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12YZ133)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胡庆松章守宇陈德慧王伟定刘洪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大口黑鲈食性驯化装置设计及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ides)作为一种肉食性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需要将其从进食生物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饲料。传统适口性转化方法存在转化率低、互相吞食严重、劳动力使用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大口黑鲈食性特点为基础,研发了一套水流式食性驯化装置。该装置通过水流送料的方式,实现均匀性喂料,使鱼苗长势均匀,缓解"大鱼吃小鱼"的种内残食现象。同时,该装置能够实现定时、定点的自动化投喂,利于幼鱼的驯化,并且降低了劳动强度。通过现场试验,与传统食性驯化方法相比,该装置提高了幼鱼生长均匀性和成活率,减少了人工投入,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 张世龙胡庆松厉成新李功政
- 关键词:大口黑鲈食性驯化均匀性成活率
- 鲤鱼三维建模及流场受力数值计算被引量:5
- 2013年
- 将鱼体和鱼鳍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流场中受力分析对于研究鱼类本身高游动效率机理和仿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鲤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鱼体的形体模型数学化,将特征数据导入FLUENT三维软件,结合鲤鱼的运动与形体特征进行建模,并将其模型置于来流方向平行于鱼体的流场中进行力学有限元数值计算。计算中物理场采用中心差分插值方法,流动模型采用标准两方程模型,结合具体参数进行了推导计算。通过计算发现X方向上所受阻力贡献度排名前三分别为鱼头部分的45%、鱼主体部分的29%以及鱼胸鳍部分的14%;鱼体部分在Y方向上所受升力贡献度排名前三分别为鱼胸鳍部分的47%、鱼主体部分的29%以及头部的14%;总合力为(-7.88×10-3,2.00×10-3,-5.87×10-5)N。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中考虑升力时应主要着重于鱼的前鳍以及鱼体部分的设计,考虑运行阻力时应着重于鱼头以及鱼体部分的设计。数值计算结果为仿生机器鱼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力学基础,对于提高仿生机器鱼的运动控制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 周澍欣胡庆松
- 关键词:鲤鱼鱼鳍三维建模流场有限元
- 海洋牧场鱼类驯化装置设计与试验被引量:8
- 2013年
- 当前海洋牧场鱼类驯化以人工操作为主,鱼类自动驯化是建设高效海洋牧场运行模式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部分鱼类具有趋声性或趋光性习性,设计了能定时播放声音和开启灯光、同时配合饵料定时定量供应的鱼类驯化装置。通过无线水下视频监控和定位通讯,实现对驯化效果监控和远程控制。实际试验中,以黑鲷鱼苗为研究对象,经过30 d的驯化,在播放声音和开启灯光后,黑鲷幼苗集群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该驯化装置的驯化效果明显,声音、光线、饵料供应、能量供应系统等工作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海洋牧场鱼类自动驯化提供了有效的装备支撑。
- 张磊胡庆松章守宇
- 关键词:海洋牧场趋光性
- 网箱中黑鲷音响驯化的诱集效果探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音响驯化作为鱼类行为控制技术之一,对海洋牧场内的鱼种行为控制有明显的作用。在驯化声源中,目标鱼种栖息海域背景噪声有望具有更佳的驯化效果。为此,在天然水域的网箱中采用录制的黑鲷栖息地背景噪声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音响驯化。由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自然海域声音配合投饵能对黑鲷产生较好的集聚效果。黑鲷幼苗音响驯化一般经历3个过程,即环境适应,对饵料的需求达到一定量,建立声音与摄食之间的条件反射;黑鲷能识别声音,并维持一定的记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海域背景噪声的音响驯化,配合投饵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并可以使黑鲷对声音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研究亮点:目前国内音响驯化研究环境主要停留在室内水槽中,自然水域网箱中的音响驯化国内未见报道。并且尝试将黑鲷放流海域的水下背景噪声作为驯化声源,探究鱼群诱集效果。另外将Atkinson-Shiffrin记忆理论运用到鱼类音响驯化领域中,探讨了定时声音刺激对黑鲷的行为反馈以及记忆变化的影响。
- 陈德慧刘洪生胡庆松王伟定章守宇
- 关键词:黑鲷音响驯化网箱记忆
- 褐菖鲉发声系统形态结构及其发声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分别采用形态学和模拟领地入侵的方法研究了褐菖触发声系统和发声特征。结果表明,褐菖触发声系统由鱼鳔肌和鱼鳔组成。鱼鳔肌前方附着于颅骨的翼耳骨,后经第1~7肋骨,与鱼鳔背后侧部相连。在领地入侵模拟实验中,褐菖鲇发出了连续脉冲的“咕噜噜”声音,其平均脉冲周期为(32.6±2.6)ms,平均脉冲间隔为(51.8±81.4)ms,主频为68~175Hz。对单个声音脉冲中包涵的正弦波型的能量周期分析发现:其声音主频与最大能量周期的倒数一致,表明褐菖鼬是采用鱼鳔肌收缩的发声机制。
- 张旭光谢伟郭弘艺胡庆松潘迎捷宋佳坤
- 关键词:褐菖鲉发声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