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365001)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金湘毛培宏凌海秋武宝山樊永红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湖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酵母
  • 2篇麻黄
  • 2篇麻黄碱
  • 2篇酵母菌
  • 2篇介导
  • 1篇氮离子注入
  • 1篇低能
  • 1篇低能离子
  • 1篇低能离子束
  • 1篇酿酒
  • 1篇酿酒酵母
  • 1篇重组酵母菌
  • 1篇离子束
  • 1篇离子束介导
  • 1篇离子注入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组

机构

  • 4篇新疆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毛培宏
  • 4篇金湘
  • 2篇樊永红
  • 2篇武宝山
  • 2篇凌海秋
  • 1篇杨红梅
  • 1篇欧阳平凯
  • 1篇吕杰
  • 1篇陆新红
  • 1篇娄恺
  • 1篇曾宪贤
  • 1篇柯涛
  • 1篇马向东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氮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转化酵母菌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以麻黄碱为目标产物,探讨氮离子(N+)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转化。方法通过N+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分别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助筛选、斜面传代和液体培养后,用铜铬盐定性检识和RP-HPLC方法,检测重组酵母菌胞外和胞内麻黄碱的量。结果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生物合成麻黄碱和(或)伪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9株。液体培养72 h,RP-HPLC测试胞外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量分别为18.85和2.88 mg/L;胞内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最高量分别为4.29和22.16 mg/g干细胞。结论采用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大分子转化技术,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可获得易于人工培养的产生麻黄碱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微生物工程菌株。
吕杰金湘毛培宏凌海秋樊永红武宝山欧阳平凯
关键词:氮离子注入麻黄碱
转基因受体酵母菌的低能氩离子注入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通过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酿酒酵母Ke-y,筛选出了一种较好的菌体保护液,获得了一系列Ar+注入参数。在该研究体系内,Ar+最佳注入剂量分别为9 0×1015 ions/cm2 或13 5×1015 ions/cm2(适于IBB Device 1 型离子注入机)和1 0×1016ions/cm2 或1 4×1016 ions/cm2(适于LZD1000型离子注入机),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组DNA在酵母菌Ke-y中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陆新红金湘毛培宏
关键词:低能离子束酿酒酵母
离子束介导DNA大分子遗传转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离子束介导DNA大分子转移的方法已成为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探讨了离子束介导DNA大分子转移的原理。
樊永红毛培宏金湘曾宪贤
关键词:离子束基因基因组
氩离子注入介导麻黄基因组DNA转化获得产麻黄碱重组酵母菌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氩离子(Ar+)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在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中随机转化,转化后的酵母菌经BTB指示性辅助筛选、斜面传代、液体培养、铜铬盐定性检识和RP-HPLC定量检测,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以葡萄糖为碳源、NaNO3为氮源生物合成麻黄碱和(或)伪麻黄碱的重组酵母菌3株。液体培养72h,RP-HPLC测试胞外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1.87mg/L和4.11mg/L;胞内伪麻黄碱最高含量为294.86mg/g干细胞,胞内麻黄碱未检出。分析了Ar+注入介导蓝麻黄基因组DNA在酵母菌中的遗传转化效率,探讨了麻黄基因组DNA大分子的完整性对其在酵母菌中遗传转化的影响。
毛培宏马向东金湘杨红梅娄恺凌海秋柯涛武宝山
关键词:介导麻黄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