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5066)

作品数:5 被引量:78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伟东杨萍张本志孙丹任国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降水
  • 2篇日数
  • 2篇自动站
  • 2篇降水强度
  • 2篇降水日数
  • 2篇城市
  • 1篇多时间尺度
  • 1篇多时间尺度分...
  • 1篇增温
  • 1篇气温
  • 1篇热岛效应
  • 1篇自动站降水
  • 1篇京津
  • 1篇京津冀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极端降水
  • 1篇极端降水事件
  • 1篇降水量
  • 1篇降水事件
  • 1篇降水特征

机构

  • 4篇中国气象局北...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5篇刘伟东
  • 3篇杨萍
  • 2篇任国玉
  • 2篇张本志
  • 1篇尤焕苓
  • 1篇孙丹

传媒

  • 3篇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978—2010年北京地区不同等级降水空间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20个气象站1978—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北京地区近33 a降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总降水量的分布与总降水强度关系比与降水日数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对于不同等级的降水,其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关系较降水强度的关系更为密切。降水量在不同季节的分布不一致,而降水日数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北京的西北部,不论任何季节,降水日数都较其他地区高;西南部和北部地区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日数均较高,而冬季则有明显不同。春季和夏季降水强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秋季降水强度从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减小,冬季城区及其城区以北地区降水强度较大。从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看,大多数站点呈下降趋势,降水量与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分布较为一致。
刘伟东尤焕苓
关键词: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
北京自动站降水特征分析
为分析北京地区降雨的精细分布特征,本文应用北京地区2007-2010年123个数据质量较好的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夏季不同级别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4-10月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2010...
刘伟东尤焕苓任国玉杨萍张本志
关键词:降雨自动站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规律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 1961~2010 年 15 个常规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极端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1961~2010 年期间,北京地区大部分站点的极端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频数与之相似,但极端降水强度与降水量和降水频数的变化趋势有明显不同。超过第 95 个百分位极端降水阈值的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和降水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并均通过了 0.05 的显著性检验。同时,北京地区超过第 99 个百分位降水阈值的极端降水量、降水频数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极端降水强度的变化并不明显。
张建华尤焕苓
关键词:极端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
1971-2010年京津冀大城市热岛效应多时间尺度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利用1971-2010年均一化的京津冀区域逐日气温数据与质量控制后的2011年自动站逐时气温数据,分析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热岛效应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个城市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热岛效应呈非对称性特征,最强为最低气温的热岛效应,其次为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最弱为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北京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为天津,石家庄相对较弱,石家庄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近40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达0.13℃。石家庄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最强,其次为北京,最小为天津,近40年北京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呈缓慢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06℃,石家庄变化不明显,天津呈微弱下降趋势。最低气温的热岛在北京最强,其次为天津,最小为石家庄,近40年最低气温热岛效应天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18℃,其次为石家庄,北京呈微弱下降趋势。三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通常表现为夏季较弱,冬季最强。三个城市最高气温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北京10月热岛效应最弱,其他月份变化不大;天津热岛效应6月最弱,在1或12月最强;石家庄4和5月热岛效应最强,10月热岛效应最弱。由2011年自动站数据得到的平均气温热岛效应与1971-2010年的40年平均得到的平均气温的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具有类似的规律。2011年自动站热岛效应在一天中表现为白天热岛强度较低,而夜间热岛强度较高。
刘伟东尤焕苓孙丹
关键词:京津冀热岛效应气温
北京地区自动站降水特征的聚类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利用2007—2010年北京12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的主城区、西部和北部区、东北区、东南区共分为4个区域的逐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与实际地形和下垫面类型比较,自动站分类较为合理,避免了在区域划分方面的主观因素影响。主城区降水集中时段最为突出,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20—00时,且降水强度最强,降水量较大,降水小时数不多。西部和北部区降水集中出现在6月逐日18—20时、7月逐日23时至次日03时,降水小时数最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不大。东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逐日00—08时和17—23时,降水小时数较多,降水强度不大,降水量最大;东南区降水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的逐日02—04时,降水小时数少,降水强度较大,降水量较大。
刘伟东尤焕苓任国玉杨萍张本志
关键词:自动站降水特征聚类分析
1978-2008年城市化对北京地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应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站1978-2008年经均一性序列多元分析方法均一化处理的气温数据,初步分析了北京地区城市化对年平均和不同季节日最高、最低以及平均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8年,年平均日最低、平均气温空间分布自北向南、自西向东,温度逐渐升高,在城区达到最高,日最高气温表现为从西向东南逐步升高,在城区形成较为明显的热岛。温度变化趋势表明,各站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城市化对北京地区城区及近郊区站点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影响最大,对自北部佛爷顶至昌平到城区一带站点的最高气温影响最大。城市化对北京(观象台)站的增温影响最为明显,对城区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次之,对全市站点温度平均的增温影响最小。城市化对观象台站、城区站点平均、全市站点平均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的年平均、各季节均非常显著,其中在秋季影响最大,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则是在夏季最大。
刘伟东张本志尤焕苓杨萍
关键词:城市化增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