳞翅目蛾类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探究基于DNA条形码方法量化物种多样性指标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地区蛾类群落为例,基于DNA条形码方法估计群落物种丰富度并绘制等级多度分布曲线(rank-abundance curves),同时与基于传统形态学的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与基于形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基于形态和DNA条形码的等级多度分布曲线趋势一致,通过K-S检测发现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显示,基于DNA条形码的物种丰富度估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基于形态学的方法,可以尝试将其应用于蛾类群落生态学调查研究中。
金倩陈芬罗桂杰蔡卫佳刘旭王昊杨采青郝梦迪张爱兵
关键词:鳞翅目DNA条形码物种丰富度
DNA条形码技术在河北保定、廊坊地区鳞翅目昆虫上的应用及小型区域数据库的构建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为了探究DNA条形码技术和小型区域数据库在蛾类鉴定上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采自河北保定、廊坊地区10种夜蛾82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Ⅰ)基因序列。【方法】基于进化树、距离、阈值和特征的方法。【结果】虽然整体分类效果较好,但基于进化树、距离、阈值的方法都无法将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进行较好的分类;样本LF110802.008总是被分入标瑙夜蛾Maliattha signifera类群,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发生分歧。基于特征的方法运用核基因28S进行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一致。同时还探讨了基于特征方法得到的诊断特征数目与样本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密切相关;基于特征的方法对小样本量的鉴定也比较有效。本研究建立了小型区域的DNA条形码数据库,使物种识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地区性蛾类病虫害防治效果。【结论】在蛾类鉴定中,DNA条形码有很好的分类效果,小型区域数据库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宋韶彬石志勇金倩韩辉林刘晓枫郝梦迪张爱兵
关键词:鳞翅目夜蛾DNA条形码系统发育树
基于进化树、距离和特征的DNA条形码方法研究——以百花山地区草螟科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DNA条形码是一种快捷高效的分子鉴定新技术,近年来在动物分类学领域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在条形码的研究中有基于进化树、距离和特征3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第1种方法需要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样本在树上的聚类情况;第2种方法依赖于物种种内和种间的序列差异;第3种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诊断特征位点来鉴定物种。本研究扩增了北京百花山地区14种草螟科昆虫88个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片段,分别基于进化树、距离和特征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不同DNA条形码方法在草螟科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使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14个草螟物种各自聚成一个单系,均被成功区分。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得出,种内和种内有一个明显的"barcoding gap",且ABGD软件对样本的划分完全符合形态鉴定结果。在所有的草螟物种中都找到了诊断核苷酸位点,基于特征来鉴定草螟物种的成功率为100%。结果显示,这3种方法对于本研究中所涉及的草螟都具有较好的区分,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草螟科昆虫的物种鉴定中进行应用。
杨聪慧金倩陈付强武春生张爱兵
关键词:鳞翅目DNA条形码COI基因系统发育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