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10018)
-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何艳吕聪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科学发展观与公共服务制度的建构
- 2012年
- 作为一种理论,科学发展观向实践的转化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依赖与科学发展观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为其提供坚实有效的保障。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应以人之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与矛盾为切入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之维中,针对日益凸显的民生问题,着眼于人民群众基本生存与发展权的保障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强化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加强公共服务制度的建构。
- 何艳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公共服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理念
- 2018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发展和逐步完善,均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持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是人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实践主体、价值主体的体现,也是其现实要求。要真正做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离不开逐步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此,需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何艳
- 关键词:人民主体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边疆少数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建构
- 2015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制度理念、制度优势、制度发展三维认同形态统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受到来自思想多样化对其理念认同、利益分化对其优势认同、制度缺位对其发展认同的挑战。基于此,提升边疆少数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应加强文化建设以提升制度理念认同,着力改善民生以提升制度优势认同,强化制度建设以提升制度发展认同。
- 何艳吕聪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边疆少数民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逻辑
- 2018年
-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内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要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保障,要保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确保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在此过程中,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政治引领。
- 何艳王恒朝
-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人民主体地位内在逻辑
- 科学发展与制度建构的内在机理
- 2012年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实现有赖于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内化为核心理念的制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这一制度体系能够化解人之生存和发展置身于其间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之中的利益矛盾,建立与维系社会秩序,强化民主政治的合法性,整合社会资源,为人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和资源支撑,从根本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