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XK100220555)

作品数:3 被引量:46H指数:3
相关作者:雷妮娅李俊清赵琦秦英英康峰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生态因子
  • 1篇拟南芥
  • 1篇种群
  • 1篇种群更新
  • 1篇自然居群
  • 1篇辽东栎
  • 1篇居群
  • 1篇SSR
  • 1篇SSR标记
  • 1篇THALIA...
  • 1篇ARABID...
  • 1篇ARABID...
  • 1篇表型
  • 1篇表型可塑性
  • 1篇濒危
  • 1篇濒危机制

机构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李俊清
  • 2篇雷妮娅
  • 1篇韩海荣
  • 1篇康峰峰
  • 1篇秦英英
  • 1篇赵琦
  • 1篇王旭航
  • 1篇米湘成

传媒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川小凉山珙桐更新及种群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在对四川省小凉山珙桐种群的林内环境、种群分布格局及年龄(径级)结构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区内珙桐的更新情况及种群稳定性.结果表明:林下环境不适宜导致的幼苗发生率低下是珙桐种群更新不良的关键;一旦幼苗储备建成以后,珙桐种群发育过程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并能在群落中维持较长时期的稳定状态;因此对现有生境的简单保护并不能有效地遏制珙桐种群的衰退进程;不破坏种子库的人为干扰能改善林内小环境,并使珙桐种子充分接触土壤,协助Ⅰ级幼苗储备的建立以及种群的天然更新,进而从根本上促进珙桐种群的发育.提出了珙桐濒危的小种群效应机制假说,并指出从更大的范围来讲,人工促进珙桐各局域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将有利于其作为1个物种的恢复.
雷妮娅陈勇李俊清唐晓军
关键词:种群更新濒危机制
基于SSR标记的山西省辽东栎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山西省8个辽东栎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北京东灵山小龙门林场群体进行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相关关系的对比分析,旨在为辽东栎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使用11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到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272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1859;得出山西省辽东栎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538,Nei多样性指数为0.752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7543。这一结果表明辽东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是相对较高的。研究还表明,辽东栎群体的绝大部分遗传变异是发生在群体内的(95.99%),仅有4.01%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间,并且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522,P<0.05)。
秦英英韩海荣康峰峰赵琦
关键词:辽东栎SSR
生态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表型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两种基因型(ws-0和col-0)材料,采用复因子混合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开展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盐分、土壤水分、光照强度、去叶处理等生态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受试植株18个表型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因子对植物表型可塑性的影响是有针对性的:土壤水分主要影响植物体构件数目;土壤盐分主要影响生物量、角果数及种籽总数等直接反映植株适合度的表型特征;光照条件则主要影响植物的物候表型特征。植物体表型可塑性的方向随水分梯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生态因子交互作用对植物表型可塑性的影响效果不是各因子独立作用的简单加和:对某个表型特征都有显著影响的两个生态因子其交互作用对该特征可能没有影响;反之,受两个生态因子交互作用影响显著的表型特征也可能不受它们的独立影响。在对生态因子交互作用作出响应时,col-0的9个特征表现出可塑性,而ws-0仅有4个表型是可塑的;同一基因型内彼此相关的表型特征在可塑性上也具一致性。抽苔时莲座叶数与角果平均籽粒数不受任何生态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这两个表型作为数量特征而未表现出可塑性。
雷妮娅米湘成陈勇王旭航李俊清
关键词:表型可塑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