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4001313)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相关作者:陈绍勇龙爱民张凤琴周伟华孙翠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南海北部
  • 1篇叶绿素A
  • 1篇营养盐
  • 1篇溶解氧
  • 1篇水蚤
  • 1篇秋季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吸收速率
  • 1篇纺锤水蚤
  • 1篇PH值
  • 1篇
  • 1篇AG^+
  • 1篇CU
  • 1篇ACARTI...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龙爱民
  • 3篇陈绍勇
  • 2篇张建林
  • 2篇徐洪周
  • 2篇徐继荣
  • 2篇孙翠慈
  • 2篇周伟华
  • 2篇张凤琴
  • 1篇李春娣
  • 1篇简伟军
  • 1篇颜文
  • 1篇马福俊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秋季营养盐、溶解氧、pH值和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被引量:45
2006年
通过2004年9月至10月对南海北部水域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氧、叶绿素a、pH值和营养盐等水质因子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各水质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大多呈现块状分布,且东西两侧的海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均表现出与海水温度相反的分布趋势;海水中的叶绿素a(Chla)和众多的水质因子表现出多元相关性,说明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众多水质因子在南海北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Chla和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高相关性,说明南海北部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亚硝酸盐有着比其他营养盐因子更为密切的联系。
龙爱民陈绍勇周伟华徐继荣孙翠慈张凤琴张建林徐洪周
关键词:南海北部溶解氧营养盐叶绿素A
南海北部上层海水关键水质因子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对南海北部水域33个站位上层海水(水深200m以上)的温度、盐度、无机营养盐(包括NO3N、NO2N、NH3N、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溶解氧、pH、叶绿素a等水质理化因子进行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主成分的统计分析与关键水质因子筛选,进而阐述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统计分析得到的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大约70%的总体方差。主成分1中温度、溶解氧、pH、硝酸盐等参数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而温度最高的特征分值说明海水的温度是南海北部水体最为关键的水质因子,海水的温热结构决定着其他水质参数的分布模式和变化特点。南海北部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以及硝酸盐等无机营养盐都与海水的温度、溶解氧和pH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主成分2含有叶绿素a和亚硝酸盐2个参数,代表海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状况的叶绿素a与海水中的亚硝酸盐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南海北部海水中藻类生长和海水中亚硝酸盐的水平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陈绍勇龙爱民周伟华简伟军徐洪周徐继荣张凤琴孙翠慈张建林
关键词:南海北部主成分分析
红纺锤水蚤(Acartia erythraea)对Cu^(2+)和Ag^+的吸收
2006年
通过对桡足类动物红纺锤水蚤(Acartiaerythraea)分别在Cu2+、Ag+、Cu2++Ag+混合溶液中的暴露实验,测定了其对Cu2+、Ag+的吸收速率常数、排出速率常数,并对Cu2+和Ag+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金属暴露的条件下,红纺锤水蚤对Cu2+、Ag+的吸收速度分别为1.09×104L·g-·1d-1、3.31×104L·g-·1d-1,排出速率常数分别为0.096d-1、0.1056d-1.而在Cu2++Ag+的混合暴露体系中,红纺锤水蚤对Cu2+、Ag+的吸收速率分别下降到9.17×103L·g-·1d-1、2.87×104L·g-1-d-1,Cu2+和Ag+的排出速度常数则分别降到0.084d-1和0.1008d-1.动态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Cu2+和Ag+存在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与暴露在单金属溶液中的红纺锤水蚤相比较,在暴露于Cu2+、Ag+混合体系中动物体内的非极性部分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说明其在食物链中对于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有效性将明显增加.
龙爱民陈绍勇马福俊颜文李春娣
关键词:吸收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