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DZ1973103)

作品数:25 被引量:337H指数:10
相关作者:汪年松盛晓华许涛俞岗崔勇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10篇肾脏
  • 8篇肾病
  • 8篇肾脏病
  • 8篇糖尿病肾病
  • 8篇透析患者
  • 8篇维持性
  • 7篇血液
  • 7篇血液透析
  • 7篇慢性
  • 7篇慢性肾脏
  • 7篇慢性肾脏病
  • 6篇血管
  • 6篇维持性血液
  • 6篇维持性血液透...
  • 5篇磷代谢
  • 5篇钙磷代谢
  • 4篇动脉
  • 4篇心血管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武汉市中医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5篇汪年松
  • 13篇盛晓华
  • 10篇许涛
  • 8篇崔勇平
  • 8篇俞岗
  • 5篇王筱霞
  • 5篇简桂花
  • 4篇薛勤
  • 4篇姜珍珍
  • 4篇高许萍
  • 4篇程东生
  • 3篇彭斌
  • 3篇李军辉
  • 3篇鲍宏达
  • 2篇汪泱
  • 2篇洪雯霞
  • 2篇范瑛
  • 2篇李青
  • 2篇刘莺
  • 2篇戴静怡

传媒

  • 21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肾病研究...

年份

  • 3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1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分析被引量:49
2013年
目的: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对治疗影响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8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分析其尿细菌培养及药敏情况,并把患者分成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对治疗的影响。采用分期长疗程治疗及根据尿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和临床验证选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6例患者中30例(34.9%)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24例(80%)。总治愈率为89.5%(77/86),治愈的26例细菌培养阳性组和51例细菌培养阴性组在治疗期、巩固期、维持期和总疗程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进行药敏试验587药次,能用于门诊作长疗程的口服药计137药次。口服药中敏感和中介的68药次中,临床表现敏感的仅58药次(9.88%)。结论: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尿细菌检验对指导长疗程治疗有局限性,应采用分期治疗方法、并根据药敏试验及临床验证方法选用抗生素。
简桂花贾平汪年松李军辉汤瑾
关键词:复发性尿路感染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中晚期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中晚期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63例透析及非透析CKD患者进行腹部侧位片的检查,分析腹主动脉钙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中晚期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发生率为54%;腹主动脉钙化与年龄、血磷水平、钙磷乘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中晚期CKD患者腹主动脉钙化高发,远端起病,年龄、血脂、钙磷水平影响其程度。
鲍宏达盛晓华汪年松程东生简桂花许涛薛勤高许萍崔勇平俞岗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腹主动脉钙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剔除透析龄〈3月患者,共计380例,死亡患者96例,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96例死亡病例中男62例,女3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48例(50%),感染性疾病18例(18.75%),肿瘤16例(16.67%)。〈60岁28例,≥60岁68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居多。高血磷组(〉1.45 mmol/L)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磷组(≤1.4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磷水平越高,心血管死亡风险越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是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透析龄较短,血清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均较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为感染和肿瘤;糖尿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控制血磷水平,有助于减少死亡风险。
钱春梅王秦李军辉范瑛汪年松盛晓华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脑血管疾病肿瘤
CKD与非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情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CKD患者与非CKD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情况。方法:选取473例曾在我院行冠脉CT检查的CKD及非CKD患者,通过收集其生化指标及冠脉CT检查结果,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情况。结果: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率为76.5%,且钙化累及分支更多,LAD、RCA多发。钙化组的尿素氮、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显著高于非钙化组,而GFR则显著低于非钙化组(P<0.01)。结论: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高,累及范围广,程度更重,且LAD、RCA钙化多发。钙化组的尿素氮、血磷水平及钙磷乘积显著高于非钙化组,而GFR则显著低于非钙化组。
周继生鲍宏达汪年松盛晓华崔勇平俞岗许涛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
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473例曾在我院行冠脉CT检查的CKD及非CKD患者,通过收集其生化指标及冠脉CT检查结果,分析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与临床检查指标的关系。结果: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年龄、尿素氮、肌酐水平、血磷水平和钙磷乘积呈正相关(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和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尿素氮和血磷是患者冠脉发生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肌酐水平、肾小球滤过率和血磷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有线性关系。
鲍宏达盛晓华汪年松程东生简桂花许涛薛勤高许萍崔勇平俞岗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钙磷代谢冠状动脉钙化
肿瘤坏死因子α与高血压肾脏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1975年Carswell等[1]给小鼠注射卡介苗和内毒素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使小鼠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称为肿瘤坏死因子.目前,至少有19个细胞因子被认为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Lymphotoxin、CD27L、CD30L等.TNF-α是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也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中最广为人知的成员.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均可产生TNF-α,其受体(TNFR)也广泛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中.TNF-α不仅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作用,而且也参与介导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等.研究发现,TNF-α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心血管疾病等[2].近年来,关于TNF-α与高血压及肾脏损害的研究得到重视.本文就TNF-α在各种高血压及肾脏损害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黄宝瑞汪年松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肾脏损害TNF-Α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多发性硬化症
糖尿病肾病致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特点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致终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特点分析。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3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47例,并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Sonos5500型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4探头,M型方法检测,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1)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大(LVH)的发生比率,LVDd、LVDs、LVPWT及LVMI值,结果发现,治疗后要高于治疗前,而LVEF较治疗前降低,说明随着透析龄的增长,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心功能衰竭。(2)比较治疗前后P、Ca×P、hs-CRP及Pro-BNP发现,治疗后明显要高于治疗前,且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与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另外,还与LVEDd、LVEDs、LAD、LVPWT、IVST及E/A存在相关,说明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及高Pro-BNP与糖尿病肾病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是导致左心室肥大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MHD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肥大,而且随着透析龄的增长,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高磷血症、高钙磷乘积、Hs-CRP及pro-BNP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关系密切。
彭斌许涛盛晓华汪年松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调查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情况,从而为临床上制订更好的DN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39家血液透析中心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58例患者的贫血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558例患者中贫血患病率为90.1%,男女患者贫血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639);各年龄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年龄组患者发生贫血率呈上升趋势(P=0.003);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率为85.1%,使用EPO平均剂量为139.50士59.12(17.76~430.11)u/(Kg·W);轻、中、重度贫血组EPO应用率无显著性差异(P=0.149);各个不同贫血程度组EPO使用剂量之间有差别(P=0.006),重度贫血组剂量最高,轻度贫血组剂量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贫血,其贫血的治疗率较高,但达标率低。
王逸申盛晓华汪年松崔勇平俞岗许涛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MHD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3年以上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47例,分为单纯HD组17例,常规血液透析3次/周;HD+HDF组30例,常规血液透析2次/周,血液透析滤过1次/周。并收集临床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年后均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前向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结果:(1)比较治疗前后P3-、Ca2+×P3-、hs-CRP及Pro-BNP发现,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尤其是与LVM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同时与LVEDd、LVEDs、LAD、LVPWT、IVST及E/A存在相关。(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HD+HDF组P3-、Ca2+×P3-、Hs-CRP及Pro-BN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单纯HD组与之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还发现,HD+HDF组LVMI较治疗前下降,LVEF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D组LVMI及LVEF治疗前后均没有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HD+HDF组P3-、Ca2+×P3-、Hs-CRP及Pro-BNP均显著低于单纯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D+HDF组LVEDd及LVMI显著低于单纯HD组,而LVEF显著高于单纯HD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MHD患者的左心室肥大及心功能,这可能与血液透析滤过能更好的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及降低Pro-BNP有关。
彭斌许涛汪年松盛晓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
糖化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糖尿病不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病因,也是CKD患者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终末期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如尿毒症毒素对肝脏糖异生及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的抑制。
戴静怡李青汪年松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糖化白蛋白心血管并发症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毒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