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38)

作品数:19 被引量:159H指数:8
相关作者:黄原胡婧马兰丁方美师红雯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基因
  • 6篇直翅目
  • 6篇基因组
  • 5篇线粒体
  • 4篇线粒体DNA
  • 4篇线粒体基因
  • 4篇线粒体基因组
  • 4篇蝗科
  • 3篇系统学
  • 3篇分子系统
  • 3篇分子系统学
  • 2篇系统发育
  • 2篇进化
  • 2篇蝗虫
  • 2篇蝗总科
  • 2篇分子进化
  • 2篇分子系统学研...
  • 2篇斑腿蝗科
  • 2篇SPECIE...
  • 2篇ORTHOP...

机构

  • 1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黄原
  • 4篇胡婧
  • 3篇丁方美
  • 3篇师红雯
  • 3篇马兰
  • 2篇刘念
  • 2篇刘艳
  • 1篇钱召强
  • 1篇顾蔚
  • 1篇肖莉莉
  • 1篇叶维萍
  • 1篇张霞
  • 1篇潘程莹
  • 1篇李生斌
  • 1篇魏朝明
  • 1篇张辰艳
  • 1篇丁明艳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化学...
  • 3篇Entomo...
  • 2篇昆虫学报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生命的化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Journa...
  • 1篇Zoolog...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Insect...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 12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腿蝗科Catantopidae七种蝗虫线粒体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研究被引量:56
2006年
以我国常见的斑腿蝗科Catantopidae7种蝗虫为对象测定了COⅠ基因序列,探讨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蝗虫物种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斑腿蝗科3属7种的DNA分类和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该基因可以探讨蝗虫属、种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问题,为将线粒体基因组的COⅠ基因作为蝗虫DNA条形码进行分类鉴定手段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潘程莹胡婧张霞黄原
关键词:直翅目斑腿蝗科DNA条形码
线粒体DNA复制及其调控被引量:9
2006年
从线粒体DNA复制的模型与机制、复制的调控、复制忠实性及其损伤修复3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在复制的模型与机制方面,对传统的D环复制的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的实验方法的结果显示,在哺乳动物中还存在着链结合单向复制和链结合双向复制2种模型.在线粒体DNA复制的调控方面,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调控因子主要包括mtDNA聚合酶γ、线粒体单链结合蛋白(mtSSB)、引物酶、解旋酶、连接酶、拓扑异构酶、转录因子mtTFA等,介绍了这些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及调控机制;对mtDNA复制时期和拷贝数量调控机制的研究也有突破,确定了Abf2p是mtDNA复制时期与拷贝数目的调控因子.在mtDNA复制的忠实性及其损伤修复研究方面,主要涉及到DNAPolγ的校正功能、错配修复、重组修复、DNA切除修复等,在mtDNA损伤修复中仅存在碱基切除修复机制,缺少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
肖莉莉黄原
关键词:线粒体DNA
线粒体DNA基因表达的转录及其调控被引量:5
2006年
该文介绍线粒体的基因结构、转录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RNA聚合酶、mtTFAM、mtTFBM和mtTERF)在线粒体DNA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过程中的作用;核基因编码的因子和激素对线粒体DNA转录的调控;线粒体DNA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和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张辰艳黄原
关键词:线粒体DNA基因结构转录
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与基因顺序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在总结了68种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种类、基因组组成、结构及基因排序情况的基础上,特别对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顺序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顺序数据显示六足动物与甲壳动物之间相似,螯肢动物与多足动物相似,这个结果和以前Boore(1998)对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顺序分析结果不同,却和核rRNA数据的分析结果一致。
胡婧刘念黄原
关键词: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应用长PCR扩增蝗虫线粒体全基因组被引量:26
2006年
介绍了用两对长PCR引物扩增蝗虫(Acridoidea)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方法。从NCBI的核酸数据库下载得到36种已测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选取cytochromeb(Cytb)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Ⅱ(COⅡ)、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两对引物。其中引物LP03和LP04从COⅠ向Cytb扩增;引物LPCytb和LPCOⅡ从Cytb向COⅡ扩增,两对引物扩增的片段之间有大约1 kb的重叠。应用这两对引物成功扩增出10种蝗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考虑到在设计引物过程中所选序列在其他昆虫中的保守性,它们应能在大部分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扩增中发挥作用。
刘念胡婧黄原
关键词:长PCR引物蝗虫线粒体基因组
生物分类学发展的新方向——DNA分类学被引量:7
2005年
生物分类学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近年来分类学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一种新的分类学——DNA分类学试图解决这些问题.DNA分类学是运用DNA序列对生物进行鉴定.本文主要介绍DNA分类学的定义、基本过程、应用情况及其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DNA分类学是在形态分类学的基础上,对分类学发展的有益探索.
马兰黄原
关键词:分类学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6 Oedipodidae species (Insecta: Orthoptera)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被引量:5
2006年
16 Oedipodidae 种类的 mitochondrial 16S rRNA 基因的序列被放大并且定序。所有序列被排列并且分析并且种系发生的关系被推断。在 Oedipodidae 的 16S 基因的性质显示出象一个高 A+T 内容和可变距离依赖者 transition/transversionratios 那样的许多昆虫的典型模式。为环的地点的 0.2 重量可能为用最大的吝啬方法的发展史重建是明智的。种系发生的分析结果不支持 Oedipodidae 的当前的亚科分类系统。Bryodemellinae 和 Bryodeminae 仔细被联系并且应该作为一个亚科被合并。Oedipodinae 和 Locustmae 的地位也是有问题的。
HUI-MENG LU YUAN HUANG
关键词:基因序列
单拷贝核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6年
单拷贝核基因(single-copy nuclear gene,scnDNA)是指基因组中拷贝数目少,只有1个或几个拷贝的核基因,大多数是属于生物体内组成型表达的持家基因。单拷贝核基因是分子系统学中的一种极有价值的分子标记,在构建生命树的主干及主干和末梢之间的中间分枝中将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介绍了单拷贝核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情况、一些单拷贝核基因的特点以及应用单拷贝核基因研究昆虫分子系统学时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马兰黄原
关键词:昆虫分子系统学
系统发育信息学及网络资源被引量:3
2006年
系统发育信息学是近年来形成的新的学科方向,是系统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兴生长点。系统发育信息学是存贮、管理、注释、开发和加工系统树及其相关生物学信息的交叉学科。它的方法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包括大型系统树及其相关生物学数据库的建立,系统树数据库网络的构架,系统树的可视化显示,小系统树的联合与超树的建立、用户查询、搜索和下载等,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囊括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系统树及其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将各种生物在树上精确定位,并进一步通过对系统发育信息的查询、搜索、联合与分析,从中获取生命进化的知识和进行生物学的预测。目前可用的系统发育网络资源主要有CIPRes和系统发育软件(PhylogenyPrograms)网站,已建立的系统发育信息学数据库包括TreeBASE,TreeofLife,Species2000,NCBITaxonomy数据库等。
钱召强叶维萍黄原
关键词:生命之树SPECIES
基于COⅡ基因序列的斑腿蝗科部分亚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斑腿蝗科10个亚科16属22种的COⅡ基因585bp的片段,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数据集的系统发育信号;最后,以癞蝗科的肃南短鼻蝗作为外群,采用NJ法、MP法、ML法以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系统树,以解决这些物种所代表的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2种斑腿蝗科昆虫的COⅡ基因序列碱基组成表现强烈的A+T含量偏向性。对COⅡ基因585bp序列片段构成的全数据组和根据密码子不同位点划分的密码子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点数据组的系统发育信号分析显示,所有数据组都具有一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4种方法得到的合一树中发现:(1)星翅蝗亚科、刺胸蝗亚科、黑背蝗亚科、斑腿蝗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2)卵翅蝗亚科与稻蝗亚科亲缘关系较近,建议卵翅蝗亚科似乎应归入稻蝗亚科中,板胸蝗亚科与这两个亚科的关系较近;(3)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似乎应合并为一个亚科;(4)切翅蝗亚科的4个属未聚在一起,表明这些属的区别较大,不是一个单系群;(5)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关系较近,且与本研究中其他几个亚科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表明COⅡ基因在解决斑腿蝗科的亚科以下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时是一个有效的分子标记。
马兰黄原
关键词:直翅目斑腿蝗科分子进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