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60268)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军于春伟刘洁李慧君蹇丽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探针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探针
  • 2篇化合物
  • 1篇氮杂
  • 1篇氮杂冠醚
  • 1篇多环芳烃
  • 1篇亚胺
  • 1篇偶氮
  • 1篇秋冬季节
  • 1篇萘酰亚胺
  • 1篇吡啶
  • 1篇酰亚胺
  • 1篇离子
  • 1篇罗丹明
  • 1篇罗丹明B
  • 1篇金属
  • 1篇金属化
  • 1篇金属离子
  • 1篇类化合物

机构

  • 5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张军
  • 3篇于春伟
  • 1篇陈锦龙
  • 1篇蹇丽
  • 1篇李慧君
  • 1篇季玉祥
  • 1篇刘洁
  • 1篇吕刚
  • 1篇文少白
  • 1篇赵静
  • 1篇许可
  • 1篇黄琼莲
  • 1篇王婷
  • 1篇李茂华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测试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含吡啶杂环硫氮杂冠醚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013年
以商品化2,6-二氯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取代、氯乙酰化、成环3步反应高产率合成3种新的含吡啶杂环的硫氮杂冠醚化合物。该路线反应产物单一、易于提纯,产率>80%。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以及元素分析等物理手段确定。
黄琼莲于春伟季玉祥文少白张军
关键词:大环化合物吡啶
基于萘酰亚胺为发光团的Cu^(2+)荧光探针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13年
自主合成一种以Schiff-base结构单元为识别位点的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该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以及元素分析确定。详细考查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光谱分辨能力,探针对Cu2+实现"on-off"的光开关效应,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而其他金属离子的加入没有引起明显的光谱变化。在乙醇相中,探针对Cu2+的检出限为5.3×10-7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可以用于Cu2+的分析检测。
王婷许可赵静李茂华翁诗星张军
关键词:萘酰亚胺CU2+荧光探针金属离子
环金属化钯-偶氮配合物应用于致癌物质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的识别
2013年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环金属化钯-偶氮配合物为母体的新型光学探针MOP,考查其光学性能,发展适合于识别致癌物质苯酚、苯胺类化合物的比色分析法。方法:pH 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光学探针MOP(20μM)与样品(400μM)在室温下反应30min后进行光谱扫描。结果:光学探针可以实现对致癌物质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的分辨性识别。结论:本方法分析速度快,可实现比色分析。
于春伟吕刚陈锦龙张军
关键词:光学探针苯胺类
海口市秋冬季节PM_(2.5)中多环芳烃含量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在海口市布设2个采样点,于2014年秋冬季节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超声萃取和GC/MS分析了PM_(2.5)中优先控制的16种PAHs,探讨了其含量分布特征,对PAHs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运用比值法定性解析其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2个采样点秋冬季节PAHs平均质量浓度为4.825、6.771 ng/m3,其中以Pyr浓度最高;PM_(2.5)中以分子量大的化合物为主,其中4环PAHs所占比率最高,达到38.9%以上;秋季和冬季BEQ日均值分别为0.577、0.691 ng/m^3,均低于国内外BaP限值标准;比值法分析PM_(2.5)中PAHs来源,最主要的贡献源为机动排放车,同时兼有木材燃烧源的特征。
刘洁蹇丽李慧君张军
关键词:PM2.5PAHS
基于罗丹明B类荧光探针的Fe^(3+)细胞成像研究
2013年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罗丹明B为母体的新型荧光探针,考查其作为荧光探针P的光学性能,发展适合于分析检测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的荧光探针法。方法:RAW细胞中加入20μmol/LFe3+孵育30min后,再在该培养液中加入20μmol/L探针P,37℃下继续孵育30min,559nm激发,收集570~670nm波段内的荧光信号。结果:探针能够实现对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结论:本方法探针容易制备,分析速度快,可实现结果的可视化观测。
于春伟张军
关键词:罗丹明B荧光探针FE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