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088)

作品数:4 被引量:80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红史惟王艺朱默张琪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瘫
  • 2篇动功
  • 2篇粗大运动
  • 2篇粗大运动功能
  • 1篇学龄
  • 1篇学龄期
  • 1篇少年
  • 1篇内容效度
  • 1篇能量消耗
  • 1篇青少年
  • 1篇稳定性
  • 1篇量表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脑性瘫痪儿童
  • 1篇康复
  • 1篇儿童
  • 1篇残疾
  • 1篇残疾和健康分...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4篇史惟
  • 4篇杨红
  • 2篇朱默
  • 2篇王艺
  • 1篇翟淳
  • 1篇廖元贵
  • 1篇李惠娟
  • 1篇施炳培
  • 1篇张琪
  • 1篇刘昊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分析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在脑瘫患者评级中的稳定性。方法以2000年8月-2013年9月在上海地区14家康复机构和特殊学校和浙江省绍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接受康复诊治的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GMFCS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纳入至少有两次GMFCS评级(间隔大于2年),首次GMFCS评级需大于1岁以及最终评级需大于6岁的脑瘫患儿,采用评估者一致性和加权KAPPA系数分析纳入对象首次与最终GMFCS评级的一致性,确定GMFCS的稳定性。结果共有135名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脑瘫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01例,女性34例。首次评级与最终评级的平均间隔时间为4.2年,最长的间隔时间为12.3年。74.1%的患儿最终评级与首次评级保持一致,加权KAPPA值为0.81,首次评级时患儿年龄为1-2岁组的GMFCS评级稳定性最低,KAPPA值为0.73;而其他各组(2-18岁)的KAPPA值在0.80-0.85之间。结论 GMFCS分级在国内脑瘫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岁以后稳定性更佳,有较高的几率可以预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结局,GMFCS评级在脑瘫运动功能发育进程以及结局研究中应该被列为主要的评价指标。
戚金飞史惟廖元贵朱默杨红
关键词:稳定性
基于ICF-CY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内容效度分析被引量:53
2013年
目的分析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的内容效度。方法由3名从事GMFM临床评估2年以上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确定GMFM每一项所包含的概念,召开小组讨论会最终确定GMFM每项所包含的概念。由两名熟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青少年版(ICF-CY)术语和详细分类的康复医生根据联系规则,通过讨论将GMFM概念与ICF-CY类目编码进行匹配,在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做出非正式决定。分析GMFM项目与类目编码关联的分布状况。结果 88个GMFM项目与12个二级类目、27个三级类目匹配,均以利于一级类目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的功能和d4活动;其中86个项目与d4下级类目关联,47个同时与b7下级类目关联,2个项目只与b7下级类目关联;16个项目与ICF-CY新增的1个二级类目和3个三级类目发生16次关联。结论 GMFM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ICF-CY框架中的活动类,尤其是活动中"改变和保持身体姿势"以及"步行和移动";与身体功能有关联的GMFM项目主要涉及"手臂的支撑功能"。
史惟朱默翟淳张琪杨红王艺
脑性瘫痪儿童链式康复服务模式的建设被引量:14
2015年
脑瘫儿童链式康复服务模式突出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的理念,整合医疗、残联、教育、民政、妇幼以及其他政府机构和民间资源,以构建早期筛查网络、建设社区儿童康复基地和医教结合基地为工作重心,协调各机构间的工作,提高儿童康复系统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儿童脑瘫康复的服务水平。
史惟杨红施炳培王艺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
学龄期脑瘫青少年步行能力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明确学龄期脑瘫青少年的步行能力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康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53名脑瘫学生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2.2±2.7)岁,范围7.O~17.9岁;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I级15例,Ⅱ级38例。采用10m跑时间(10 m run test,10 mRT)和1min步行距离(1-minute walk test,1MWT)评价步行速度,6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test,6MWT)评价步行耐力,物理消耗指数(physical cost index,PCI)评价步行能量消耗。所有纳入本研究的脑瘫学生均在至少3个月以后再次接受了上述测试。比较首次测试时GMFCSI级和Ⅱ级脑瘫学生各项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脑瘫学生前后两次各项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首次测试时GMFCSI级学生的步行速度明显快于GMFCSⅡ级学生(P〈O.01),步行耐力也好于GMFCSⅡ级学生(P〈0.001),两者PC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脑瘫学生在平均(4.8±1.3)个月后接受了第二次测试,前后两次测试各项测试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期脑瘫青少年中GMFCSI级青少年的步行速度、距离明显好于GMFCSⅡ级青少年,但是步行能量消耗无明显差异,短期间隔后各项步行能力测试指标均无明显改变。
刘昊史惟周美琴李惠娟杨红冉小华
关键词:脑瘫能量消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