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52135)

作品数:11 被引量:110H指数:8
相关作者:郭军巧韩悦王作虪安淑一王艳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毒
  • 3篇基因
  • 3篇基因特征
  • 3篇基因型
  • 2篇黄病
  • 2篇黄病毒
  • 2篇基因特征分析
  • 2篇RT-PCR
  • 2篇病毒分离
  • 2篇肠道
  • 2篇肠道病毒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星状病毒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研究
  • 1篇药物研究进展
  • 1篇野病毒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机构

  • 1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1篇郭军巧
  • 10篇韩悦
  • 6篇王作虪
  • 5篇安淑一
  • 4篇马艳
  • 4篇王艳
  • 2篇王燕
  • 1篇谌志强
  • 1篇郭金鹏
  • 1篇朱贞
  • 1篇丁俊
  • 1篇袁伟
  • 1篇赵晓光
  • 1篇任毅
  • 1篇刘家松
  • 1篇刘春梅
  • 1篇张燕
  • 1篇李君文
  • 1篇李援
  • 1篇赵虹

传媒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病毒学报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本研究用Vero/Slam细胞首次从辽宁省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散发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3株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Mumps virus,Mu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针对MuV分离株的包括SH基因的1 028个核苷酸片段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连接在pMD19-T载体后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通过蓝白斑筛选,将鉴定为阳性的白色菌落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将这3株MuV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MuV基因型参考株在基于WHO基因定型靶序列SH基因的316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一起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辽宁省2008年3株MuV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在98.7%~100%和94.7%~100%之间,其中LN-2008-001-06与LN-2008-001-10序列完全一致;与F基因型参考株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4%~96.2%和84.2%~94.7%。提示辽宁省2008年3株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分离株均属F基因型。由于此次毒株数量太少,尚不能说明F基因型是否为辽宁省的优势基因型,需进一步扩大范围加强监测。
王艳李丹马艳韩悦郭军巧
关键词:基因特征基因型
辽宁省1990~2005年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其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感染的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NPEV进行鉴定,并对NPEV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辽宁省1990~2005年AFP病例中共有98例NPEV感染病例,NPEV分离率为7.8%。其中67.3%的病例为4岁以下儿童;59.2%的病例出现在6~8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56.2%)、肌肉疼痛(29.6%)、腹泻(12.2%);58.2%的NPEV感染病例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结论用RT-PCR方法鉴定NPEV快速、简单、经济、特异性强;NPEV可能是GBS的重要病因之一。
刘春梅韩悦袁伟王作虪郭军巧
关键词: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肠道病毒检测及其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7年
赵晓光郭金鹏谌志强李君文李援赵虹郑洪郭军巧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抗病毒药物药物研究进展病毒检测病原学诊断婴幼儿患者
辽宁省2001~2006年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01~2006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B95a和Veto/Slam细胞从麻疹爆发和散发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麻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野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变异分析。结果辽宁省2001~2006年共分离到93株麻疹野病毒,38株经过测序后均为H1基因型的H1a。基因亚型。38株麻疹野病毒450个核苷酸差异为0%~4.8%,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937的差异为1.5%~5%,与H。。基因亚型的代表株Chin9322同源性为96%~99.5%。结论辽宁省2001~2006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以H1a为优势基因亚型。
王艳马艳张燕朱贞姬弈昕许文波韩悦郭军巧
关键词:麻疹病毒H1基因型
辽宁省乙型脑炎病毒分离及进化树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分离鉴定2007年辽宁省蚊虫携带流行型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及基因型别。方法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对致金黄色地鼠肾细胞系(BHK-21)细胞病变(CPE)的病毒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RT-PCR)检测;扩增的目标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用Mega3.1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共分离到22株病毒,RT-PCR检测结果表明,均为乙型脑炎病毒;随机选择其中3株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基因型鉴定分析,均为Ⅰ型乙型脑炎病毒。3株病毒E基因编码结构域(Domain)区段分析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3%和100%;与疫苗株SA14-14-2的Domain区相比,共有12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结论辽宁省蚊虫标本中分离的病毒均为基因Ⅰ型乙型脑炎病毒,其中E基因所编码Domain区E-327(S→T)位点发生的变异,提示在辽宁省首次分离到乙型脑炎病毒变异株。
王作虪安淑一王燕韩悦郭军巧
关键词:乙型脑炎病毒
诺如病毒RT-PCR检测及进化树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儿童诺如病毒感染情况。方法:用RT-PCR的方法对131份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扩增出的目标片段克隆于T载体上测定序列,用Mega3.1软件、邻位相连法构建进化树。结果:共有22份粪便标本诺如病毒RT-PCR检测阳性。通过核苷酸碱基序列比对发现这22株诺如病毒碱基序列与2006-2007年在匈牙利、荷兰和日本引起流行的参考株碱基序列高度同源,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共同构成GII.4的一组新变异群;与欧洲食源性病毒监测网络诺如病毒数据库比较,发现它们与欧洲GII.4新变异株2006b同源性最高。结论:辽宁地区检测到的22株诺如病毒均属于GII.4新变异株2006b。
王作虪韩悦安淑一郭军巧
关键词:诺如病毒RT-PCR
朝阳病毒:黄病毒新种-辽宁首次发现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对辽宁省朝阳市蚊虫中分离的一种新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辽宁省朝阳市采集蚊虫,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病毒,对引起C6/C36细胞病变(CPE)的病毒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对病毒编码区全基因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中36株黄病毒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用Mega3.1软件、以邻位相连法构建黄病毒属编码区全基因遗传进化树。结果从蚊虫中分离到2株病毒,黄病毒属通用引物RT-PCR检测均为阳性,扩增片段大小986bp,其中有600~750bp核苷酸碱基序列与登革病毒2型、伊桂普病毒、塞皮克病毒和班奇病毒有66%~68%的一致性,2株病毒间碱基序列100%一致,为同一种黄病毒;病毒编码区基因序列全长10308bp,与其他黄病毒比较结果表明,分离株E基因、NS3基因及NS5基因碱基序列与其他黄病毒碱基序列一致性最高分别为59.6%,61.7%和67.0%;编码区全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登革病毒群、日本脑炎病毒群等蚊传黄病毒拥有共同进化祖先,但在系统发生树上处在单独进化分支。结论辽宁省朝阳市分离到的黄病毒毒株不属于现有黄病毒属任何一种群,为黄病毒属的一个新种群,经GenBank分析确认为世界首次发现,并命名为朝阳病毒,收录号为FJ883471。
王作虪安淑一王燕韩悦郭军巧
关键词:黄病毒
辽宁省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SH蛋白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本研究用Vero/Slam细胞从辽宁省2008~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和散发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13株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Mumps virus,MuV),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针对MuV分离株的SH基因的31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并对该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将这13株MuV与从GenBank下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MuV基因型参考株一起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示:除2011-015株外,辽宁省2008~2011年12株MuV分离株均属于F基因型,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4.9%~100%和83.3%~100%。与F基因型参考株序列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4%~97.2%和96.5%~84.2%。表明2008~2011年辽宁省流行的F基因型MuV发生较大的型内变异。另外还发现F基因型MuV在SH基因上存在着特异性突变(CNt65,CNt105,G Nt137,C Nt192,C Nt239,GNT262),而其它基因型MuV在这些位点上均未发生改变。F基因型MuV在S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保守位点也发生变化。如:第2位上由S→P,第6位上由P→L,第23位上由T→N,第48位上由L→P/R。与基因分型有关的氨基酸三联体,2008-01-007毒株也发生了改变,由IML变为TMP。2011-015株病毒与F基因型参考株平均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5%和79.8%,与G型参考株平均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4%,属于G基因型。该基因型为中国内地首次发现。
王艳马艳韩悦郭军巧
关键词:基因特征基因型
辽宁省腹泻患儿中人轮状病毒和人星状病毒的检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腹泻患儿中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HRV)和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感染情况。方法: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31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血清G分型和基因P分型。用RT-PCR检测人星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碱基序列比对,并构建开放读码框ORF2进化树。结果:131份粪便标本中,人轮状病毒PAGE检测阳性29份(22.1%),其中G血清型:G3型13份(44.8%),G1+G3型2份(6.9%),未分型14份(48.3%);P基因型:P[8]型18份(62.1%),P[4]型1份(3.4%),未分型10份(34.5%)。人星状病毒RT-PCR检测阳性2份。通过对这2株人星状病毒ORF2基因核苷酸碱基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发现它们与在日本流行的基因1型人星状病毒参考株高度同源。结论:人轮状病毒是引起我省散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检测到的2株人星状病毒属于1型人星状病毒,这是我省首次检测出人星状病毒。
王作虪韩悦安淑一郭军巧
关键词:人轮状病毒
辽宁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基因型别。方法选取水痘患者临床确诊病例7例,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分别检测VZV IgM抗体、扩增ORF22基因VZV核酸片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VZV参考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 7例临床确诊病例VZV IgM抗体均阳性(编号为VZV001~VZV007);其中3例的咽拭子标本扩增到目的片段(VZV001、VZV-002、VZV-005),测序结果证实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ORF2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显示,VZV-002与VZV-005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且在同一位点的碱基由C代替了A;VZV-001序列2个位点出现碱基代替,提示其基因可能发生点突变;与Dumas株序列比较,3株分离株在6个关键位点上有4个核苷酸不同,与P-Oka株则完全一致,3株VZV分离株的ORF22基因均鉴定为J基因型,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P-Oka株的同源性为99.56%~99.78%。结论辽宁省检测到的3株VZV基因型均为J型。
王艳马艳韩悦郭军巧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