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00182)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志明岑石强解慧琪黄富国李万里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成肌细胞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体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流式细胞
  • 2篇流式细胞术
  • 1篇代人
  • 1篇碘化
  • 1篇碘化丙啶
  • 1篇人胚
  • 1篇人胚胎
  • 1篇胚胎
  • 1篇细胞培养
  • 1篇细胞移植
  • 1篇消化法
  • 1篇小肠黏膜
  • 1篇小肠黏膜下层
  • 1篇鳞状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成都市第三人...

作者

  • 4篇解慧琪
  • 4篇岑石强
  • 4篇杨志明
  • 3篇黄富国
  • 2篇张峻梅
  • 2篇李万里
  • 1篇罗静聪
  • 1篇唐方

传媒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肠黏膜下层复合上皮细胞及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作为支架材料,复合食管鳞状上皮细胞与成肌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的可行性。方法4周龄无胸腺小鼠20只,体重20.0±2.5g,雌雄不限。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并行5-BrdU标记;制备SIS材料并切割成1cm×lcm大小,在SIS材料同一表面接种两种细胞,待细胞在材料表面贴附后将其植入裸鼠体内深筋膜下,于术后第3天及l、2、3周取材行组织学和抗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以了解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复合物在裸鼠体内的血管化情况。结果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成肌细胞能够渗透、生长于SIS材料中,并形成数层结构。植入体内第3天可见细胞增殖为多层覆盖于材料表面,并分泌大量细胞间基质。第2周时已经形成7~8层细胞,并伴有血管长入。3周时细胞增殖为十几层,大量血管长入。通过5-BrdU标记抗体染色观察,示SIS支架材料上生长的细胞多为所植入细胞。抗角蛋白,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移植细胞能够在体内分化。结论成肌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在SIS材料上的复合培养物,在体内能继续增殖分化形成多层细胞结构,并能快速血管化,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食管的构建。
岑石强李万里黄富国杨志明解慧琪罗静聪
关键词:成肌细胞
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对人胚胎原代及传代成肌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促成肌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低浓度水平就有活性,但是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太清楚。应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PⅠ法)检测成肌细胞生长周期,拟探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对原代及传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以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流式细胞室完成。在产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孕8-12周水囊引产胎儿,性别不限,切取部分小腿腓肠肌与股四头肌组织后,采用文献的方法进行成肌细胞分离、纯化与传代培养,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原代、第2、4、6代成肌细胞以1×105/孔密度接种于24孔板,每3孔为1组计7组。1-7组细胞以无血清F12培养基同步化后分别予以含0,1,2,4,8,16,32μg/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培养基,运用核素掺入法确定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促增殖的适宜浓度用于实验。同步化后其中一板的生长培养基不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作为对照组;另一个加入适宜浓度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作为实验组。每组每天取3孔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推算成肌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作为细胞增殖周期TC。运用流式细胞技术PI法分别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和各亚周期时相时间。结果:4-8μg/L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具有良好促进成肌细胞增殖的能力。各代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肌细胞在24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各实验组细胞生长曲线明显左移。6代以内成肌细胞的增殖周期、各亚周期细胞百分比、各亚周期所占时相以及各代细胞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反应一致,生长模式与能力一致,细胞倍增时间平均从4.8d缩短到3.3d。结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能促进成肌细胞体外增殖,成肌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提高�
张峻梅岑石强杨志明解慧琪唐方
关键词:成肌细胞流式细胞术细胞移植
IGF-1促原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为更好地将成肌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构建,探讨IGF-1对原代人胚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增殖与分化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核素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IGF-1(1、2、4、8、16和32ng/mL)作用下成肌细胞的每分钟射线脉冲数(count per minute,CPM)值,根据浓度-CPM值量效曲线确定IGF-1促增殖的适宜浓度。在生长培养基中加入该浓度的IGF-1用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仅接受生长培养基。分别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及核素掺入法测定适宜浓度IGF-1作用下,成肌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另选取不同浓度IGF-1(0、5、10、15、20、25、30ng/mL)作用于成肌细胞,观察4d后成肌细胞融合率,通过融合率-IGF-1浓度-量效曲线确定IGF-1促进成肌细胞融合的最佳浓度,并将其用于实验组,而未接受该浓度IGF-1的成肌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细胞融合率与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5ng/mL的IGF-1为促成肌细胞增殖最佳浓度。对照组成肌细胞倍增时间为96h;实验组成肌细胞生长曲线左移,倍增时间缩短为60h。对照组DNA G1、S期与G2M期各亚周期所占时间分别是70.03、25.01与0.96h,实验组为22.66、16.47与20.87h。实验组与对照组成肌细胞CPM峰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是48h与96h,与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一致。IGF-1促进分化研究显示20ng/mL IGF-1为促成肌细胞分化最佳浓度。实验组成肌细胞融合率较对照组提高30%,CK合成量提高2000mU/mL。结论IGF-1对成肌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均具有促进作用,是通过减少G1期成肌细胞数量,增加S期与G2M期细胞实现的。20ng/mL IGF-1能明显增加成肌细胞融合率CK合成。
岑石强张峻梅黄富国杨志明解慧琪
关键词:IGF-1流式细胞术体外培养
显微剥离酶消化法体外培养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利用显微剥离酶消化法行人胚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可行性,并对所得细胞进行纯化及传代培养。方法选择意外流产20周龄胎儿食管标本,通过显微剥离法获得菲薄食管黏膜上皮,经短时酶消化分离所得细胞,在10%胎牛血清混合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所得细胞,并测定其生长曲线。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不规则圆形或多边形,透射电镜可见其具有鳞状上皮细胞特征性的张力微丝,细胞表面微突起,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胞浆呈棕黄色阳性表现,MTT法测定第2代细胞在传代培养3~4d达生长高峰。3、4d吸光度(A)值与1、2、5及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显微剥离酶消化法可获得足量、较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混合培养基中细胞能快速传代、扩增,适宜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食管。
李万里岑石强黄富国杨志明解慧琪
关键词:鳞状上皮细胞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