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KS096)
-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仕民罗希明吴晓斐刘社欣蔡小葵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现代人发展的迷茫性探源
- 2013年
- 现代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呈现出一种迷茫性。迷茫主要表现在方向性缺失和目标的失落上。信仰的迷失、爱的缺失和选择性困惑是现代人发展迷茫性的社会因素。
- 罗希明王仕民
-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研究
- 2017年
- 通过考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价值,可以发现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有效性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要存在不适应,开放性的网络实践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之间存在不适应,教育媒介的有效性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要求存在不适应。要解决这些"不适应"问题,必须从教育者队伍建设,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层面和创新教育媒介等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问题。
- 蔡小葵
-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要素有效性
- 反思与建构当代社会幸福感的两种视域
- 2013年
- 文章从理解什么是幸福这个概念前提出发,区分了理解幸福的两种维度。对幸福的不同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幸福的不同态度和评价。从获得幸福的外在条件出发,从幸福和社会的关系去理解幸福时,我们是从社会存在层面反思当今社会人们的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当我们从个体的主观方面去理解幸福感时,关注的是如何构建幸福感,树立起合理的幸福观。
- 吴晓斐
- 关键词:幸福感幸福观
- 当代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培育探究被引量:2
- 2017年
- 2012年,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被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加强友善观培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视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发生的友善缺失现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积极探寻大学生友善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 林丽群
- 关键词:大学生友善价值观
- 社会性别视阈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高校中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已成为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反思和批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性别缺失已成为教育公平的民主诉求和两性和谐发展的客观必要;如何清算传统社会性别教育下的性别刻板印象,充分挖掘女生潜能,给男生以松绑,还女性以本来,成为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的重要渠道;创新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路径实现思政教育与性别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两性的平等与和谐,促使男女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可行。
- 唐晓燕
- 关键词:社会性别思想政治教育
- 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兼论香港国民教育被引量:9
- 2016年
-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民族认同是基于一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在心理、宗教、血缘等方面对本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趋向,对本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文化认同是指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对一个民族共同文化的认可和接受。国家认同是一个政治概念,是高层次的认同。民族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凝聚力量,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民族认同是香港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国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 权麟春
- 关键词: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国民教育
- 论毛泽东青年教育工作观及其当代价值
- 2015年
- 毛泽东青年教育工作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毛泽东与众多爱国青年一道,以救亡图存、强国新民为目标,以"工读新村"建设为契机,为青年教育工作观的探索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毛泽东青年教育工作观的"参与、激励和增能"三个特质对于理解新时期"青春党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梁茼
- 关键词:毛泽东
- 从体系到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的深化与转型
- 2017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联系与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与本质规定。在内容上,两者具有精神内核的一致性、从属关系的交互性以及层级关系的递进性;在语言表达上,两者存在鲜明的对比,即内容表达上存在价值系统与价值理念的侧重之别、形式表达上存在全面宏观与简洁微观的风格之别、灵魂气质上存在学术体系与大众体验的表现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从"体系性"到"体验性"的表达范式转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日常生活体验之间存在着本体论关联。
- 陈志丹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国家认同被引量:33
- 2015年
-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血脉、灵魂和品格,文化作为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思想观念一以贯之,代际相传。文化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的动力之源,是国家认同最深厚的基础。以文化认同为契合点来固基国家认同,强化了国家认同的心理依据和思想基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增强和拓展国家认同的空间。当今,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凝聚共识,探讨中国国家认同的强化之道,提升民族的整体归属感,尤其重要。
- 刘社欣王仕民
- 关键词:文化认同国家认同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伴随研究的逐步深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起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王仕民丁存霞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