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5129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512907)
- 作品数:58 被引量:194H指数:8
- 相关作者:谢克勤赵秀兰张翠丽朱振平王青山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研究概况被引量:19
- 2007年
- 刘强何凤生杨东仁郑玉新
- 关键词: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正己烷低浓度
- 2,5-己二酮对大鼠神经组织微管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初步探讨 2 ,5 己二酮的神经毒性是否与微管含量有关。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5 己二酮 2 0 0和 4 0 0mg·kg- 1,ip ,连续 8周 (每周 5d) ,取大脑、脊髓、坐骨神经组织匀浆 ,制备各组织上清和沉淀 ,采用SDS PAGE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α 管蛋白、β 管蛋白的相对含量。 结果 2 ,5 己二酮 2 0 0和 4 0 0mg·kg- 1,ip ,后大脑沉淀和上清中的管蛋白含量相当于对照组的 87%~ 114 % ,没有显著性变化。脊髓沉淀中管蛋白的含量为对照组的 88%~10 5 % ,2 0 0mg·kg- 1组上清中α 管蛋白、β 管蛋白的含量相当于对照组的 5 9% (P <0 .0 5 )和 4 7%(P <0 .0 1) ,4 0 0mg·kg- 1组为 12 6 % (P <0 .0 5 )和15 6 % (P <0 .0 1) ;坐骨神经沉淀中的含量相当于对照组的 88%~ 10 9% ,上清中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 <0 .0 1) ,相当于对照组的 2 2 %~ 70 %。结论2 ,5 己二酮导致大鼠脊髓和坐骨神经中管蛋白含量的变化 ,其含量改变与 2 ,5 己二酮的外周神经毒性有关。
- 张天亮赵秀兰谢克勤朱振平
- 关键词:2,5-己二酮微管大脑脊髓坐骨神经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神经毒理学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潘光兵周贵珍谢克勤
- 关键词: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 大蒜油拮抗2,5-己二酮对大鼠神经组织的氧化损伤的效果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蒜油对2,5-己二酮(2,5-hexanedione,2,5-HD)导致的大鼠神经组织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和对周围运动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大蒜油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5-HD300mg/kg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次/周,持续6周。大蒜油低、高剂量组提前1周分别给予40和80mg/kg大蒜油灌胃,持续至实验结束。测定后肢撑力指数和平衡指数等神经行为学指标,实验结束取脑、脊髓和坐骨神经分别测定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果与第0周比较,后肢撑力指数第4周模型组升高44%,大蒜油低剂量组升高50%,大蒜油高剂量组升高49%,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模型组平衡指数降低30%,大蒜油低剂量组降低45%,大蒜油高剂量组降低68%,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蒜油低、高剂量组大鼠在第4周即出现运动异常,较模型组大鼠提前1周;各组步态评分,模型组,大蒜油低、高剂量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大蒜油高剂量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脑、脊髓和坐骨神经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DA含量升高,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油低、高剂量组在各神经组织中MDA含量均明显降低,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蒜油可拮抗2,5-HD所致的大鼠神经组织氧化损伤,但并未改善2,5-HD导致的周围运动神经损伤,提示氧化-抗氧化损伤不是2,5-HD中毒性神经病的主要机制。
- 高绪聪曾涛王倩王青山谢克勤
- 关键词:大蒜油毒性试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甲胺磷对母鸡坐骨神经中神经丝蛋白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观察甲胺磷诱导母鸡迟发性神经毒性时坐骨神经中神经丝蛋白的变化。方法皮下注射甲胺磷30mg/kg,连续15d。分别在母鸡呈现迟发性神经毒性症状的第2天、第10天和第23天,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坐骨神经沉淀和上清液中神经丝亚单位高分子量神经丝(NF H)、中分子量神经丝(NF M)和低分子量神经丝(NF L)的含量。结果坐骨神经沉淀中,NF H积分密度(IOD)值在呈现症状第2天为145117±17038,比对照组的78875±22569升高了84%,呈现症状第10天和第23天分别为55917±17333和45038±6662,与对照组比较,分别降低了29%和43%;NF M的IOD值在呈现症状第2天时为31493±4625,与对照组的27925±26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呈现症状第10天和第23天分别为19367±2746和6612±1119,明显低于对照组;NF L的IOD值在呈现症状第2天时为39211±3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749±9319;第10天和第23天分别为27974±3611和21507±2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时间点上清液中NF H的IOD值分别为4709±1739、12337±3205和16745±9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83±6895;NF M含量明显降低,呈现症状第2天的IOD值为3196±269,比对照组的17243±3232降低了81%,第10天时仅检测到微量,第23天时的IOD值为5206±1292,比对照组降低了70%;
- 赵秀兰韩晓英于丽华朱振平谢克勤
- 关键词:甲胺磷母鸡坐骨神经神经丝蛋白迟发性神经毒性有机磷农药
- 2,5-己二酮对大鼠神经组织神经丝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初步探讨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中2,5己二酮(HD)对大鼠大脑、脊髓、坐骨神经中神经丝(NF)亚单位含量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分3组,2个染毒组,1个对照组,每组9只,经腹腔染毒HD,剂量分别为200和400mg/kg,连续8周(每周5d),分离大脑、脊髓、坐骨神经组织,匀浆,28000g、30min离心制备各组织上清和沉淀,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低分子量NF(NFL)、中分子量NF(NFM)、高分子量NF(NFH)的相对含量。结果大脑、坐骨神经上清中未检测到NFL、大脑上清中未能检测到NFM,其他NF亚单位的含量在沉淀和上清中均明显降低,下降为对照组的5%~77%,其中以NFM和坐骨神经组织中NF含量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HD导致大鼠各神经组织中NF含量的降低,NF含量改变与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有关。
- 张天亮赵秀兰谢克勤朱振平
- 关键词:2,5-己二酮神经丝大脑脊髓坐骨神经
- 2,5-己二酮对大鼠脊髓组织蛋白激酶含量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对2,5-己二酮(H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丝(NF)变化的作用。方法将30只体重为200~240g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1个对照组、2个染毒组),每组10只。经腹腔染毒HD,剂量分别为200和400mg/kg,每周染毒5d,每日1次,连续8周,建立HD中毒性神经病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脊髓胞浆蛋白和膜蛋白组分中PKA、PKC、p35前体和CDK5的相对含量。结果在脊髓胞浆蛋白组分中,与对照组比较,PKA和PKC含量在400mg/kg染毒组大鼠分别升高了46.1%和23.0%(P<0.01),而在200mg/kg染毒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p35前体和CDK5在200mg/kg染毒组分别升高了56.8%(P<0.01)和78.2%(P<0.01),而在400mg/kg染毒组,仅CDK5升高了21.9%(P<0.01),p35前体含量无明显改变。在脊髓膜蛋白组分中,PKA和CDK5含量在200、400mg/kg染毒组大鼠分别升高了19.3%(P<0.01),25.5%(P<0.01)和26.3%(P<0.01),12.7%(P<0.01);PKC含量仅在400mg/kg染毒组升高了13.9%(P<0.01),而在200mg/kg染毒组无明显改变(P>0.05);染毒组p35前体与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HD使脊髓组织中PKA、PKC和CDK5含量明显升高,提示相关蛋白激酶含量的升高可能是HD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王青山侯丽艳张翠丽宋福永朱振平谢克勤
-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2,5-己二酮中毒性神经病蛋白激酶磷酸化
- 发育期铅、铝共同暴露与单独铝暴露引起的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差异被引量:2
- 2004年
- 铝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可以引起动物和人认知及行为的损伤。应用在位电生理技术发现慢性0.2%氯化铝暴露(从出生到成年)损伤了大鼠海马齿状回归一化群峰电位(PS)的长时程增强(LTP),明显降低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LTP的去长时程增强(DP)和归一化PS LTP的DP幅度,而对fEPSP的LTP影响不大。铅是人们公认的神经毒,能造成中毒者智力、认知和行为的损伤。铅、铝作为常见的环境毒,在我们周围并存。探讨了发育期的铅、铝共同暴露和单独铝暴露所造成的突触可塑性损伤的差异。结果表明,发育期的铅、铝共同暴露明显比单独铝暴露引起的归一化PS LTP和PS LTP 的DP的损伤要严重,并引起了fEPSP 的LTP损伤。
- 汪铭朱大淼佘加其阮迪云
- 关键词:铅铝突触可塑性长时程增强
- 2,5-己二酮诱导大鼠脊髓中神经丝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2,5-己二酮(2,5-HD)诱导大鼠脊髓中神经丝(NF)含量变化,以探讨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0、2、4、8周对照组和2、4、8周染毒组,每组10只。经腹腔注射2,5-DH予染毒组动物,剂量为400mg/kg,建立正己烷中毒性神经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盐水。利用步态评分评价大鼠周围神经病症状的进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高、中和低相对分子质量神经丝(NF-H、NF—M和NF—L)含量的变化。结果HD染毒2周后,大鼠逐渐出现肌力降低、步态异常、瘫痪等表现,至染毒8周结束时大鼠呈现典型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特征。随着2,5.HD染毒的进行,大鼠脊髓NF含量呈进行性下降。与0周对照组相比,2、4和8周染毒组大鼠脊髓上清中NF—H含量分别下降15.7%、57.0%和58.0%,NF-M含量分别下降36.0%、61.3%和65.2%,NF-L含量分别下降20.8%、43.9%和4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脊髓沉淀中,与0周对照组比较,染毒4、8周组NF—H含量分别下降35.6%和43.2%,NF-L含量分别下降26.4%和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和8周染毒组大鼠脊髓沉淀中NF—M含量分别下降23.3%、33.9%和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脊髓组织中NF—H、NF-M和NF—L含量与步态评分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2,0.9282和0.8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5-HD染毒诱导的脊髓组织中NF亚单位含量下降,可能是正己烷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 宋福永王青山曾涛于丽华朱振平谢克勤
- 关键词:中毒性神经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 2,5-HD对大鼠DRG神经元神经丝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比较2,5-己二酮(2,5-HD)和3,3′-亚氨基二丙腈(3,3-′IDPN)对大鼠DRG神经元神经丝蛋白(NF-M)的损伤作用。方法用出生后2 d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在培养皿中加不同浓度的2,5-HD和3,3-′IDPN进行培养,用荧光染料测定细胞毒性,计算细胞死亡率。用蛋白免疫荧光方法测定NF-M,计算DRG神经元细胞体的神经丝表达。结果DRG神经元24 h接触2,5-HD和3,3-′IDPN的LD50约为32和102 mmol/L。DRG细胞体内的NF-M蛋白含量在接触2,5-HD(0、4、8和16 mmo/L浓度)24和48 h后结果显示,各个剂量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接触3,3-′IDPN 24 h后,各个剂量组之间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在接触48 h后,仅有64,128 mmol/L组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DRG神经元具有相同死亡率时,2,5-HD和3,3-I′DPN 24 h后对NF-M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HD与3,3-′IDPN对NF-M的损伤不同。2,5-HD减少NF-M蛋白表达要早于细胞死亡。NF-M对2,5-HD比对3,3-′IDPN敏感。
- 王蘋谢克勤
- 关键词:DRG神经元2,5-己二酮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